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韌彥
拉夫·勞倫的十大珍藏
TOP 10 Cars From The Ralph Lauren
文/吳韌彥
《車迷》雜志曾經(jīng)出過一個十大收藏家的專題,而其中每個收藏家的藏車都值得細(xì)說,這一期我們就從時尚大咖拉夫·勞倫(Ralph Lauren)說起。他的藏車雖然數(shù)量不算多,大概有60多輛,但是因為他的時尚品位,他選的車都非常的優(yōu)雅,有極高的傳世價值。他的藏車尺寸基本都不大,他偏愛流線型和速度型的汽車,而不是奢華型或技術(shù)型的。其中沒有嘩眾取寵、造型怪異的汽車,沒有巴洛克風(fēng)格、裝飾繁復(fù)的汽車,沒有太多亮閃閃的鍍鉻裝飾,且都在藝術(shù)、審美,工程、工藝間有絕佳的平衡。盡管我們曾在2011年巴黎的盧浮宮、每屆的圓石灘車展上見過他的車,但他在其他時候?qū)ψ约旱膼圮嚳芍^是惜字如金。在2010年《名利場》雜志對他的專訪中,他透露他的車不僅是用來觀賞,更是用來駕駛的,每一輛他的藏車至今還都處于可開的狀態(tài)。他藏車的另一大特點,不是恢復(fù)原樣,而是加上了他個人的印記,比如給藏車換個車身顏色或是座椅皮革,從而使這些車比原車更具美感,更接近他夢想中的模樣。目前維護他藏品的是來自Paul Russell & Co.公司的25個技師,所有車的總價值約為3億美金。
他有段很經(jīng)典的對于藏車的論述,“對我而言,汽車是移動的藝術(shù),就比如我的蘭博基尼Reventon讓我想起了造型優(yōu)美、線條流暢的雕塑,或是后現(xiàn)代建筑大師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爆炸式的建筑。很多人收藏藝術(shù)品,但收藏一臺稀有、設(shè)計獨到的汽車,帶來的體驗完全不同。收藏一幅畫,你只能觀賞,享受它帶來的視覺美感,但收藏一輛車,你可以坐進去,駕駛它,聽它的聲音,感受它的內(nèi)在。你不僅可以享受機械之美,還可以享受由它帶來的旅途之樂?!?/p>
他的藏車中沒有美國車,在他眼中,美國車稍顯笨重,他選起車來,是偏英式的。他人生中第一輛車是英國小眾品牌摩根。大部分車是他在二十世紀(jì)七八十年代買入的,那時古董車的價格還沒有如今這么瘋狂。舉例來說,他在20世紀(jì)80年代,以30萬美金的價格買入的1964 法拉利 250 GTO,到2013年就已經(jīng)漲到了5200萬美金。他的藏車涵蓋了從1929年的車型到最新的車型。最近他購入了LaFerrari、保時捷918和邁凱倫P1,全都是1000馬力的超跑。他選車有時比較“細(xì)節(jié)控”,會因為對一個細(xì)節(jié)的迷戀,而買下一臺車,比如保時捷911 RS的顏色、Ruf CTR3的造型等,每次去看它們的時候,他還會對著那些細(xì)節(jié)發(fā)呆。
他有一處私家車庫專門用來放這些藏品,它的位置相當(dāng)隱秘,位于紐約州韋斯切斯特的遠郊,具體地點在谷歌地圖上查不到,連雷達都偵測不到,外面也沒有標(biāo)牌,看起來就像是一棟普通的辦公大樓。他的車庫名字是D.A.D,取自他的三個孩子David, Andrew和 Dylan的名字首字母。里面的陳設(shè)跟博物館一般,雪白的墻面、白色不銹鋼展臺、鹵素?zé)簟⒑谏靥?,營造了難以置信的美感。所有的藏車,同一品牌的車顏色都差不多,法拉利都是紅的,保時捷都是黑的,捷豹都是墨綠的。本期就來看看他的藏品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十款經(jīng)典之作。
1929
4.5升 賓利
Birkin Blower
