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斐
20年前
就結(jié)下的“梁子”
中國人古時造房蓋屋,最看重的就是大梁的施工。由此引申開來,卻有了一個后來人耳熟能詳?shù)拿~,叫“結(jié)梁子”。
“結(jié)梁子”指的是木質(zhì)房屋在建造過程中,梁與立柱之間的結(jié)合工程,其是一種穩(wěn)定的相互支撐結(jié)構(gòu)的象征,交錯頂牛,以至永遠。而到了后世,這層寓意則有了新解,借指人們的結(jié)怨,或產(chǎn)生矛盾不可調(diào)和,難以化解。
冥冥之中,原來我們口中的“結(jié)梁子”竟和屋宅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智慧,顯然是不得而知的。但是今年65歲的曹阿姨同他的父兄結(jié)下了“梁子”,真真切切是因為20多年前,5平方米的房屋面積而起的紛爭。
曹家有五個子女,頭上兩個女兒,下面三個兒子,曹阿姨排行老二。1969年的時候,曹阿姨離開上海,遠赴黑龍江插隊,其后也在那里結(jié)婚成家,并生下了一個兒子。
1995年的時候,曹家在上海的老宅趕上了動遷。這棟老宅很是寬綽,大約有130多個平方。戶主是曹家老父親,而房子里則是住著四家人家,老父老母一家,以及三個兒子各自的小家庭。
當時動遷的時候,曹父提出想分四套房子,但當年的動遷要求比較嚴格,動遷組覺得他們家的條件似乎還不夠。因此曹家在商議之后,便把遠在黑龍江的曹女士的兒子的戶口遷到了上海,落在了老宅之中。這樣曹家老父母和曹女士的兒子可以分一套房子,三個兒子的小家庭也可以各自分得一套房子,算起來正好四套。
在當時看起來,這是一個不錯的多方面得利的決定。曹女士也很感激家里的親人始終能記掛著她的利益。但是曹家的和睦氣氛并沒有維持很久,這場動遷經(jīng)歷了兩年的過渡安置時期,到了1997年,真的能拿到房子了,老父親的一個決定,揭開了曹家“結(jié)梁子”的序幕。
原來曹家的老五,也就是最小的那個兒子,育有三個女兒。老父親覺得,動遷分給這個小兒子的住房面積還是略小了一點,他們?nèi)胰藬D在這套小房子里,日子有點難過。老父親出于為小兒子分擔的想法,主動提出將他分到的住房面積中的5平方米,給小兒子,以改善他的住房條件。
這樣的事情,確實在多子女家庭里比較多見,父母沒有辦法對所有的子女都一視同仁,是會引起一些非議。曹女士對此事尤其感到不滿。因為她的兒子是和老父親分在一套房子里的,她覺得父親這單方面的決定,也是直接損害了她兒子的利益。因此在曹家動遷之后,心里有氣的曹女士數(shù)年都沒有再回上海。
曹女士的表現(xiàn),自然也是會惹老父親生氣的。曹父多次在家里表態(tài),動遷的私房本來就是他的,家人間分到的利益,由他來調(diào)撥分配一下,難道就不可以?
兩邊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似乎都有發(fā)脾氣的理由,但不管怎么說,曹家的“梁子”,當時可就算是結(jié)下了。
老母親喜歡女兒
老父親喜歡兒子
曹家動遷之后沒幾年,曹女士的兒子離開黑龍江,回到了上海念書,就此也在上海生活了下來,住在和外公外婆一起分到的那套房子里。
確實,在這套房子的面積被曹老爺子分出一點給他小兒子之后,戶型并不是很理想,是一套位于底樓的狹長的一室一廳的房子。唯一的臥室里,用大衣柜一隔為二,一邊是曹家老父母住,另一邊則是曹女士的兒子住。
又過了不多的時日,曹女士也回到上海住進了這套房子里。這并不是意味著她同父親間的“梁子”消解了。而是因為當時曹家老母腦梗了,臥病在床,需要有人照顧。說起來母親是最喜歡、最記掛這位二女兒曹女士的,所以就提出讓她回來照顧自己。再加之當時曹女士同在黑龍江的丈夫也離婚了,所以她也就干脆搬回上海定居。2008年的時候,曹女士的戶口也遷回了上海,同樣是落在了父母和兒子分得的這套一室一廳里。不得不說,曹女士回滬的這一系列事情,她的家人都是給她一路大開綠燈的,并沒有遇到什么波折。
這一段日子,曹家的家庭關(guān)系其實很有意思,曹父最喜歡小兒子,動遷之后小兒子的房子也就在隔壁,因此他們經(jīng)常走動。曹母最喜歡二女兒曹女士,為此甚至把她從黑龍江召回身邊。這一家人就這么維系著一種微妙的平衡關(guān)系。
曹女士回了上海之后便是四處打零工,然后幾乎所有剩余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母親,解決了其他子女包括父親的后顧之憂。所以對于他們這個家庭,曹女士確實是有不小的貢獻。也正是基于此,母親曾經(jīng)不止一次的表態(tài),這套一室一廳的房子在將來就留給曹女士和她的兒子吧。對于老母親的表態(tài),可以說曹家上下當時,也基本處于一種默認的狀態(tài)。
不過雖然得到母親的承諾,但現(xiàn)實狀況下,曹女士和她的兒子以及曹家老父母,當下擠在這么一套小房子里,總還是有諸多不便。曹女士和父親之間也常常會為了生活瑣事而鬧得不愉快。因此,曹女士去申請了郊區(qū)的廉租房,也獲得了批準。曹女士和兒子起初搬去廉租房住了一陣子,后來發(fā)現(xiàn)上下班實在不方便,而且也沒法照顧老母親。所以干脆又搬回了父母的這套房子,廉租房就空關(guān)起來。
