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許詩雨
短短一周之內,社交網(wǎng)絡被兩件事刷屏。一是一夜之間迅速發(fā)酵的如家和頤酒店事件,二是此前的柳巖事件。
如果說,第一輪傳播中,公眾只是憤怒于事件發(fā)生時周圍人的袖手旁觀,第二輪傳播時,關注重心就已經(jīng)涉及到另一個重要議題:“所以這事情到底是誰的責任?以后怎么辦?”以及更重要的共鳴:“以后我遇到同樣的事件,沒人救我怎么辦?”
如今,在社交網(wǎng)絡上容易引起廣泛轉發(fā)的事件,大多是與每個人利益相關、而且會激起情緒共鳴的事件。它可以是正向情緒,比如有趣、開心,也可以是負面情緒,比如憤怒。這時候,像如家這種不痛不癢的聲明,只能進一步激怒關注事件的人。
在公司遭遇負面事件時,真誠地道歉首先是一個態(tài)度問題。任何一家公司都會與客戶、與人接觸,尤其是B2C型的公司??梢哉f,它們的生意好壞,直接取決于顧客是否買賬。但如家這次的做法,包括CEO孫堅發(fā)布的最新回應,都讓人覺得困惑,從事件發(fā)生的4月3日到現(xiàn)在,這家公司到底做了什么?這表面上是危機公關失策,實際上更讓人質疑,同意釋放出這種信息的管理層,是否有能力真正從服務顧客的角度運營好公司?
另一方面,我們已經(jīng)看到社交媒體的力量。這種憤怒的催化,常常又來自于對公共安全監(jiān)管與對媒體不信任的無奈。公眾情緒很容易被引燃,但也太容易忘記,直到下一次事件發(fā)生,公眾才會再次找到一個集體爆發(fā)的機會。
這些天的各種不幸事件,我們都聽到了太多聲音。比如柳巖事件,有人引申說,女性需要學會保護自己,臺灣的街頭無差別殺人事件發(fā)生后,也有媒體發(fā)布“如何在外保護好你的小孩”的所謂實用信息。這些聲音都受到公眾駁斥。因為很多事,并不是個人做好防范就能阻止其發(fā)生,它需要公司、政府與整個社會的力量。如果說,需要從教育層面解決,也絲毫不為過。
我們常常感懷于技術進步改變了生活,社交網(wǎng)絡也在最近幾年急劇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從公司角度說,這意味著你的公司將更多、更快地暴露在公眾視野中,厘清公司為誰服務,如何更有效、有責任地運營,比遇到問題迅速找一個所謂的責任人,然后讓事件不了了之要重要得多,畢竟,公司做的不是一次性生意。對于政府,承擔起監(jiān)管責任、重新找回信任,也是亟需重視的事。
最后要說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能夠理解大家的憤怒,但更想說的是,冷漠是公眾讓事件被忘卻,乃至反復發(fā)生的最大幫兇。你也許靠一時轉發(fā)與破口大罵紓解了情緒,但還有更多不說話、覺得事情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而僥幸繼續(xù)使用這些公司服務的人,正因如此,公司似乎并不在意“不作惡”這件事,因為這不會影響它們的生意。有一個前提也要在此提出:也只有在中國,因為有一個廣闊的市場,公司不用在意負面營銷對品牌的損傷,因為公眾很快會忘記這些事,被實際到手的“實惠”吸引而打開錢袋。這才是不成熟社會與不成熟市場前進的最大阻力。在這一點上,承擔信息傳遞關鍵角色的媒體也是一樣。
無論這次的劇情走向如何,有問題的公司的責任不會因此而減輕,反而是作為看客的你,很可能在未來為冷漠付出代價。
假設真那么倒霉碰上了
01#該抗爭就抗爭,不要忍氣吞聲。你在爭取自己的權益,同時也在幫助更多其他人。
02#留心收集和保護好各種證據(jù),并且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時間向警方尋求幫助。
03#投訴無門的時候社交網(wǎng)絡或許真的是你最后的指望—雖然我們都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fā)生。
04#即使投訴有門,也不妨分享經(jīng)驗教訓給更多的人提個醒,讓人能對危險有所察覺,也讓路人能對他人的涉險有所了解。
05#不過在社交網(wǎng)絡上別亂撒氣,那可能會模糊焦點。
06#作為此類公眾人物(即便是一次性的),壓力可能會超出你的想象,建議先做好心理建設以及風險防范。
推而廣之一種有中國特色的生活智慧
07#警鐘長鳴還是有必要的。不論你去的地方是高大上還是下三濫,是私人場合還是公共場所。
08#也有必要了解一些社會陰暗面。比如和頤事件后有老司機指路了一些有××窩點信息的網(wǎng)站。那些就是你的黑名單。
09#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像揭露印度社會強奸問題的紀錄片《印度的女兒》里面說的:“別教我的女兒該穿什么,教你的兒子別去強奸?!边@個過去被忽視的問題可以從我們這一代開始重視起來。
10#鼓勵自己和朋友做愛管閑事的熱心人。在幫人這件事上更值得“寧枉勿縱”,即使受點兒氣也對得起良心。
11#但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量力而行,注意人身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給世界最大的善意,但也不要完全忽視了世界可能存在的惡意。
