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花甲之年,賦閑在家,偶邀三五親朋駕車郊區(qū)垂釣,日落仍不思返,這其中有著“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的癡迷,也有“獨釣寒江雪”的愜意,更有著“閑釣江魚不釣名”的那一份自在與超然。夕陽西下,拾桿歸家,滿載垂釣之樂,與人生,何嘗不是一種灑脫呢
參加過中越邊境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穿過槍林彈雨,見證生死存亡。這些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到的,但是張明權主任卻一一“品嘗”,其中滋味怕是只有他本人才能體會到了。
榮辱皆忘 輝煌不再講
對于年輕時的那段從戰(zhàn)經歷,張明權不愿多說,他覺得過去的事終歸是“過去式”,哪怕是再高的榮譽,再豐厚的爵祿那都是過去。他認為人得向前看,路要向前走。在問及閑暇時期的愛好時張明權說:“我愛好較為廣泛,年輕時騎馬打球、登山游泳無不涉足,后來從事文秘工作,時間少了,許多愛好也就無暇顧及了,但垂釣我還一直保留著,幾十年里從未間斷?!?/p>
垂釣是一項益智益心益身的健康運動,享受垂釣并不在于釣魚本身,而在于垂釣的過程,從中還能得到許多人生啟迪,這也許就是張明權喜歡上釣魚的原因。
反思自省 知足知不足
說起愛上釣魚的初衷,張明權侃侃而談,“這還得從改變性格說起。年輕時我性子急,風風火火的,做事情習慣快言快語。這種簡單的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養(yǎng)成了毛手毛腳,丟三落四的壞毛病,往往會因一些細節(jié)注意不到將事情辦砸,沒讓自己少吃苦頭?!?/p>
后來到機關工作后開始極度不適應,盡管領導和同事們常給予一些提醒、鼓勵甚至是極大的寬容,而仍然避免不了要犯一些低級錯誤,張明權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都受到打擊。
有一次因為疏忽大意張明權在工作出現(xiàn)失誤,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先是嚴厲批評,轉而又語重心長的教誨,干好工作光憑一腔熱情是不夠的,做事要有釣魚的心態(tài),沉著應對,方能周全。
首長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于是為磨練自己的性格,業(yè)余時間張明權開始學習釣魚,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格有所改變,做事也有了耐心,當年還首次因工作表現(xiàn)出色受到嘉獎,這讓他從初學釣魚中嘗到不少甜頭。
修身養(yǎng)性 要取更要舍
當然,釣魚的益處還遠不止這些,從多年的垂釣實踐中張明權得出結論:一是能夠修心養(yǎng)性。避開城市的喧囂,郊外環(huán)境幽靜,能夠放松身心,還會忘掉工作中的勞碌,除去浮躁。二是有助強身健體。投入大自然懷抱,享陽光普照,攬藍天白云,看青山綠水,賞奇花異草,聽鳥鳴禪語,享受大自然的恩澤。定期的風吹日曬,吸收“天然鈣”,能增強人的肌體免疫和抗病能力。像張明權這樣接近六十歲的人了,仍然體魄健康結實,這得益于長期的戶外垂釣鍛煉。三是領悟進退取舍。作為水中精靈的魚為什么會屢屢上當被人釣上,難道真是“愚鈍”不知餌中有險嗎?答案非也。問題在于魚兒太貪吃。生活中也是如此,許多高官紛紛落馬,也不外乎一個“貪”字。手中有權,什么都想要,最終淪為階下囚。從釣魚中看到的做人的道理,只有心靜善修,才會懂得放棄,取之有度。
在問到最后的收獲時,張明權說這也是有講究的,取成魚放幼魚,當釣到鯖魚、鯇魚等大型魚種中的幼魚或正處在孕期待產的母魚,也應立即放生。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這樣做。當然最后的戰(zhàn)利品也不能浪費,老伴燒得一手好魚,她能憑借食材烹調出十幾道美味佳肴,不論是清蒸或是紅燒,道道色香味形俱佳,集合在一起就是一席全魚宴??吹阶约旱摹皯?zhàn)利品”變成了一道道佳肴,他的心里自然是甜滋滋的。尤其是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香噴噴的美味,再小酌上幾杯,更是其樂融融,溫馨開懷。
躬行垂釣 有樂有技巧
垂釣是一項集技藝、氣象、物理等多種要素組成的系統(tǒng)工程。影響釣魚的因素很多,若想釣好魚,貴在學習和實踐。
