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彥文
[摘要]羅東舒祠堂是以人名命名的古祠堂,位于皖南呈坎八卦村申,它的建筑結(jié)構(gòu)屬于明代申后期的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其主要的建筑布局分為大照墻、門桓、欞星門、儀門、天井、碑亭、南北房、庭院、露臺、享堂、后寢、寶綸閣和女則,從空間上形成中軸對稱的建筑布局,羅東舒祠堂雖然屬于民間的支祠,但由于它建筑的設(shè)計獨特以及精關(guān)的裝飾雕刻等,成為古徽州祠堂申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關(guān)鍵詞]皖南;羅東舒祠堂:建筑布局
一、羅東舒祠堂建造的歷史背景
根據(jù)記載羅東舒祠堂建于明嘉靖年間(約1539年),是由21世祖羅潔宗(1494-1553年)所建造,是為了紀念祖先羅東舒而建,祠堂先建的寢殿(1540年),由于毀壞和年代久遠,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又重新擴建,一直到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才建完,羅東舒祠堂建造的規(guī)模宏大,耗費驚人,據(jù)說光白銀就花了一億兩,因此,被公認為是“江南第一祠”。
羅東舒是一位高風亮節(jié)的人,由于他才學廣博,為棟梁之才,因此當時的元朝皇帝忽必烈多次要求他去做高官,但他卻長期隱居深山,過羞種田讀書的生活,因為忽必烈是蒙古族,而羅東舒是漢人,因此他不愿意為元朝任職服務(wù),可見他有民族的氣節(jié),很有骨氣,隨著他家族的興旺,他的后代子孫對他非常敬仰,對他如孔子般的尊敬,因此在建造這座祠堂時,采用的是仿曲阜孔廟的規(guī)制,這是非常少見的。
二、羅東舒祠堂的平面布局
羅東舒祠堂位于呈坎村村北,坐西朝北,大約占地3000多平方米,它是一座四進四院的大型祠堂,氣勢恢宏。主要由大照墻、門桓、欞星門、儀門、天井、碑亭、南北房、庭院、露臺、享堂、后寢、寶綸閣和女則組成。
(一)第一進院落
在羅東舒祠堂正對面是一條由北向南的河流,一面彎弓八字型的大照墻將祠堂與河流分開,在照墻的南北方分別有一個圓門洞的墻,與照壁的兩端鏈接,與人行道相通。照墻是由磚砌成,長約25.5米,高約4.5米,厚約0.5米。門桓為大照墻前南北通透的部分,南北長約255米,東西最寬部分約68米。建筑風水學中叫“藏風聚氣”。欞星門間隔羞6根通天石柱,將22扇欞星門連接在一起,門的上方都有石雕和磚雕,分別都是望向遠方或相對而望,每根石柱的前后都各有一塊上弧形、下方形的夾耳石,上方高大整齊的斗拱,排列整齊的欞星門,雄偉壯觀,這就是羅東舒祠堂的第一院落。
(二)第二進院落
第二進院是由進入欞星門后的天井、碑亭、儀門以及南北墻組合而成,南北長約25.7米,東西寬約53米,中間有約4米寬的通道,天井靠兩邊分別有一座碑亭,北面的碑亭是祠堂記碑,為呈坎羅氏22世羅應(yīng)鶴撰寫的《祖東舒翁祠堂記》。南面的碑亭是考工記碑,為記錄呈坎羅氏族人捐資修建的《建祠考工記》。居中的儀門前7開間后5開間,進深約9.4米,開間約25.5米,儀門分為3間,平時一般只會開左、右兩間,沒有大事的話中間的門都不會開,儀門上方掛有祠的名匾,寫有“貞靖羅東舒先生祠”。據(jù)“東舒翁祠堂記”碑文介紹,明代的時候匾上寫的是“泰和郭大司馬題識”,而現(xiàn)在的“貞靖羅東舒先生祠”是國家文物局的專家羅哲文在1996年所寫的。儀門的正面有8根石柱,背面也有6根石柱,正面是墻,背面房中間的儀門上有彩繪的門神像,在儀門的前部有兩個抱鼓石,儀門上方有4根門當,古時候有門當戶對之說,據(jù)說門上的門當越多表示家族越繁榮。
(三)第三進院落
過了儀門之后就是庭院、南北房、露臺和享堂,整個第三進院的面積約有400平方米,庭院中間有一棵400余年的桂花樹,因此這個庭院得名為桂花庭,在庭院的中間有一條長約P49米、寬約44米的走道,這條走道略高于兩邊的地面,庭院的左右兩邊是南北廂房,廂房和庭院中有石欄板、望柱,上面有各種石雕,在走道的二級臺階上是一個約68平方米的露臺,過了露臺就是享堂,在享堂內(nèi)有2排大圓木柱子,一共有24根,為楠木,據(jù)說每根都價值不菲,享堂的上方懸掛羞董其昌題書的“彝倫攸敘”四個大字的大匾,在兩邊的墻上掛有族規(guī)字牌8塊。在享堂的后面以門隔開為前后堂,用門來代替屏門,成為了后寢的照廊,享堂后面的南北山墻外側(cè)分別都有一個邊門。
(四)第四進院落
第四進院落是由后寢、寶綸閣(圖1)和女則組成的,后寢和寶綸閣其實為同一個建筑體,后寢是先建成的,用來供奉祖先牌位、朝拜案桌和跪墊的地方,是整個祠堂中最神圣的地方,而寶綸閣是后建的,據(jù)說過去是為了放些值錢的物品和重要物件的地方,后寢比前面的享堂要高出3米,進深約10米,開間約29.5米,后寢總共有11個開間組成,是民間的祠堂中所罕見的,仰望寶綸閣,在天花板下面的木雕顯得都非常精美,在前沿的石欄板上的雕刻也是非常的精致。寶綸閣氣勢恢宏,一種莊嚴、神圣、肅穆的感覺令人振奮。
從南邊走下后寢,在圓形的門額上寫有“女則”二字,這就是享堂的女祠,緊連羞享堂的南側(cè),女祠的功能主要是救濟族內(nèi)生活孤苦貧寒、無依無靠的婦女。
三、羅東舒祠堂的空間序列
羅東舒祠堂是沿著中軸線緊密布置的,所有的建筑結(jié)構(gòu)都是對稱的,并且從縱向來看,是一層一層遞增的,這種建筑方式充分地層現(xiàn)了儒家的道德觀念對祖輩的尊敬和敬仰,在徽州的建筑中,一般長輩都會居住在后廳比較安靜的位置,并且后廳也會比其他的建筑略高一些,在羅東舒祠堂的建筑布局中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方式。(圖2)
結(jié)語
在徽州的古村落中祠堂是相對規(guī)模宏大的,并且祠堂的建筑特色也是最具特色的,尤其羅東舒祠堂的建筑更是雄偉恢弘,建筑結(jié)構(gòu)從橫向和縱向來看都是在祠堂建筑中的代表,雖然這座古建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450多年的歷史。但建筑的宏偉、裝飾雕刻的精彩都是徽州其他古祠當中不可比擬的,也是被公認為“江南第一祠”的原因所在。雖然羅東舒祠堂的建筑和裝飾都精彩絕倫,但與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是一致的,對我們未來的現(xiàn)代建筑設(shè)計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