這輛車在很多車迷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可以激發(fā)人的想象,喚醒人的靈魂,讓人成為夢想家。此前賓利已在勒芒大賽的賽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從1924年到1930年,他們拿下了五屆勒芒大賽的冠軍。賓利原先開發(fā)的6.5升的發(fā)動機,因找不到輪胎匹配,減了氣缸,成了4.5升發(fā)動機。賓利并不想用加裝增壓器的方式提高車速,這并沒有太多技術(shù)含量,也破壞了設(shè)計感,但當(dāng)時賓利小子(對賓利情有獨鐘、愛好賽事的富家子弟)之一,也是當(dāng)時最出色的英國賽手亨利·蒂姆·伯金(Henry Tim Birkin) 說服了賓利,給這臺車加上Roots機械增壓器,動力從原來的110馬力提升到了240馬力。由于增壓器太大,不得不暴露在車頭前端。盡管它的速度很快,但可靠性不夠,經(jīng)受不起耐力賽的長時間考驗,為此它們在勒芒大賽的賽場上并不成功,不過它創(chuàng)下過幾項速度紀(jì)錄,是當(dāng)時英國最快的賽車。1932年,亨利·蒂姆·伯金駕駛著他的賓利Blower原型車在比賽中突破了222公里/小時。它也是當(dāng)時最重的賽車之一,它在1930年法國大獎賽上獲得亞軍時,被布加迪譏諷為“世界上最快的卡車”。盡管它沒有達成它的使命,但它依然是車迷印象最深的一輛賓利,興許是因為賓利小子的個人魅力,它在今天的拍賣市場上可以拍出150萬到450萬美金。
1930
奔馳SSK
“Count Trossi”Roadster
這款由保時捷(Porsche) 公司創(chuàng)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 擔(dān)當(dāng)工程師、采用機械增壓的SSK一共產(chǎn)了40輛,這輛車問世不久,費迪南德·保時捷就離開戴姆勒公司(奔馳的前身)自立門戶了。這輛車的購買者是卡洛·卓希(Carlo Trossi),他既是法拉利車隊最好的車手,又是意大利的一位伯爵。這輛車被認(rèn)為是最特別的一輛SSK,車身是卡洛·卓希突發(fā)靈感,在餐巾上畫下草圖,并交由 英國車身制造商Willy White 打造,亮相后不少外觀特征引發(fā)了眾多法國設(shè)計工作室效仿,如水滴狀的擋泥板、帶有弧度的風(fēng)擋等。這輛車的發(fā)動機蓋很長,占到了車身長度的一半多,排氣管露在車身外,最為令人驚嘆的是它的排氣聲浪,據(jù)說達到了無人能敵的地步。SSK是20世紀(jì)20年代最好的賽車,搭載的是7升直六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300馬力,它因超大馬力,而被稱作“白象”,要知道那個年代還有驢車,它開在街上,就好比宇宙飛船。如今僅有五輛SSK還在世。
1938
阿爾法·羅密歐
8C 2900B
Mille Miglia
據(jù)說所有世上最佳的收藏中都會有一輛阿爾法·羅密歐8C 2900。阿爾法·羅密歐8C 2900一共有40輛車,其中有A和B兩個系列,區(qū)別在于是長軸還是短軸。1938年出產(chǎn)的五輛最為特別,其中有一輛是為勒芒大賽打造,有四輛是為Mille Miglia 大賽打造。這輛車的車身出自意大利著名設(shè)計工作室Carrozzeria Touring,它的發(fā)動機蓋很長,而尾部很短,淚珠型的擋泥板和錐形車尾很是醒目,在線條上非常的對稱。它工程方面的設(shè)計師是“GT 跑車之父”衛(wèi)圖里奧·任諾(Vittorio Jano),大部分阿爾法·羅密歐戰(zhàn)前獲勝的賽車都由他操刀。它搭載的是2.9升雙凸輪軸、機械增壓直八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225馬力,極速可達190公里/小時。此前,阿爾法·羅密歐在Mille Miglia大賽上已經(jīng)連續(xù)六屆奪冠。它被視作是戰(zhàn)前最佳的運動型汽車,四輛車至今都還存世,有三輛還保有原來的車況,其中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的這輛,頗有歷史價值,先是獲得了1938年Mille Miglia的亞軍。戰(zhàn)后,它被買來參加過派克峰國際爬山賽。之后又成為美國傳奇賽車手菲利普·希爾(Phil Hill)的愛車。之后還曾被工業(yè)設(shè)計師布魯克斯·史蒂文斯(Brooks Stevens)、比爾·塞里(Bill Serri)等人收藏,他們都是相當(dāng)知名的收藏家。
