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聞
我是一年前認識小飛的,那時他剛剛考上研究生,
有一個從大學伊始就開始交往的女友,
彼此相伴走過了四年時光,這是頗令人羨慕的。
后來一次聚會中碰到小飛,問起他的感情狀況,
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小飛對于這段在我們看來讓人艷羨的感情甚至沒什么正面的評價,
他說的最多的是抱怨彼此缺乏溝通,雙方都不能理解對方,經(jīng)常爭吵等等。
他說原本對這段感情的期待是研究生畢業(yè)后能結婚,但現(xiàn)在情況不太樂觀。
我好奇原因,他說大學四年一直在一起,現(xiàn)在是異地,這可能是一切產(chǎn)生的根源。
“假性親密關系”
我讀書時見過很多校園情侶,但即便是大家眼中的模范情侶,修成正果的也是少之又少。往往畢業(yè)季就是分手季,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比如畢業(yè)后不再生活在一個城市,工作的出路不同,彼此家庭間的罅隙等等。這些問題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一些相處兩三年的情侶而言,這些問題絕不是畢業(yè)的當口才出現(xiàn)的問題,只是這些問題在畢業(yè)前還沒有得到解決,所以不得不分手。
這些問題真的沒有出路嗎?家庭的罅隙能否在相處的幾年中,通過和父母的溝通嘗試彌合;畢業(yè)后工作的出路,能不能在找工作前彼此協(xié)商,并且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結果;其他性格上的問題,是不是應該在相處的幾年中主動溝通,磨合調(diào)整。在一段感情結束之后,總會感覺有些遺憾,回頭問自己如果重來一次會不會好。但是,情侶們?yōu)槭裁丛谀切└菀捉鉀Q問題的時刻不愿意坦誠相待,總要留到最后的時刻才去面對呢?
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小飛來說,通過后面與他的深入了解,我想是因為他成長在一個傳統(tǒng)保守的家庭中,家人很少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更沒有表達愛意的機會。小飛從小就把“穩(wěn)定”視作對感情的第一追求,對愛的定義偏向沉默、程式化的相處。這并不是說對穩(wěn)定的追求是錯的,東方人對愛和情緒的表達本來就偏向含蓄。但穩(wěn)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對年輕人來說,感情本來就是一種不太穩(wěn)定的情緒。例如,一件事有益于兩人的關系,但是有可能會暫時破壞穩(wěn)定的現(xiàn)狀,那么要不要去做這件事?
如果是小飛,他會選擇不做,為了不破壞穩(wěn)定的感情現(xiàn)狀,他有時會選擇擱置爭議,有時會放棄溝通,避免沖突。久而久之,這種對對方的“尊重”形成了一種逃避交流的方式。女朋友問“畢業(yè)后我們怎么辦,我有點擔心”,小飛只會說“親愛的別想太多,我們會好好的”,之后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雖然沒有沖突,但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這種表面的和平看起來美好,卻在背后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為了追求穩(wěn)定而壓抑自己的情緒,為了一時的和平而放棄對矛盾的溝通,這種過于程式化、穩(wěn)定的交往模式很有可能是一種不太健康的關系。他們認為自己的理解與忍讓是出于保護對方的感受,不過現(xiàn)實很殘酷,他可能只是想保有對穩(wěn)定的追求而已。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假性親密關系”,大致說的就是這種回避溝通的親密關系,即便在一起很多年,這兩個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還不怎么深刻??赡軐Ρ舜说纳盍晳T已經(jīng)熟悉得不行,但更深一層的思想、理想、情緒上沒有交融,而且雙方并沒有溝通的意愿,只是形成一種對維持“在一起”關系的默契。
冷處理非冷暴力
2014年有一部電影很紅,名字叫Gone Girl(《消失的愛人》),里面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是這種“假性親密關系”中的冷暴力的極致形態(tài),兩個人在表面維持美好的婚姻關系,但事實往往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背后是個可怕的騙局。生活中的情況大多沒有影片中那么暴力奇幻,但有些時候人也會下意識地做出一些對伴侶的傷害,自己卻渾然不知。如果對方又不善表達,這個問題可能就會成為一粒種子,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隨著后來和小飛的接觸,我逐漸發(fā)現(xiàn)他和女友之間的問題并沒那么簡單,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有些令人感到不適的地方。諸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奪命連環(huán)call”:“你在干嗎?”“你在哪里?”的反復追問,在一次次地追問中情緒越來越壞?;蛘咴谄渌笥衙媲氨憩F(xiàn)出對愛人的不尊重,在朋友面前讓愛人尷尬、丟臉。還有提出對愛人家人的質(zhì)疑,比如“我不喜歡你媽媽”之類的語言表達。小飛面對這些情況時,總是希望通過隱忍解決,壓抑自己的情緒。
這時需要分清楚一個概念,就是“冷處理”和“冷暴力”的差別。在戀人雙方情緒激動的時候,冷處理不失為一種處理方式,給彼此一個冷靜的空間,等情緒穩(wěn)定后再談。但冷處理不代表冷下來后不處理,而是冷靜下來后再處理。有時一個問題很復雜,需要多次溝通才能徹底解決,這時爭吵、冷靜、溝通的循環(huán)會重復多次,但只要還有溝通、理解、達成共識的后續(xù)步驟,就是健康的冷處理方式。
冷暴力則不同,小飛經(jīng)歷的事情已經(jīng)屬于冷暴力的范疇。冷暴力是一種對感情、對戀人的消極態(tài)度,是一種對待伴侶的暴力行為。只是這種暴力是精神上的,而不是肉體上的施暴。這種精神上的暴力行為,在不健康的親密關系中幾乎會百分百地存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承受過這種暴力。
你或他在爭吵中會不會大喊大叫,罵人,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會不會說“我不能沒有你,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這樣的話?有沒有限制對方和朋友的交往?會不會經(jīng)常對對方的表現(xiàn)、語言表達出貶低的負面態(tài)度?有沒有不斷查崗,了解對方一舉一動的做法?你有沒有對愛人感到害怕,或者會因為害怕讓愛人生氣而回避一些事情?
