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歐陽修走下朝堂,見樞密副使孫抃正在那兒等他。他想繞道而走,可是已經(jīng)晚了。孫抃緊走兩步,上前扯住了歐陽修的袍帶。
孫抃這個人,沒給歐陽修留下什么好印象。雖然孫抃也是進(jìn)士及第,但及第后,他胸中的墨水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人變得昏忘而多病。
歐陽修親眼看見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醫(yī)官,寫了一份簡歷,交給了吏部的官員,想晉升一下職務(wù)。吏部官員拿著這份簡歷來找孫抃,孫抃正在那兒打瞌睡,見吏部官員穿著紫色的衣服,就誤把對方當(dāng)成了醫(yī)官,孫抃把手伸到面前的桌案上,對吏部的官員說:“來來,號號脈,近幾日胃里隱隱作痛,給診斷診斷。”
歐陽修和幾個官員都大笑起來。
現(xiàn)在,這個人正站在自己的面前,手里還扯著自己的袍帶,歐陽修心情忽然壞到了極點(diǎn)。
孫抃問歐陽修道:“歐公出來了,韓琦丞相還留在皇上身邊?”
“唔?!睔W陽修點(diǎn)點(diǎn)頭。
“不知道是什么事?”孫抃似乎在喃喃自語。
歐陽修想捉弄一下孫抃。歐陽修說:“想來韓相公是在說孫副使的事吧。”
孫抃說:“我能有什么事?”
歐陽修說:“韓相公前幾天說孫副使連醫(yī)官和吏官都分不清了,不如讓他退休算了。這事孫大人當(dāng)真不知道?”
孫抃漲紅了臉,頓足道:“真不知道。”停了停,孫抃又說:“謝謝歐陽參政告知這件事?!?/p>
隔一天,孫抃上了一道折子,說自己體弱多病,已不勝任樞密副使一職,請求致仕還鄉(xiāng)。朝廷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歐陽修聽說了這件事,很是自責(zé),也很后悔。他想,怎么會說出那樣的一番話呢?這樣的結(jié)果,也是他所沒有想到的。孫抃竟然會主動辭職。自己一個小小的妄念,斷送了別人的前程。罪過。
歐陽修又奇怪地想到了去年發(fā)生的一件事。
他的老朋友張景山在虢州任地方官時,得到了一塊奇石,回到汴京后,擺在書房里當(dāng)屏風(fēng)。端午節(jié),張景山邀歐陽修去他家小酌,歐陽修在張景山的書房見到了這塊石頭,很是欣賞,嘴里連連夸“好石頭,好石頭”。
張景山說:“歐陽公與這石頭有緣,請作文記之?!?/p>
歐陽修不好推托,就說:“紙硯上來?!?/p>
張景山讓仆人把墨研好,鋪上上好的宣紙。歐陽修用他的“尖筆于墨”筆法,疾風(fēng)驟雨,寫下了一篇《石月屏記》。這是一篇奇文,雖說寥寥數(shù)行,卻已把歐陽修行文的風(fēng)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文章寫好,張景山連連擊掌,不住地說:“好文章,好文章。”并說要鐫刻在奇石的空白之處。
歐陽修打趣道:“文章好,書法就不好了?”
張景山又連連說:“都好,都好?!?/p>
過一陣子,歐陽修惦記那塊石頭,又去了張景山家。一進(jìn)門,喊起來:“不請而至?!睆埦吧交琶Π褮W陽修迎進(jìn)書房,神色之間有幾分尷尬。歐陽修感到奇怪,一看石頭,明白了。
石頭的空白處,鐫刻了幾行小字,不是他的《石月屏記》,而是梅圣俞的一段文字:此石為一頑石也,并無一奇異之處,只是稍入眼目而已。
張景山解釋道,歐陽公的奇文奇書已作傳家之寶。只是歐陽公的文章把這塊石頭寫得太好了,怕日后為好事者所覬覦,奪而居之,不能長久傳家,才找梅公胡亂寫了這段文字勒石。
歐陽修在心里嘆了一聲。這世上的事真是繁復(fù)叵測,讓人根本無法預(yù)料結(jié)果。
轉(zhuǎn)眼到了第二年的秋天。這個秋天里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歐陽修更加感到人與事的矛盾不可預(yù)知。
事情發(fā)生的時候,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斥佛教為邪說的《本論》正風(fēng)靡汴京的大街小巷。歐陽修是極力排佛的,凡在他面前談?wù)摲鹫f的,他都正色相向,用他淵博的儒學(xué)知識駁得你體無完膚。喜歡佛說的官員都有些怕他。仁宗皇帝曾讓他主編《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只要是書中涉及佛教故事的,他都毫不留情地一一刪除。
歐陽修從沒有讀過任何一本佛教典籍,甚至連只有二百多字的《心經(jīng)》都沒有認(rèn)真地讀過一遍,但他就是執(zhí)拗地認(rèn)為,佛教是奸邪之說。
可是,他心里埋藏著一個謎,這個謎一直都沒能解開。他在鄉(xiāng)下時,一個僧人曾給他相過一面,僧人說:“你的耳朵比臉皮白,將來會名揚(yáng)天下?!爆F(xiàn)在看來,給這僧人說準(zhǔn)了。
還有一點(diǎn),歐陽修潛意識里喜歡到深山古寺游玩。揚(yáng)州大明寺平山堂前,他曾親手栽下了一棵柳樹,還為這棵柳樹寫下了兩句詞:“手種堂前楊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睋P(yáng)州人都稱這棵柳樹為“歐公柳”。后來,揚(yáng)州一個姓薛的太守對著這棵柳樹也種了一棵,掛了一個牌子,寫著:“薛公柳?!碑?dāng)?shù)厝硕紝χ@個牌子嗤笑,姓薛的太守一走,有人就把這棵樹砍掉了。
是啊,這些生活中的悖論怎樣去解釋呢?
事情終于發(fā)生了。
中午的時候,歐府來了一個歐公的同僚,二人正閑聊間,歐陽修的小兒子跑了進(jìn)來?!昂蜕?,別亂跑?!睔W公朝兒子喊。
同僚很奇怪,問:“歐公排浮屠,惡佛說,怎么會給愛子起個‘和尚的名字呢?”
歐陽修愣一愣,隨即笑著說:“起個賤名好養(yǎng)呀,農(nóng)家不是常給孩子起名豬啊狗啊的嗎?!?/p>
同僚也大笑起來。
同僚走后,歐陽修又坐了半晌,追問自己,對啊,說歸說,怎么會給孩子起這樣的名字呢?以前還真的沒有深想。倏地,腦際閃了一下亮光,盤旋在腦畔多日的那個問題似乎馬上就要解開了。這時,他看見中使拿著圣旨走進(jìn)了家門。
選自《小小說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