文/晏珊
宮頸癌有望成首個被消除的癌癥
文/晏珊
宮頸癌的病因非常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感染性的疾病,與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有明確的關系,而病毒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性接觸。近年來宮頸癌臨床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且趨于年輕化,既然清楚宮頸癌的病因,就有希望預防它,另外,通過定期篩查,可以發(fā)現(xiàn)早期病變和癌前病變,早診早治。這些都使宮頸癌可能成為首個被消除的癌癥。
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會癌變
HPV有多達百種分型,6和11型病毒集中在肛門,16和18型主要影響宮頸,差不多50%的宮頸癌與HPV16型有關,還有20%與18型有關,因此,16、18型引發(fā)了70%的宮頸癌。
從病毒感染到癌前病變,需要病毒不斷地整合到細胞中造成基因突變,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比如,大多數(shù)患宮頸癌的都是已生育婦女,但是這些婦女往往是在之前很早就已經(jīng)感染,而感染以后平均8~10年才發(fā)展成宮頸癌。
HPV感染在女性中較普遍,70%~80%女性一生中會感染該病毒,因為女性的陰道環(huán)境更適合病毒的生長。但并不是所有HPV都致癌,一方面是因為病毒有高危型和低危型的,低危型不會致癌,另外要致癌,還要高危型的持續(xù)感染。很多病毒可以自然消除,所以不要“談毒色變”。
莫把“糜爛”跟“癌“掛鉤
對于讓很多女性惶惶不可終日的“宮頸糜爛”“宮頸炎”,專家表示,宮頸糜爛是過時的名詞,和宮頸癌不能相提并論,年輕女孩因激素刺激使宮頸腺體上皮外移看起來像是糜爛的表現(xiàn),其實那不是糜爛,是生理性的正常變化。即便被診斷為宮頸糜爛,也并不意味會有癌前病變,因為病變一定是細胞發(fā)生變化,而不僅僅是器官外觀發(fā)生變化。
宮頸癌的發(fā)病往往沒有癥狀,不要等到出現(xiàn)癥狀才去做篩查。有過性行為的女性需要定期到醫(yī)院做宮頸癌檢查。如果病毒呈陰性,年輕女性3年查一次,35歲以上女性,若既往檢查都是陰性,則可5年查一次。
據(jù)了解,目前我國宮頸癌的首選篩查方法是宮頸刮片,未來有望改用病毒檢測法。
早打疫苗可將癌細胞扼殺在搖籃
除了做篩查,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宮頸癌呢?
對于目前越來越受到學術界、醫(yī)學界重視的宮頸癌疫苗,專家表示,由于它是預防性疫苗,不是治療性疫苗,所以注射宮頸癌疫苗最好是在有性生活之前。不過國外資料顯示,曾經(jīng)有過HPV相關癌前疾病并做過治療的女性,HPV疫苗依然可以減少65%的高度病變。
對于青少年的普及教育,萬希潤教授建議,如果有條件,越早注射疫苗越好,在美國11、12歲左右的青少年就可以注射了。另外,家長對于青少年的性教育需給予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