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
?
淺論近代中國知識女性自由婚戀
——以白薇為例
◎黃國英
本文深刻剖析了女作家白薇作為近代知識女性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整個過程,反映出知識女性對自由的渴望與追尋。
白薇 知識女性 自由婚戀
20世紀20年代,許多近代知識女性反對傳統(tǒng)的包辦婚姻,主張男女平等,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然而在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面前,她們的自由婚戀生活卻是不幸的或者說是失敗的。筆者以近代女作家白薇為例,通過對白薇與楊騷兩人自由婚戀生活的考察,通過白薇自由婚戀,探討近代中國知識女性的自由婚戀問題。
白薇,我國近代著名女作家,是近代知識女性的代表。她追求女性解放,主張自由戀愛,但現(xiàn)實的戀愛婚姻生活卻與她追求的大相徑庭。第一次的婚姻是16歲時母親隨意許人,在受盡痛苦的折磨后逃出婆家,進入新式學堂學習。1918年白薇出國留學,開始艱苦的留學生涯,1924年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楊騷,兩人氣質愛好相近,不久便確立了戀愛關系。次年,楊騷不辭而別遠赴南洋教書謀業(yè)。三年后,貧病交加的楊騷再次回到了白薇的身邊,兩人又重新和好,不久兩人又經(jīng)常發(fā)生爭吵。1934年她與楊騷終于徹底分手。在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的婚戀后,白薇最終對婚戀失去了信心,獨自走完了剩下的人生之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不幸的婚戀生活呢?筆者想從白薇與楊騷的情感歷程中以及兩人對自由戀愛和婚姻自主的看法的分析,同時也對與白薇經(jīng)歷相似的近代知識女性的自由婚戀不幸的原因進行簡單的分析。對于白薇的自由婚戀失敗的原因,我們不能歸結于傳統(tǒng)的“癡情女子負心漢”這一簡單的模式,而應該看到近代中國知識女性、知識男性互相沖突的婚戀觀,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對于近代知識女性的苛求與壓迫,它們聯(lián)合造成近代知識女性自由婚戀生活的不幸。這才是她們這一代人自由婚戀生活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近代中國部分知識女性在走出父親之家后,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得到某種職業(yè),但經(jīng)濟上自立的程度低,有時仍需父母的救濟。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她們離家出走后所面臨的經(jīng)濟問題、社會黑暗勢力壓迫問題都不是單個女子所能解決的。當白薇掙脫包辦婚姻的枷鎖,逃離舊家庭的堡壘,靠父親有限的資助和時斷時續(xù)的官費完成了在國外的學業(yè)?;貒蟮玫搅俗骷?、教師等一些職業(yè),“窮”“病”總像惡魔一樣糾纏她,使她生活非常艱難。愛情本來是甜美的,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們又缺乏穩(wěn)定的收入作為婚戀生活的物質基礎。正如魯迅所言,知識女性追求婚戀自主,經(jīng)濟權的獨立是最重要的。否則即使走出家庭,獲得婚姻自主,也只有兩條道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1]經(jīng)濟條件的貧乏,嚴重影響了他們兩人的感情生活,使兩人陷入苦悶、彷徨、迷惘之中。
傳統(tǒng)的婚戀觀念與婚姻道德開始動搖,自由婚戀開始萌芽成長。但是傳統(tǒng)勢力仍然強大,它們對女性的偏見和苛求,仍舊成為壓抑、束縛、禁錮女性的枷鎖。作為近代知識女性的白薇,盡管一方面強烈地反對幾千年來傳統(tǒng)道德觀念對女性的壓迫和束縛,另一方面她卻自覺不自覺受到這種道德觀念的影響。如對于封建的貞操觀,她一方面強烈反對,然而另一方面她卻不得不受這種思想的影響。
此外,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男性擇偶標準還定義為年輕美麗、溫柔體貼、相夫教子式的賢妻良母。知識女性與傳統(tǒng)舊式女性,在他們的眼里,并無本質的區(qū)別。正如白薇在《琳麗》中認為的:“男人娶女子,只是取了幾分嬌美和年輕,最好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姑娘,過了二十歲的知識女性,已經(jīng)失了叫人愛的魔力?!保?]女性要想做一個獨立自由的人,要想在奮斗中去表現(xiàn)自己固有的價值,要想完全沖破這些思想的束縛,往往是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正如白薇所說,在當時“作為和黑暗社會逆斗的孤單貧窮女子,無論心地怎樣清白,人格怎樣高尚,也是沒有人會了解的,只有無理地受摧殘、受盡虐待”。[3]盡管楊騷給白薇帶來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痛苦,但她認為這個根源不在楊騷,而在封建的制度。1937年在對《大公報》記者蔣逸霄的采訪中她仍認為:“封建社會給予了男子種種為非作惡的寬容與機會,他們才敢這樣藐視女子,玩弄女子,甚至把一個女子陷到死境而還不肯負責!”[4]