說起釣魚的技巧,張明權如數(shù)家珍。首先要學習研究魚以及與垂釣相關的知識。一要學習研究魚的類別,了解魚的生活習性、活動規(guī)律,如在不同時節(jié)不同魚的棲息地、洄游覓食線路和活動區(qū)域等。再如不同的魚在水下活動的情況,可根據(jù)水體色差、吐出的水泡等辨別魚的種類、數(shù)量多少、具體位置等。二要研究魚的食性,了解不同魚的攝食對象以及在不同時節(jié)、時段、溫差等條件下索餌的欲望和規(guī)律,對餌料的葷素配比做出正確選擇。還應了解在不同地區(qū)不同的水域,魚索餌出現(xiàn)的偏口現(xiàn)象。三要學習研究氣象條件對垂釣帶來的制約因素,了解季節(jié)變換、天氣變化等自然因素對魚類活動所產生的影響。所在地區(qū)氣候特點、變換規(guī)律,一天中尤其是出釣當日的天氣、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力及水下溶氧變化等因素對魚索餌的影響,結合早中晚及夜間氣象條件做出正確的作釣攻略。四要學習研究地形等自然條件,根據(jù)山勢、湖庫、河流走向,水位深淺,再結合氣溫、風向、陽光照射程度、魚的洄游路線(魚道)等情況選擇釣點和釣法。五要學習研究釣具的選擇運用,了解釣具的材質、性能、保養(yǎng)、存放條件等,做到科學使用和養(yǎng)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心應手的裝備是必不可少的。最后還要學習研究如何提高釣技,首先,要充分準備,備齊所需,不能到了釣場缺這少那。釣完魚還應做好筆記,對出釣時間、釣場釣點、當日氣象條件、釣獲情況、啟示或教訓等作一一記載,從中尋找規(guī)律,總結提高。
張明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做垂釣筆記,至今他已記滿厚厚兩大本,在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心得體會二十余篇,這些文章分別發(fā)表在《中國釣魚》2014年第6期,《釣魚》2014年第18期(九月下)和《中國釣魚》2014年第11期等。
弛張有度 養(yǎng)生講環(huán)保
最后張明權提醒廣大釣友,垂釣既是智力挑戰(zhàn),又是體力的考驗,要注意勞逸結合。尤其是休閑釣要去的釣場、釣點多為自然環(huán)境,停車通常距釣點相對較遠,有時甚至還得跋山涉水,各種釣具、生活用品只能靠手提肩扛,雖說從中鍛煉了身體,特別是磨練堅韌的意志、吃苦的耐力,但有時體力消耗也會很大。
他從注重養(yǎng)生的角度為自己規(guī)定了三個不釣原則:釣具及生活用品沒備齊不釣;氣象條件差不釣,尤其是遇上中雨以上的極端惡劣天氣,絕不貿然行事;垂釣環(huán)境不好不釣。從不釣池塘養(yǎng)殖魚,去的都是江河湖庫,自然生態(tài),風景優(yōu)美。總之,垂釣活動一定要量力而行,馳張有度,這樣才能達到休閑休息、愉悅身心的目的。
釣魚活動要做到生態(tài)環(huán)保,自覺按照科學規(guī)律辦事,形成習慣,做到自我約束不任性,健康垂釣促和諧。
善待魚類。為魚而漁不應是釣魚人的追求,對于一個釣魚愛好者來說,釣魚人應有憐愛之心,要善待魚類,垂釣時一定不能使用錨鉤之類的破壞性利器對魚體造成傷害。
環(huán)保用餌。水是生命之源,珍愛保護水源是保護自然生態(tài)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釣魚用餌要符合環(huán)保要求,精選細挑選擇那些環(huán)保型餌料,尤其要禁用一些帶有化學性質的魚餌。還要盡可能少用酸餌臭餌,杜絕腐爛變質的餌料污染水體,破壞水質。做“窩”也要注意量的控制,做到適量投放,不要一味地追求多投餌做大窩,這樣在小水域或魚的密度小的情況下吃不完的餌料同樣也會污染水體影響到水質。
愛護環(huán)境。車輛要盡量遠離岸邊停放,通常岸邊土質松軟,靠得太近車輪會輾壓花草小樹,同時也會帶來陷落等危險。應遵守野外火源管理相關規(guī)定,少用明火。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張明權仍然意猶未盡,對于他來講,釣魚是他的鍛煉方法,養(yǎng)生秘訣,更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結語
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寶貴歲月里,“閑倚斜陽,靜觀天水一色,無絲竹亂耳,無案牘勞形”。張明權辛苦了大半生的歲月,最后能如此超然的安度余年,與他內心的無爭、淡泊是分不開的。(編輯 張硯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