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王道光
(1.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2.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 610066)
?
高分辨率折射波層析成像法在城市物探中的應用
王強1,王道光2
(1.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2.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 610066)
摘要:城市現代化過程中,地下工程建設不斷增加,工程修建等對地下地質體穩(wěn)定性存在一定影響,城市中莫名會出現一些“天坑”。為了預防及減少這些災害發(fā)生,文章采用高分辨率折射波層析成像技術對地下地質體進行勘探。文章介紹了折射波層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并通過工程實例介紹了該方法的工作流程,該方法數據量大、分辨率高、結果直觀,能通過縱波速度剖面圖準確確定地下地質體物理性狀。
關鍵詞:高分辨率;地震折射波法;層析成像;城市地質;勘探
0引言
社會在進步,城市在發(fā)展,地上建筑越來越多,路面以下也隨著變得越來越復雜。直至近些年各地“天坑”不斷出現,各種“天坑”吞人、吞車現象偶有發(fā)生,造成經濟財產損失,甚至生命代價,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城市地質。在不破壞地表情況下,為了預防并減少這種意外損失,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文中使用高分辨率折射波層析成像法來進行城市地質勘探。
1高分辨率折射波層析成像法的基本原理
層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技術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被廣泛用于醫(yī)學領域[1],隨后在工程勘探中逐漸得到應用。折射波層析成像就是將醫(yī)學中各種射線源換成地震波震源。
層析成像技術采用交叉射線掃描介質內部,根據介質質量與介質中地震波傳播速度呈現相關性來判定介質質量。通過數學理論方法來進行計算、反演出介質內部速度分布圖,從而判定介質內部質量。該勘探方法,對人體無害,數據量大,分辨率高,因此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工程。
CT層析成像技術數據處理的關鍵是對模型進行射線追蹤。將介質劃分成若干微小單元,僅在單元中速度分布均勻,且每個單元四邊中存在一定數量的節(jié)點,地震波沿單元四邊節(jié)點進行傳播,惠更斯和費馬原理,只需計算出波的傳播路徑及旅行時即可,見圖1。
圖1 速度單元、節(jié)點及炮點到檢波點間的射線路徑
本次項目的資料處理采用驕佳(GEOGIGA)公司軟件,使用最小2乘法對初始速度模型進行反演,給定初始速度及模型層數后,通過反復迭代計算[2],結果以速度譜形式呈現。
2應用實例
2.1工程概況
遼陽街街道發(fā)生過一次塌陷,塌陷直徑達數米,修復后需要對修復質量進行檢查,避免類似災害再次發(fā)生,現擬采用物探手段進行勘探。
2.2工作布置
在遼陽街指定范圍,采用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方法進行勘探。測線順遼陽街方向平行布置3條勘探線,其中路中軸線1條,兩側步道板上各1條,長度均為210m。本次勘探檢波器為36道,人工錘擊震源,多次垂直疊加。每個折射層析成像法排列設計7個炮點,每條測線完成3個層析成像法排列,共計21炮[1]。
完成工作量統(tǒng)計見表1。
表1 物探完成工作量統(tǒng)計表
2.3使用儀器及方法技術
本次使用儀器為美國SI公司全數字化地震勘探采集系統(tǒng),該地震采集系統(tǒng)具有高精度、高保真度、高分辨率等優(yōu)點。通過現場試驗,觀測系統(tǒng)參數選擇如下:
1)道距:3m
2)采集通道:36道
3)采樣率:0.5ms
4)記錄長度:512ms
5)炮點距:全排列放炮
6)檢波器:數字化寬頻檢波器
本次野外施工采用65 kg夯錘錘擊厚鐵板作為震源,每個記錄進行多次錘擊疊加,直至記錄清晰。施工炮點與檢波器位置排列如圖2所示,每個排列≥7炮,排列長度為105 m,滾動向前施工。施工中檢波器與地面采用特制底座連接,耦合情況良好,每個檢波器接收效果良好。
圖2 激發(fā)點與接收點排列方式
2.4資料解釋
各測線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成果如下:
測線L1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剖面圖見圖3。
圖3 L1測線(0~210m)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剖面圖
由圖3可以看出:在測線的10~36 m,52~78 m,深度約18m,76~94 m,136~148 m,深度約7~9 m,及154~169 m,深度約12m處出現了5個明顯的縱波低速異常區(qū)域,根據波速與介質密度的關系,推測這些區(qū)域為不密實區(qū)。
測線L2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剖面圖見圖4。
圖4L2測線(0~210m)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剖面圖
由圖4可以看出:在測線的58.5~88.5 m,深度約21m,94~112 m,深度約6m,及153~172 m,深度約10m處出現了3個明顯的縱波低速異常區(qū)域,根據波速與介質密度的關系,推測這些區(qū)域為不密實區(qū)。
測線L3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剖面圖見圖5。
圖5L3測線(0~210m)淺層地震折射波層析成像剖面圖
由圖5可以看出:在測線的34~76 m,深度約18m,82~100 m,深度約12m,及136~167 m,深度約9m處出現了3個明顯的縱波低速異常區(qū)域,根據波速與介質密度的關系,推測這些區(qū)域為不密實區(qū)。
為了驗證勘探成果,選取測線L2進行淺層地震反射波法校核,其反射波法速度譜剖面圖見圖6。
圖6 L2測線(210m)淺層地震
由圖6可以看出:在測線的34~55 m,深度約12~15 m;在測線的51~63 m、在測線的68~118 m,深度約7~10 m;在測線的145~152 m、在測線的160~167 m,深度約8~12 m;在測線的152~160 m、在測線的167~180 m,深度約7~10 m,這幾處出現了明顯的異常區(qū)域,同相軸發(fā)生錯位、不連續(xù),推測在該區(qū)域地下介質不密實[2]。
遼陽街探測異常統(tǒng)計見表2。
本次物探共在遼陽街3條測線中發(fā)現異常11處,并對L2測線進行了其他方法驗證,驗證結果基本一致。
3結論
本次物探工作采用了淺層地震折射層析成像方法與淺層地震反射波法相結合,兩種方法中得到的異常點位置清晰、一致,能夠互相印證,充分證明本方法在城市物探中的適用性與準確性。
表2 物探異常點匯總
參考文獻:
[1]和銳,楊建思,張翼.地震層析成像方法綜述[J].北京: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07,16(1):35-48.
[2]莊天戈.CT原理與算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2:77-97.
中圖分類號:P631.22
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王強(1985-),男,黑龍江綏濱人,工程師;王道光(1981-),男,四川內江人,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11-28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1-0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