1938
布加迪57SC
Atlantic Coupe
這輛車被公認(rèn)為世上最美的車之一,是拉夫·勞倫(Ralph Lauren)收藏中最稀有、最特別的一輛。20世紀(jì)30年代布加迪達到了它的巔峰。這款車一共造了四輛,有三輛恢復(fù)到原貌,另一輛下落不明。拉夫·勞倫在1988年買下了這輛車,請古董車修復(fù)家保羅·羅素(Paul Russell)花了兩年的時間修復(fù),據(jù)說共花了9600個工時。這輛車的設(shè)計者是布加迪創(chuàng)始人埃托里·布加迪( Ettore Bugatti )的兒子讓·布加迪(Jean Bugatti),車上有航空元素,也有前衛(wèi)的水滴造型。背部凸起的接縫最讓人過目不忘,之所以用這一設(shè)計,是因最初的一輛原型車車身材料是鎂鋁合金,無法焊接,不得不用這一設(shè)計,之后的車車身材料雖然是鋁,可以焊接,但出于風(fēng)格上的考慮,還是沿用了這個設(shè)計。據(jù)說它開起來并不舒適,視野和通風(fēng)都不佳,但由于加了增壓器,它的3.3升雙凸輪軸直八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約為200到210馬力,極速約為210公里/小時。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估算,這輛車如果公開拍賣的話,一定是史上最高價。
1950
捷豹 XK120
Roadster
它的發(fā)動機是由捷豹創(chuàng)始人威廉·里昂斯(William Lyons)和首席工程師威廉·哈尼斯(William Heynes)研發(fā)的,為3.4升雙凸輪軸、雙化油器六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160馬力。它名字中的120代表的是它的最快速度120英里/小時,它曾在專業(yè)賽道上跑出過200公里/小時的時速,是當(dāng)時最快的量產(chǎn)運動型車。最初捷豹僅打算生產(chǎn)200輛,不過因為它的高顏值,而大受歡迎,尤其是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 洛琳·白考兒(Lauren Bacall) 等好萊塢明星的偏愛,使其最終生產(chǎn)了12000輛,其中有 240臺XK120是合金車身的。即便到了今天,它仍是收藏家的神往之物。另一著名汽車收藏家、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杰·雷諾(Jay Leno)曾這么形容這款車,“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它的情形,就好像情竇初開的少年,突然意識到女性的迷人?!彼谫愂律弦残∮谐煽儯?950年,美國傳奇賽車手菲利普·希爾(Phil Hill)開著XK120 贏了圓石灘道路賽。捷豹也想通過耐力賽上的勝出,給這輛車做宣傳,為此給了贏過Mille Miglia最多次的著名耐力賽賽車手克雷摩特·比歐德提(Clemente Biondetti)一臺合金車身的XK120,他開著它參加了1950年Mille Miglia和 Targa Florio大賽。拉夫·勞倫(Ralph Lauren)收藏的就是克雷摩特·比歐德提當(dāng)年開的那輛XK120。
1955
保時捷
550 Spyder
