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華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現(xiàn)化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巨大貢獻。制備型工業(yè)流程題應運而生,成為每年中考化學題的必考題,中考化學試卷的重頭戲。
一、化學工業(yè)流程題的主要特點
1.情景真實、新穎
化學工業(yè)流程題的背景是真實的化工生產情景,題目中會出現(xiàn)化工生產中的專業(yè)術語或教材中從未出現(xiàn)的物質,讓學生感到陌生。
2.信息量大、覆蓋面廣
化學工業(yè)流程題的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試題將教材內容與化工生產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不僅考查九年級化學中出現(xiàn)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
3.綜合性強、思維容量大
工業(yè)流程題是將九年級化學知識與化工生產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新題型,學生不僅要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需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獲取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題目設計的問題多,跨度大,綜合性強,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化學工業(yè)流程題的結構和主體框架
1.化工流程圖題型的結構
題頭(引入信息)→題干(提取信息,應用解題)→題尾(得出結論或產品)。
2.化學工業(yè)流程題的主體框架(如圖1)
圖1
三、化學工業(yè)流程題解題策略
分析近幾年中考化學工業(yè)流程題,主要有以下幾類:金屬的回收利用、海水的多重利用、污水處理工業(yè)、石灰石工業(yè)。命題者選取的素材絕大多數(shù)來自九年級化學教材,題目用流程圖作為載體,將教材內容與生產實際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為順利、正確地解出工業(yè)流程題,學生必須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閱讀信息、分析框圖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1.關注三線一框
中考化學工業(yè)流程題,從題干部分看一般都是采取流程圖的模式,主要運用方框和箭頭承載信息。不同的流程圖的形式不同,有的以操作名稱作為框圖形成流程的主線,有的以物質作框,也有以設備作框,但每一題都固定以一種形式為框。方框周圍的箭頭指向不同,意義不同。如圖2:一般箭頭指向方框的為反應物(投料);從方框出去的為生成物(中間產物或主產物或副產物);回頭的箭頭表示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有時箭頭也會表示操作流程。
圖2
解題時,整體瀏覽流程圖,分析流程中每個步驟,根據(jù)箭頭的指向判斷反應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即可知反應的原理。
例1 圖3為某化工企業(yè)生產流程示意圖:
圖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鈦酸亞鐵(FeTiO3)中鈦元素為+3價
B.①中反應為:2FeTiO3+6C+7Cl2 一定條件 2X+2TiCl4+6CO,則X為FeCl3
C.③中氬氣(Ar)作保護氣,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
D.②中為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CH3OH),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1∶ 2
解析 本題選取的素材雖超出九年級化學教材內容,但只要明確進線、出線的含義還是能很快的找出答案。選項A根據(jù)化合物中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鈦元素的化合價為+4;選項B、C、D需寫出反應原理才可作答。方框①周圍三條進線,即反應物為焦炭、氯氣、鈦酸亞鐵;三條出線,即生成物為一氧化碳、四氯化鈦、X;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TiO3+6C+7Cl2 一定條件 2X+2TiCl4+6CO,依據(jù)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原子數(shù)目不變,可得X為FeCl3。同理,可寫出方框②、方框③中的反應原理。依據(jù)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和類別,反應③為置換反應;根據(jù)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計算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應為7∶ 1。
答案:B、C。
2.關注物質分離和提純的方法
化工生產過程中需獲得較純凈的產品,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就是化工生產流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九年級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有:
①過濾 固、液分離(難溶性的固體與液體的分離、析出晶體與飽和溶液的分離)
②蒸餾 液、液分離(沸點不同的物質)
③結晶 固體物質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蒸發(fā)結晶、降溫結晶)
④洗滌 洗去固體表面的雜質離子(水洗、飽和溶液洗滌)
3.關注生產線
解化學工業(yè)流程題時,首先要通讀題目,明確化工生產目的,找出原料和成品,回顧教材內容,提取原料中物質以及產品的性質,自主構建一條簡單、明了的理論生產線(一題也可能有多條生產線),將之與實際生產線對照,分析流程的步驟及每個方框的意義,找出題目中運用的生產原理,明確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對整個流程有完整、系統(tǒng)的認識。
例2 有一種工業(yè)廢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亞鐵、少量硫酸銅和污泥。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既經濟又合理的實驗方案,制備硫酸亞鐵晶體(FeSO4·7H2O)并回收銅。方案流程如下:
查閱資料 FeSO4·7H2O受熱易分解。
圖4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
。
(2)步驟②中需加入的物質是 ,目的是 。
(3)步驟③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步驟④的操作是蒸發(fā)濃縮、 、過濾。
解析 本題呈現(xiàn)的是污水處理工業(yè)流程圖,由題意可知,原料為工業(yè)廢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亞鐵,少量硫酸銅,工業(yè)生產的成品有硫酸亞鐵晶體(FeSO4·7H2O)和銅。理論生產線為兩條:①工業(yè)廢水(含硫酸亞鐵)→硫酸亞鐵晶體,結合教材內容,可用過濾法從溶液中獲得硫酸亞鐵晶體;②工業(yè)廢水(含硫酸銅)→銅,結合教材內容,加入活動性比銅強的金屬將銅置換出來;可用結晶法從溶液中獲得。實際生產流程線就有兩條:①工業(yè)廢水→廢液1→固體→銅;②工業(yè)廢水→廢液1→溶液2(廢液3)→硫酸亞鐵晶體。步驟1實現(xiàn)固、液分離,故操作為過濾,缺少的玻璃儀器為玻璃棒;由第①條生產流程線可知,步驟②中加入活動性比銅強的金屬,溶液3經過處理后得到硫酸亞鐵晶體,故所加物質是鐵,其目的是將硫酸銅溶液中的銅全部置換出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為將原料完全反應,所加試劑一般為過量,步驟③除去過量的鐵,化學方程式是Fe+H2SO4 FeSO4+H2↑;根據(jù)資料可知,獲得硫酸亞鐵晶體的方法是降溫結晶法或冷卻熱飽和法。
答案:(1)玻璃棒; (2)鐵;將硫酸銅溶液中的銅全部置換出來;
(3)Fe+H2SO4 FeSO4+H2↑
(4)冷卻結晶
初見工業(yè)流程題,學生感到陌生而產生畏難心理,在多次訓練后,發(fā)現(xiàn)工業(yè)流程題主要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只要調整心態(tài),具備一定解題技巧和方法,還是能順利的獲得正確答案。
(收稿日期: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