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山村娃的快樂成長
——記河北省圍場縣棋盤山學區(qū)中心校莫里莫幼兒園教師李廣
莫里莫村幼兒園,地處塞罕壩下,全村11個居民組分散居住在方圓20多華里的三條深山溝里,只有一條蜿蜒的村路與山外相連。這里交通閉塞,貧窮落后。為了改變家鄉(xiāng)貧困落后的面貌,擔任本村民辦教師的他,一干就是38年。其間雖然轉為公辦教師,又由普通教師到校點負責人,但他依然扎根山村。
2004年,隨著農(nóng)村學校的布局調(diào)整、資源整合,原村小學改辦成幼兒園,原本順著一溜山坡建起來的校舍,校院不整,高低不平,破爛不堪,一遇大雨天,院內(nèi)溝壑縱橫,砂石遍地。為了改善山村艱苦落后的辦學條件,他以校為家,不等不靠,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以校山為主的勤工儉學活動。他擅長木工、泥瓦工活,平時,他備有一套土工、木工、金工等工具,一有時間,就親自肩扛、手搬、小推車推,砌圍墻、壘月臺、砌臺階,平整院落,硬化活動場地。他還用自備的工具做櫥具,改制桌凳,焊制安全護欄和大型體育活動器材。在沒有報酬、沒有幫工的條件下,他擠時間、趕進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個瘦小的身影始終不停地在學校忙碌著……
由于地處山村,自然條件優(yōu)越,他產(chǎn)生了新的想法,何不把幼兒園建成一所美麗的“世外桃源”呢?于是他又對校院進行了設計,循院就勢,隨高就低,建綠地、植物園、花園、果園。當時正趕上秋收大忙季節(jié),工人雇不到,自己上課又沒有時間,秋收一結束,他雇來村工栽牙子磚,可是一施工才發(fā)現(xiàn),由于地勢特殊,栽的高低不平,曲直不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他又一次當起了師傅,雇了一個小工當幫手,每天天剛放亮就出現(xiàn)在工地上,餓了就吃口從家?guī)淼母杉Z,困了就喝口涼水提提神,頭痛了就吃點止痛藥,家里人看到他疲憊不堪的樣子,都心疼地說:“歇歇吧,你都多大年齡了,不要逞能了?!?/p>
為了創(chuàng)建生態(tài)校園,讓幼兒園春有綠、夏有花、秋有果,他在節(jié)假日,利用廢舊輪胎,巧妙造型,建成立體移動花壇;在校園栽植了五角楓、龍爪榆、櫻桃、果樹等,錯落有致,色彩協(xié)調(diào),給人以美的感受。就這樣,經(jīng)過他多年的付出,打造出一所具有山村特色的花園式幼兒園:三級階梯,層次分明,春天綠樹成蔭,夏天花草飄香,秋天碩果累累,一派生機盎然。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與村里協(xié)商,把100畝荒山劃歸學校作為校山。那時候,他刨坑整地,歷盡艱辛,栽植了松樹。從那以后的30多年,他一直義務擔任護林員,無論寒暑,踏坑除草,修枝打杈,常年管護。
如今,這百畝校山成了幼兒園一筆巨大的財富。2007年,采伐其中一部分樹木,收入了3.6萬元。這對當時經(jīng)濟落后的農(nóng)村來說,幾乎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他把全部收入用于翻新校舍,改善飲水設施,安裝暖氣,焊制安全護欄和室外大型玩具,添置幼兒休息用床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身體有病,他管理樹木、巡山護林越來越困難,刨坑栽樹更是感到力不從心。有人勸他說,全部賣掉既有一筆可觀的經(jīng)濟收入,又省心省力,多好!可他卻從心里舍不得,他想的是:要讓這片山林永續(xù)利用,為幼兒園的長遠發(fā)展貢獻價值。
為了維護好山林,他絞盡腦汁,經(jīng)過幾個不眠的夜晚,終于想出一招:去找村領導商量,采取換工的方式。他利用暑期承擔村里人口普查任務,放棄早晚和雙休日的休息時間負責村子的檔案和文稿整理;而村里出錢雇工,30畝山林的刨坑整地和植樹任務就這樣完成了。
每次外出參觀看到城里的幼兒園玩具特別豐富,他都羨慕得不得了,總覺得愧對自己園里的孩子們?;貋砗螅四频乃奶幩鸭黝悘U舊物品和板材的下腳料,開動腦筋,用自己的錛、鑿、斧、鋸,一邊琢磨一邊嘗試著制作各種玩具、學具。平時,他還發(fā)動幼兒收集廢舊材料,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制作。幾年下來,既節(jié)省了大量開支,又開發(fā)了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F(xiàn)在,這些工作已經(jīng)儼然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現(xiàn)在,幼兒園室內(nèi)外,到處可以看到他和孩子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各種各樣的精美好玩的幼兒玩教具,拿起這些自制的玩教具,孩子們喜愛極了、玩地開心極了。
自辦幼兒班起,他扮演著園長、教師、保姆以及園林工、清潔工、維修工等多重角色。由于居住分散,最遠的幼兒家離學校10多里路,路遠的幼兒早晨搭乘班車,6點左右就到校了,無論春夏秋冬,他都提前到校開門,清掃院落,打掃教室、休息室、活動室和廁所,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每逢冬季,他還早早地把學校鍋爐生暖,遇到下雪天,把院落的積雪清理干凈;夏季中午,他一直負責用大鍋給幼兒做午飯、燒水,照顧他們的起居。傍晚,再目送他們一個個被家長接走。遇到家長農(nóng)活太忙沒時間接孩子的情況,他就親自把孩子送到家長面前;遇到孩子生病,他就用自行車帶著孩子到十幾里遠的村衛(wèi)生所為孩子治病。
對于沒有教過幼兒的他來說,50多歲的年紀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為此,他以“返老還童”的方式融入孩子當中去,用詼諧幽默、可親可敬的行為去感染孩子們。在生活中,教他們洗手、洗臉,幫助他們梳頭、剪指甲。在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學知識、畫畫、唱歌、跳舞、做游戲,講故事、扭秧歌、說快板、做幼兒喜歡做的活動。
他抓緊點滴時間學習美術、舞蹈、音樂等欠缺的業(yè)務知識,積極主動參加各級組織的學習培訓,刻苦鉆研幼兒教育方法理論,不斷增強自身素質(zhì)。在保教實踐過程中,他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了“學科同上”“室內(nèi)外交替”“大帶小”“助手幫教”等獨特的“幼兒復式班”教學活動方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他的精心教育和管理下,保教質(zhì)量不斷提高,他曾在學區(qū)做觀摩課,班級綜合成績連續(xù)多年名列前茅,而且多年來從未發(fā)生過安全事故,贏得了家長的信賴和社會的好評。
他十分注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在這里,桌有垃圾盒(用煙盒自制的),班有垃圾箱。28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他把20幾個幼兒,按小中大搭配劃分小組,分片負責,每人一個垃圾袋,每組一個小橡膠桶,利用每日的衛(wèi)生活動時間,由他帶著孩子們,用“小雞啄食”的方法,撿垃圾、清雜草,做到干凈徹底。漸漸地,孩子們發(fā)現(xiàn)垃圾,都能隨手撿起,送入垃圾箱。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yè)績,但他有壯麗的人生,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那就是讓這些山里娃有了自己的樂園;每到花果飄香的季節(jié),過往的行人,下鄉(xiāng)的領導,都會停下腳步到院內(nèi)觀光、欣賞。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