在20世紀(jì)50年代,流行的造車哲學(xué)是“如果你想更快,那你必須更輕”。恩斯特·福爾曼(Ernst Fuhrmann)設(shè)計了這臺車的發(fā)動機,它以復(fù)雜性而聞名,采用了軸傳動、雙凸輪軸、雙點火、滾柱軸承曲軸設(shè)計,盡管僅有1.5升,但可以在6200轉(zhuǎn)/分時輸出110馬力。這臺車的輕分量,加上優(yōu)異的操控和動力,令其輕易超過更大馬力的對手。1954年在以危險著稱的卡雷拉泛美拉力賽(La Carrera Panamericana)上,它得了第三,當(dāng)時的冠亞軍的獲得者是法拉利,但它們的發(fā)動機是4.9升和4.5升,而它只有1.5升。1956年,它在Targa Florio大賽上登上了年度總冠軍的王座。在流行文化中,這臺車之所以被銘記,是因為作為美國十大文化偶像之一、迷惘一代代表的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購這款車不久就因車禍而喪生。而在汽車界,它是完美的典范,是所有保時捷Spyder中最純粹的一款。車身線條簡潔、干凈,鋁制車身,重量約為680千克,至今它仍是輕質(zhì)保時捷的標(biāo)桿。它也影響了之后的 917, 956, 962, GT1,918 Spyder。保時捷一共造了90臺保時捷550 Spyder。
1955奔馳3
00SL
Gullwing Coupe
當(dāng)年美國汽車進口商麥克斯·霍夫曼(Max Hoffman)看到戰(zhàn)后美國出現(xiàn)大批性能車的愛好車,因而勸說奔馳,制造一輛高性能車,也就是之后的300SL,并許諾,如果300SL量產(chǎn),他將下大筆的訂單,他對其他幾家廠商,也曾做過這樣的承諾,比如保時捷Speedster和寶馬 507。我們?nèi)缃衲芸吹竭@些車,可能還要感謝麥克斯·霍夫曼的夸下???。它上市后在美國市場的表現(xiàn),驗證了麥克斯·霍夫曼的預(yù)測,它在美國賣掉了1400臺,占到了總產(chǎn)量的80%,它改變了奔馳在美國人心目中保守的形象,也是第一款在海外市場獲得巨大成功的奔馳。它的車身架構(gòu)為多管式樣,發(fā)動機為3升直噴六缸發(fā)動機,歐翼車門是它最鮮明的特征,之所以采用這種車門,并不是出于風(fēng)格的考慮,而是為了讓輕質(zhì)車架有更好的剛性,車的門檻必須偏高,因而沒法采用傳統(tǒng)的車門。一個技術(shù)上不得已,成了設(shè)計上的新突破。這臺車在賽事上非常成功,贏過Mille Miglia 、列日-羅馬(Liege-Rome-Liege)等賽事。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貓王、莎莎·嘉寶(Zsa Zsa Gabor)都曾是這款車的車主。所有的300SL中采用合金車身的只有29臺。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的這輛車曾是NBC交響樂團指揮唐·里卡多(Don Ricardo)的座駕,他是個奔馳迷,他在博納維爾鹽灘(Bonneville Salt Flats)上的競速,讓300SL揚名。拉夫·勞倫修復(fù)這輛車時,將其漆成了銀色,配上了綠色皮革和綠色格子花呢。
1956
捷豹
XKSS
這輛車被看作是捷豹最成功的賽車D-Type 的公路版,在當(dāng)年它是世上最快的量產(chǎn)車。1956年,捷豹因為1955年勒芒賽上的事故,終止了在賽事的投入,盡管它的XK-120, C-Type和D-Type是賽場上的好手。捷豹工廠里還剩下25輛D-Type無人問津,在美國賽車手兼收藏家布里格斯·坎寧安(Briggs Cunningham)的勸說下,捷豹又造了25輛D-Type,用來在美國參賽。后來捷豹有了公路版D-Type的想法,在D-Type上加裝了保險杠、行李架、尾燈、風(fēng)擋、側(cè)窗、折疊車頂?shù)?,去掉了尾翼和頭枕,在數(shù)據(jù)規(guī)格上沒有太大改動,并將之改名為XKSS。 