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芳
?
互聯時代家庭微信群
姚桂芳
自從女兒做月子,我一直在女兒家?guī)陀H家的忙,直到臨近春節(jié)我才準備返家。
怕咋一離開寶寶我不習慣。于是和親家商量建個家庭微信群,這樣我們不但隨時視頻聊天,還可以在群里發(fā)些寶寶的小視頻和圖片。女兒以小外孫的乳名建了個《久久迎接群》。群建好后,我們就開始教親家如何微信聊天、微信視頻電話、微信發(fā)送圖片視頻,如何將寶寶的照片和視頻截圖制成電子相冊發(fā)到群里……好在65歲的親家也是個文化人,所有程序只要給她演示一遍,基本上都能掌握。原來只會接打電話的她,現在每天都能在群里給小孫子做小視屏或電子相冊。
除夕年夜飯后春晚開始時,女兒女婿在群里首發(fā)了紅包,并喊大家“快出來領紅包啊”。我手氣不錯,一下就領了個79.18元的紅包,于是發(fā)了個笑臉表情。而親家只領到一個0.26分錢的紅包,跟著,她發(fā)了一個扶額的動態(tài)圖像。我趕忙安慰道:親家,你再領第二個啊,第二個一定比第一個大呀。果真,她點開的第二個是個20.88元的紅包……不管錢多少與否,兩家人能借助網絡,你來我往的發(fā)紅包收紅包,你一言我一語的閑聊著還是第一次。當2016年零點鐘聲敲響時,我們才從收發(fā)紅包上轉到“新年快樂”“恭喜發(fā)財”等祝福話題上。女婿發(fā)了個抓狂的圖片,女兒發(fā)了句:年輕人的互聯網時代,怎么被你們老朋友占有啦?……兩家人就這么圖、文、語音,一直喜滋滋地聊到春晚結束,大伙才意猶未盡地互道“晚安”。初一一早,親家又在群里發(fā)了幾段寶寶的可愛視頻:有寶寶抱拳拜年的,寶寶翻身的,寶寶偶爾冒出“媽——媽”的發(fā)音……
閑來翻看這段春節(jié)期間的聊天記錄,我瞬間被感動了,只覺得溫暖滌蕩在心胸。歲月催人老,互聯網卻催濃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加固了親戚之間的跟脈。網絡這個媒婆,給年輕人帶來了話語狂歡的同時,也給我們中老人帶來諸多的便捷和夕陽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