2013年的時候,曹家老父親提出想把他們這套一室一廳的小房子的產(chǎn)權(quán)給買斷下來,因此找到曹女士商量。曹女士心里打起了小算盤,她琢磨如果產(chǎn)權(quán)不買下來,這房子屬承租房性質(zhì),她和兒子的戶口在里面,等父母百年之后,總有一天他們就可以做承租人和戶主,到那時再買下產(chǎn)權(quán),房子就歸他們母子倆所有了。如果現(xiàn)在買下了產(chǎn)權(quán),將來這房子里多少就會有部分產(chǎn)權(quán)份額成為父母的遺產(chǎn),要和姐姐弟弟們分。雖然之前有母親的承諾,房子歸她,但她總覺得不牢靠,基于這樣的算盤,她就一口拒絕了父親。
曹女士的這個態(tài)度再度惹惱了老父親,好不容易緩和下來的父女關(guān)系又一次緊張了起來。
到了2015年,曹家老母親因病過世了,可以說曹女士的“保護傘”也就沒有了。曹父立即再次提出買產(chǎn)權(quán)的事宜,曹女士依舊不答應(yīng)。老父親一氣之下,就要求曹女士搬到她的廉租房去,不許繼續(xù)住在這套一室一廳里,而曹家老母生前的口頭承諾自然也就此作罷了。曹女士當然是不肯,于是老父親叫來了小兒子一家人,聯(lián)合起來要把曹女士轟走,這一家子是炸開了鍋。
后來曹家老父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他小兒子的戶口也遷到了這套房子里,以作為制約曹女士的手段。
后來經(jīng)過了調(diào)解,大家各做了一些讓步,曹女士同意了父親將房子產(chǎn)權(quán)買下的要求,但是要將百分之五十的產(chǎn)權(quán)份額給曹女士的兒子。曹家老父親權(quán)衡了一下,總算也是答應(yīng)了,一家人暫時偃旗息鼓。
何時畫上休止符
這樣的互相妥協(xié),就好比凡爾賽條約,短期的表面的和平而已。住房不便的根本現(xiàn)狀并未得到改變。再加之父女間從20年前因為5個平方的事件結(jié)下“梁子”之后,幾乎就一直看彼此不順眼。所以近階段的大吵之后,大家住在一起那是真難受啊。
果然沒多少時日,曹家老父再度提出,曹女士既然已經(jīng)申請到了廉租房,那么居住權(quán)就已經(jīng)不在這套一室一廳的老房子里了,還是理應(yīng)搬走。曹女士此時也是憋著一肚子的氣,說什么就是不搬。舊的戲碼一再上演,曹家小兒子又參與了進來,設(shè)置諸多障礙要讓曹女士搬走。
在扛了一陣之后,曹女士也是受不了,她找到了上海電視臺星尚頻道的甲方乙方節(jié)目,希望能給他們家里進行調(diào)解。她提出訴求是,干脆將這套一室一廳的房子出售,大家分錢走人,往后也不要再有瓜葛了。
在節(jié)目組安排的調(diào)解過程當中,曹女士的心結(jié)主要有兩點,其一,自然還是當年動遷的時候,父親擅作主張分走了5平方米給小兒子,她覺得父親處事不公,所以心里始終咽不下這口氣;其二,她覺得自己獨自照顧母親這么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何母親一走,父親和弟弟就要如此待她?
而另一方面,在曹家老父親心里,也有窩火的地方。他也提到了20年前分平方的事情,他認為,這是老宅的動拆遷,房子的歸屬權(quán)本來就是他,他想分給誰就分給誰,他做得一點也沒錯。而且,自從那件事之后,整整20年了,這個女兒都不給她好臉色看,但他還是一路同意將曹女士母子的戶口遷回上海,幫他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并且多少也是讓他們享受到了動遷利益,他覺得曹女士太沒良心。
之后經(jīng)過節(jié)目組的幾番調(diào)解,終于還是有了成績的。首先曹女士答應(yīng)住到廉租房去,而曹家老父親也同意,外孫可以繼續(xù)住在這套一室一廳里面,曹女士可以偶爾回來探視照顧一下兒子。
其次,曹家老父親也同意賣房,但是不是現(xiàn)在。他希望自己能獨自過幾年清凈日子,但是在有生之年,他絕對會把房子的事情妥善處理好,曹女士和她兒子在房子里百分之五十的份額也絕對不會少。
基于兩個大方向達成了共識,曹家的紛爭又暫時可以畫上休止符了。而這次的“休戰(zhàn)”,真是希望可以是一個一勞永逸的結(jié)果。多子女家庭時常會有財產(chǎn)上的紛爭,起因通常都是父母偏袒了某個子女,其他人心里頭覺得不舒服,不公平。父母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其實是一種智慧的考量。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鳴謝上海電視臺星尚頻道“甲方乙方”節(jié)目友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