它搭載的還是D-Type的那臺250馬力的3.4升直六發(fā)動機,最快速度為240公里/小時。在紐約車展展出后,XKSS引發(fā)轟動,訂單紛至沓來。遺憾的是,捷豹僅完成了16輛D-Type的改裝,捷豹工廠的一場大火,毀掉了剩下的九輛D-Type以及所有用來改裝的器具。大火后又有兩輛D-Type被改裝成XKSS,拉夫·勞倫(Ralph Lauren)收藏的是其中之一。這輛車最有名的收藏家是好萊塢硬漢派影星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他曾兩度因為駕駛捷豹而被吊銷駕照,他曾賣掉過XKSS,后來又覺想念,而又重新買回了它。
1962
法拉利
250 GTO
1962年,世界跑車錦標(biāo)賽(World Sports Car Champions)規(guī)則變了,參賽車從敞篷車改成了閉篷車。于是有了法拉利250 GTO,它的車身出自恩佐·法拉利最愛的設(shè)計師之一塞爾吉奧·斯卡列迪(Sergio Scaglietti)之手,它不如早期車型那么華美,但更有肌肉感。當(dāng)被問及這一造型是怎么想出來的,塞爾吉奧·斯卡列迪的回答是,“看著車,用眼睛去看”。據(jù)說造型設(shè)計,沒有用圖紙或泥模,空氣動力學(xué)設(shè)計也沒有在風(fēng)洞中測試過。不過它還是成功了,在1962年的賽百靈12小時耐力賽(12 Hours of Sebring)上獲得第二,并代表法拉利沖擊1962年到1964年的世界跑車錦標(biāo)賽的冠軍。它的V12發(fā)動機功率有300多馬力,分量輕,而又非??煽?。采用塞爾吉奧·斯卡列迪設(shè)計的車身的250 GTO一共有30臺,是世上最稀有、最昂貴的法拉利之一,是全球頂級收藏家最渴求的車型之一。這輛車也為個人取得過不少賽事勝利,比如洛迪古斯兄弟(Rodriguez Brothers)在Montlhéry 1000上的勝利,被譽為美國汽車業(yè)隱形之王、賽車界的無冕之王的羅杰·潘世奇(Roger Penske)在美國賽場上的勝利。在1963年,它參加的每場比賽,排名都進入了前十。目前這臺車的收藏家基本都是世上最知名的汽車收藏家,如果你要加入他們,大概需要2500萬美金。
收藏一幅畫,你只能觀賞,享受它帶來的視覺美感,但收藏一輛車,你可以坐進去,駕駛它,聽它的聲音,感受它的內(nèi)在。你不僅可以享受機械之美,還可以享受由它帶來的旅途。
1996
邁凱倫 F1 LM
在1995年的勒芒大賽上共有五輛邁凱倫F1 GTR完賽,名次分別是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和第13名。邁凱倫決定用一輛特別款來紀(jì)念這一佳績,于是就有了F1 LM,一共生產(chǎn)了五輛。1999年,邁凱倫F1 LM創(chuàng)下了一項世界紀(jì)錄,成為公路車中完成0到100英里/小時(約為160公里/小時)加速最快的一款車。這輛車可以看作是F1 GTR的公路版,它保留了賽車上的尾翼、車頭冷卻管和剎車?yán)鋮s系統(tǒng),對前臉和側(cè)身的空氣學(xué)動力特征進行了調(diào)整。舒適性對這輛車而言是次要的,它不帶任何奢華裝備,像是音響、隔音都沒有,駕駛者和乘客必須通過消音的頭戴式耳機才可以對話。它的分量約為1043千克,它搭載的是寶馬V12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691馬力,峰值扭矩為760牛·米,極速為360公里/小時。因為它沒有按賽事規(guī)則對進氣進行限制,所以它是所有邁凱倫F1中動力最強勁的一款。它的車身顏色是木瓜橘(Papaya Orange),是為了紀(jì)念邁凱倫車隊創(chuàng)建人布魯斯·邁凱倫(Bruce McLaren),他的賽車就是這個顏色。五輛F1 LM都還存世,有三輛在文萊,一輛在日本博物館,還有一輛歸拉夫·勞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