白薇的自由婚戀悲劇不僅是她個人生活的不幸,同時也是新的知識女性群體自由婚戀生活在特定歷史時代的產(chǎn)物,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白薇個人的婚戀生活,側面反映了當時部分近代知識女性的自由婚戀的狀況。雖然打出了傳統(tǒng)家庭的“幽靈塔”,但她們卻并不能真正沖出自己感情的迷津,而這又不得不令人遺憾與沉思。
近代知識女性走出父親之家后,追求自由戀愛與婚姻自主成為她們的首要選擇。應如何走一條屬于自己的、真正的自由戀愛的正確道路呢?鄧穎超在1923年《女星》上發(fā)表的《錯誤的戀愛》一文中為青年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男女之間的自由婚戀,必須以男女之間平等選擇為基礎,不被名望所誘惑,不受財產(chǎn)所牽制,為自己求偶,為自己而生愛。自由婚戀不應是一條有去無回的單行線,而是一條往返自由的雙行線,而這一點往往是近代知識女性認識不到或者是忽視的。
作為近代知識女性所追求的部分新式男性,他們雖然高呼“自由”“解放”等口號,靠思想的光芒和個人魅力吸引了新式女性的目光,可是其行為遠遠落后于口號,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在戀愛和婚姻過程中不時閃現(xiàn)出來。他們既想追求柏拉圖式的理想愛情生活,又朝三暮四,陷入三角戀愛的關系中不能自拔。這不僅給愛他們的女性帶來了徹骨刺心的痛,又使自己陷于一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此外,國家積貧積弱,空有滿腔熱血萬種豪情,經(jīng)濟陷入徘徊、迷惘、苦悶、彷徨甚至頹廢之中。這些又與近代知識女性理想中的男性差距太大了。男女雙方在思想本質、行為觀念上的落差,對于一次戀愛、一樁婚姻而言,往往是致命的。
人們的觀念、行為還沒有從“三從四德”式的觀念泥潭中解放?,F(xiàn)實生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tǒng)婚姻仍占主流地位。社會還是習慣于把順從丈夫、操持家務、溫柔美貌式的賢妻良母作為評價女性的標準。近代知識女性追求婚戀自由、人格的解放與獨立的觀念和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是很難實現(xiàn)的。此外,幾千年來的女性道德觀念對女性的偏見和苛求,成為壓抑、束縛、禁錮女性的枷鎖,造成了她們心靈的自卑,使她們自覺不自覺地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很大的依附性,感情缺乏自尊自強的堅韌意志,從而影響其自身的解放和道德的進步。這也使她們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中,面對感情的選擇和她們理性的選擇產(chǎn)生了嚴重的矛盾時,陷入感情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不能及時地做出自己理性的選擇。這或許也是近代知識女性的一個時代悲劇。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她們在追求自由婚戀上走出的第一步,正是她們毅然地邁出艱難的第一步,從而帶來了女性的進步,也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1]魯迅.娜拉走后怎樣[A].魯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256.
[2]白薇.琳麗[M].上海:上海商務印書局,1926:73.
[3]白舒榮,何由.白薇評傳[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63.
[4]蔣逸霄.職業(yè)婦女采訪記·女作家白薇女士[N].大公報,1937-04.
[5]白薇.炸彈與征鳥[A].白薇作品選[C].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28.
[6]懿行.一篇演說——理想中的女性[N].大公報,1930-12-24.
[7]鄧穎超.錯誤的戀愛[A].天津女星社[C].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5:54.
(責任編輯 劉冬楊)
(黃國英,男,天津市河東區(qū)職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近代中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