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羿宇
貴陽護理職業(yè)學院 貴州省貴陽市 550081
解析臨床外科中腸梗阻的護理過程監(jiān)控
劉羿宇
貴陽護理職業(yè)學院 貴州省貴陽市 550081
目的:研究并探討臨床外科中腸梗阻患者的護理過程與具體護理措施,并依據臨床護理醫(yī)學對其進行全程監(jiān)控,增強病房護理效果,提高護理工作準確性以及護理質量。方法:結合臨床外科中腸梗阻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分別從手術治療護理、心理疏導、術后綜合性護理以及并發(fā)癥護理等多個方面開展病房護理服務,并實施護理過程監(jiān)控,增強外科護理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結果: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外科護理服務與護理過程監(jiān)控,腸梗阻患者病情恢復較快,預后較好。結論:臨床外科腸梗阻患者采用適當的全程(包括術前、術后)護理服務,并增強護理過程控制,可有效促進患者病情快速康復,提高護理質量,整體護理效果良好。
臨床外科;腸梗阻;護理過程;監(jiān)控
腸梗阻是由任何原因所引發(fā)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外科急腹癥,患者發(fā)病率較高,診斷困難,病情發(fā)展迅速,死亡率較高,后果嚴重;故患者一旦發(fā)病,需及時送醫(yī)診治,同時還需重視該癥患者的護理工作。本文筆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項相關文獻報道,圍繞“腸梗阻患者外科護理工作”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討論和研究,通過實施有效的外科護理服務以及治療過程與護理過程的全程監(jiān)控,以增強患者護理效果,提高護理質量,現報道如下。
對于腸梗阻來講,患者發(fā)病病因較多,病情發(fā)展快,故臨床在對該癥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需制定并完善其治療和護理方案,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服務,降低臨床治療和護理風險,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具體護理措施主要包括:
(1)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需禁食,待其梗阻癥狀有所緩解后可在醫(yī)師允許的情況下進流食,切忌不能食用甜食、牛奶等易產生氣體的食物;
(2)適當對患者胃腸進行減壓控制,預防負壓吸引,產生胃腸內脹氣,減輕腸道壓力,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同時密切觀察、控制患者引流情況并及時準確記錄引流量,一旦發(fā)現血性液體可懷疑存在腸梗阻;
(3)準確測量患者的生命體位,指導其采用半臥位呼吸,避免發(fā)生腹脹循環(huán),控制其合理體位;若患者發(fā)生腹痛或腹脹癥狀,可給予其抗膽堿藥物處理并依據其平滑肌痙攣情況判定患者癥狀是否得到有效緩解;
(4)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預防嘔吐,給予其吸入式防護,避免發(fā)生肺炎感染或窒息情況;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嘔吐物并觀察其形態(tài)、顏色與嘔吐量等,定期實施口腔護理監(jiān)控;
(5)護理人員需及時、準確記錄患者腸梗阻液流量,預防機體脫水,對患者胃腸進行減壓控制,并依據患者氣血情況,給予其血清電解質補充體液;
(6)準確預測患者細菌感染,避免產生毒素,且合理用藥后需密切關注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同時,嚴格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如血壓、體溫、脈搏等,一旦發(fā)生異常情況,護理人員需及時通知醫(yī)師處理,預防意外。
心理疏導工作是各大醫(yī)療機構中患者病房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良好、有效的心理疏導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緩解其一系列負面情緒,使患者心情愉悅,以促進其病情快速康復。針對臨床外科腸梗阻患者,筆者建議護理人員需重視并加強心理疏導護理工作,具體護理對策如下:首先,護理人員需關心愛護患者,依據每位患者的個性特點及其興趣愛好,采用多樣化的交流方式多與其進行溝通,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建立友好的護患關系。其次,護理人員可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有選擇性地使用心理激勵法,加強交流深度,了解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并及時為其解除疑慮,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和病房護理依從性。再次,認真觀察并分析腸梗阻患者的綜合檢查過程,尊重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性,給予其針對性指導并為其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療與護理方案;若部分患者病情惡化,需再次手術時,護理人員需通過向其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緩解其焦慮、恐慌心情,幫助其樹立治愈信心。
一般來講,當腸梗阻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大部分患者即可轉危為安,此時患者的術后綜合性護理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現階段,該癥患者的術后護理措施需包括:
(1)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如血壓、心率、呼吸、脈搏等;同時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恢復情況以及引流液情況,并通過準確的腹帶包扎,控制患者腹部張力。
(2)依舊患者實際病情變化,及時幫助其調整體位,保持穩(wěn)定的半臥位姿勢,不僅可預防血壓問題,且還可增強患者舒適度。
(3)調整并控制患者術后飲食和補液,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若患者進食不適,需及時改為半流液進食。
(4)改善患者胃腸減壓,控制其腹部引流;同時及時幫助患者翻身,術后1d后可引導患者積極下床活動,促進其快速康復。
腸梗阻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護理措施為:
(1)若患者術后1-2d內發(fā)生出血情況,面色不佳,血壓下降且脈壓差小,手術切口滲血或引流液呈紅色時,護理人員需及時向醫(yī)師匯報,做出對癥處理。
(2)若患者術后再次發(fā)生腸梗阻,一般會表現為切口紅腫、腹痛、發(fā)熱以及白細胞增加等癥狀,此時護理人員需妥善處理傷口,預防感染,并及時向主治醫(yī)師匯報,以去除感染和粘連風險,預防綜合性并發(fā)癥。
(3)給予術后患者日常護理工作,預防手術切口化膿、蛋白血癥以及腹脹等并發(fā)癥,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進行系統化減張縫合,保持手術切口周圍干凈衛(wèi)生并適當調整腹帶,避免發(fā)生咳嗽損傷切口的問題。
總而言之,于腸梗阻患者的臨床外科護理工作中實施護理過程監(jiān)控,患者病情恢復較快,術后并發(fā)癥較少,護理效果良好,能夠為以后的外科護理實踐服務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意義重大。
[1]刁乃潔.臨床外科中腸梗阻的護理過程控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08):155-156.
[2]廖汝運.外科手術治療結腸癌并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護理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5):275.
[3]劉蓮花.腸梗阻患者應用系統護理的臨床療效[J].醫(yī)藥,2015(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