冷暴力的形式多種多樣,以上類似的行為越多,你就越可能遭遇了冷暴力行為。大家往往會忽略心理上的冒犯,這些精神上的冷暴力行為會在一段親密關系中慢慢發(fā)酵,如果失控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一般終日以淚洗面郁郁不樂,但又不愿意離開對方的人,多數(shù)是這種親密關系暴力的受害者。
親密關系中的冷暴力并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中斷感情當然是最快捷的逃脫方式,能夠做出這個決定并不是軟弱的逃避,而愿意做出決斷的人才是勇敢的。但如果情況還不太嚴重,還有一些溝通的方式改善關系。
首先要認清自己的需求,之后才考慮對方。如果因為對方的需求而一味壓抑自己,必然陷入惡性循環(huán)。在一段親密關系之中想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期望和底線是必須的,之后才是去和另一半溝通。做事情的初衷是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為了迎合對方,更不是因為受到對方的威脅。
還要為對方的行為做出限制,拒絕無底線的傷害。作為愛人,有必要聽取對方的關心,并且從善意的角度去考量,但如果無意義的人身攻擊頻繁出現(xiàn),有必要在討論中明確告知對方,這種事情不該頻繁出現(xiàn),即便是一時沖動的氣話。
再就是從伴侶的角度出發(fā),尋找自己能做的事情。試著去詢問愛人的期待,以及他產(chǎn)生這種行為的根源,是什么事讓他這么不爽,他想讓你怎么做?確認對方的需求后,結合自己的原則,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有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沒有必要委屈自己,一段健康的關系是允許溝通協(xié)調(diào)的。溝通后的妥協(xié)不是壞事,還會增進感情。
給你自由
無法溝通的結果是失戀,每個人一生大約都會經(jīng)歷失戀,既然談了戀愛,就有可能面對失戀。失戀并不可怕,但每個人從失戀中得到的并不一樣。有些人從中成長,越來越成熟,對愛情依舊充滿憧憬。有些人在痛苦之后只留下傷痕,對未來的感情產(chǎn)生莫名的恐懼和抗拒。
事情沒有十全十美,尤其對于戀愛這種兩個人的事情。就算你自己盡了力,但若對方對你不理不睬,無論什么原因,這段感情都可能無以為系。這種時候,“給你自由”未必就是壞選擇,有時分開也是一種負責。分手固然痛苦,但如果傷痛無法避免,不如試著從中得到點東西。
最近小飛的狀況很差,聽他說是“果不其然分手了”。郁郁寡歡的他每天把自己關在家里,默默流淚,不去上課也不寫作業(yè),渾身散發(fā)出一種生無可戀的氣場。這表明他還處于分手后的止血階段,這可能是分手后最痛苦的階段,也是人最不愿意面對的階段。對于一段漫長戀情的結束,對于心理的沖擊暫且不談,對生活習慣的沖擊就讓人難以接受。
這一階段重要的是盡快恢復自己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分手后情緒會突然莫名低落,朋友聚會歡聲笑語時,你可能會突然覺得想哭,這都是情緒失控的表現(xiàn)。試著做點開心的事,走出去換換腦子,就算不覺得開心,也讓自己的內(nèi)心先平靜下來。
“可我想起她的時候,還是會很難過?!毙★w說。
難過是正常的反應,關鍵是自己有沒有恢復面對難過的自信,盡管難過,但我不會再掉到失戀時那種不快樂的深淵中去,到了這一步,基本就可以說告別了止血階段,可以進入成長階段。
情緒恢復后可以回想一下上一段戀情中的幾個要點,維持我們感情的基礎是什么?導致分手最大的矛盾是什么?這個矛盾可以解決嗎?我可以做什么?這不是勸你去找回前男友、前女友,而避免在未來的戀情中重蹈覆轍,當然如果復合,那也是未來戀情的一種形式。
小飛要做的是認清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固定模式,是不是在每段戀情中自己對穩(wěn)定、理解、保重的認知出了問題,這種無止境的包容并不是真正的包容。他需要學會和伴侶表達自己情緒、意見的方式,明確自我認知之后,也要讓對方了解真正的自己。
我接觸到的一些案例,大都是雙方經(jīng)歷了長久的相互傷害后,才發(fā)現(xiàn)存在已久的溝通問題,但這種時候往往已經(jīng)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是不變的黃金法則,這對生理和心理問題都適用。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一段關系也都是不完美的,唯有我們理解完美的概念之后,在一段感情中不斷督促自己與對方向標準慢慢靠近,才是健康感情的發(fā)展模式,這也是解決“假性緊密關系”的最佳答案。
(作者現(xiàn)于臺灣輔仁大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在相關問題中的應用)
責任編輯: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