12#有空可以更廣泛深入地學一些法律知識,至少有人企圖加害你的時候能像撒貝寧一樣脫口而出“三年以上五年以下”,唬住別人。
13#萬不得已一個人出行時盡量往熱心人群,比如北京朝陽群眾、上?!袄夏锞恕崩镌?。
14#不要風頭一過就忘了。等下次事件再出現(xiàn)的時候,這次的事又成了一個遙遠的案例。
15#多看看《防范伴你行》之類的警訊。也請警訊節(jié)目不要總是將話題集中在老年人被詐騙和小偷小摸上。
特別跟姑娘們說幾句
16#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生活方式、穿著打扮,但不要放松對世界的警惕。
17#如果天生貌美、性格豪爽,那更要分外小心。這不是偏見,這是至少目前不能忽略的避險策略。
18#女性自我防衛(wèi)教程可以轉,但別把這當成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問題的根源并不是女性的戰(zhàn)斗力弱。
19#這些防范教程也別不過腦地全盤接受。先想想可行性,再想想有效性。
20#比起硬碰硬的防身術,更應該學一些以巧致勝的武術。
21#可以買點兒防狼工具,但確保不會傷到自己再下單。
22#出門在外還是盡可能結伴而行的好。
23#多看新聞,起碼要知道家暴已經(jīng)入刑了。
那對更廣泛的我們每一個人來說
24#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安保到位,如果服務員重視顧客的安全,如果酒店方重視消費者受到傷害后的感受,如果監(jiān)控不只是用來回放……
25#別光當個憤怒的鍵盤俠,更重要的是在真實世界里事到臨頭了能有所為。此次事件,一個網(wǎng)友的評論還挺發(fā)人深思的。他說:“為什么網(wǎng)友很熱心路人很冷漠?到底是網(wǎng)友不出門還是路人不上網(wǎng)?”
26#宣泄情緒前先明白自己正確的訴求到底是什么,想推動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一頭熱地盲目聲討,那恐怕還不如沉默。
27#看看Legal High、Gold這樣的日劇,給我們習以為常的逃避責任、依賴別人、我弱我有理、你蕩你活該的想法來點兒重擊。
28#還有《犯罪心理》等犯罪類的美劇,多知道點壞人的招數(shù),也學點兒對付壞人的辦法。
29#可以關注一下各類社會熱點事件發(fā)生后企業(yè)第一時間的表態(tài),這很可能就是你遇事之后它們的處理態(tài)度。如果你不喜歡,那就丟進黑名單。
30#Dont judge,不要論斷。既能讓你不隨便判斷別人的性格為人而產(chǎn)生輕慢的態(tài)度,也能讓你不隨隨便便就認定爭執(zhí)的男女是情侶、夫婦,是鬧著玩。借用知乎網(wǎng)友一句話,“dont judge”和價值觀和寬容與否真沒關系,它的出發(fā)點只是防止人們犯蠢罷了。
31#不要做陰謀論者??赡芤淮瓮苿由鐣淖兊钠鯔C就被扼殺在陰謀論里了。
32#強調女性權利仍不過時。起碼有很多人都還沒有明白任何人傷害他人的身體都是不對的,即使是再親密的關系。
33#如果姑娘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防范工作已經(jīng)做得足夠好了,但仍然難逃被襲擊的不幸,那么大環(huán)境請跟上。
34#必要時也要給官方提個醒,告訴它們力到底該往哪兒使。
35#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起碼是無害的人)多,不要真的因為不會武功就不敢出門了。它還是值得我們去看看的。
我們期待這些改變
36#官方除了勸女性自保,教女性自衛(wèi),還能多想想如何改變這個令人不安的環(huán)境。
37#更重要的是可以清楚地告訴大家哪些行為就是犯罪,尤其是傳統(tǒng)陋習里被認為不是事兒的。
38#對各種針對女性的侵犯和傷害行為的懲罰面應該更廣,力度更大。
39#“這事兒不歸我們管”真的能再少一些。起碼能幫忙干預一下,或是幫忙找到能管的人吧?
40#比起事后教人防范,官方平時不如定期多出些安全防范指南。別出了事微博轉的建議還都是網(wǎng)友畫的。
41#各種公司在出事后能直面問題并且迅速反應,有良好的危機公關意識和技術,有充分尊重的態(tài)度,有體己心,并且真的能改—這點最重要。
42#對很多不作為甚至作惡的壞公司,全體消費者能提高抵制意識,不要在貪便宜和僥幸心理的指導下成為這類公司的幫兇。簡而言之,就是要讓它們付出代價。消費者應該也必須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43#O2O App是不是能給下單用戶開啟一鍵報警、一鍵呼救服務?
44#類似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能看到這片藍海嗎?比如嗒嗒救人、呱呱幫忙之類。
45#或許接下來還需要做很多工作來緩和人們,尤其是女性,對這個冷漠社會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