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輞川,因詩人王維而聞名而令人神往。《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抒發(fā)了詩人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讀來令人情趣陶然。
關(guān)鍵詞:輞川;王維;閑居;贈詩
讀王維詩《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對閑居地“輞川”心生好感,正趕上單位組織職工外出療養(yǎng),我想,如果去輞川療養(yǎng),豈不美哉。
輞川,仄平聲,這倆字不能快讀不能連讀,得慢慢讀,一讀快,字音就變了。兩個韻腹都是“a”,開口呼,響亮悠長,明朗開闊??刹皇?,讀起來就有一種詩情畫意,就有一種山水清幽靈秀氣,彷佛打開紅心柚子,既有柚子肉的引人饞涎,又有柚子皮的芳香。
輞川,位于藍田縣中部偏南,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隨處可見。因輞河水流潺湲,波紋旋轉(zhuǎn)如輞,故名輞川。水流潺湲、波紋旋轉(zhuǎn)的地方并不少見,然而少有給它取這么好聽的名字。看來,名字取的好決定以后的發(fā)展,此話有理,不僅人名如此,山川之名亦然。
輞川不僅僅自身風景秀麗,也不僅僅名字好聽,它還是名山“終南山”的一脈,“藍田日暖玉生煙”中藍田的一部分,也可以說血統(tǒng)純正。達官貴人、文士騷客以到終南山隱居為風雅之事,所以輞川就留下許多文人雅士的詩文。唐代詩人元稹《輞川》:“世累為身累,閑忙不自由。殷勤輞川水,何事出山流?!背錾降暮沃故禽y川水,隨著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和他的詩集《輞川集》,輞川早已名聲在外,包括輞川附近的鹿柴、木蘭柴、竹里館、辛夷塢等。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說起輞川,自然就會想到王維。是王維成就了輞川,還是輞川成就了王維,無法說清。正如蘇東坡和黃州、李白和天姥山、范仲淹和岳陽樓一樣。王維的輞川別業(yè),也成了文人雅士的千古隱居夢。誰都夢想著在一個山清水秀之地,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別墅。累了煩了,有個清空之地。那里“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觀看“漠漠水田飛白鷺,聆聽陰陰夏木囀黃鸝”……
且看王維的五律《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贝四速浽姡浗o裴迪。古人素喜以詩交友,以詩言志。當時王維隱居輞川已有一段時間,他寫信給好友裴迪,贈什么?表達好友相聚輞川的欣喜,還是歡迎裴迪之盛情?都不是,這是王維自己的輞川閑居生活,確切說是一幅幅輞川圖畫。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寒山,遠上寒山石徑斜,寒山即秋山,有那么一點蒼涼了,而一個“轉(zhuǎn)”字轉(zhuǎn)到蒼翠,不是蕭瑟,可見詩人眼中心中沒有蕭瑟只有蒼翠。山色漸轉(zhuǎn),從早秋轉(zhuǎn)到深秋的蒼翠,從朝霞轉(zhuǎn)到暮色四合時的蒼翠,山色一點點的變化盡在詩人眼中。正如江南的秋天,絢麗的銀杏葉不是一天變黃的,銀杏轉(zhuǎn)深黃,可有幾人能感覺出那份細膩的轉(zhuǎn)變?秋水潺湲,已是絕美的意境,中間著一“日”字,就是秋水日日舒緩流淌,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叮咚流動,秋水沒有干涸,有水就有靈氣,可見這水也流淌在詩人的心中,在詩人的心中唱著泉水叮咚響。首聯(lián)寫山寫水,就是一幅遠看山有色,近聽水有聲的山水國畫。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描摹出這幅畫中人物,“倚杖”拄著手杖的形象,似乎詩人已有點年紀,其實當時王維43歲,算不上老,倚杖或許只是一個時尚之舉而已,當然也不排除身體欠佳之嫌疑。柴門,簡陋的外門,看來王維的“別墅”,只是郊野之農(nóng)家別業(yè)而已。佇立在傍晚的風中,風輕撫過,耳畔是深秋晚樹蟬鳴,生命是要歌唱到底的。頷聯(lián)有景有人,人在景中觀景,人成了風景中重要的一景。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進出輞川必要擺渡,野渡無人舟自橫,唯有那橘紅夕日正慢慢地靠近水面,波光爍爍,半川瑟瑟半川紅。村里人家不多,誰家已在做晚飯,那一縷炊煙裊裊上升,煙色由濃漸淡直至消散在蒼翠暮色之中。此處的孤煙該是人間煙火的溫暖,不比“大漠孤煙直”之孤煙的蒼涼。頸聯(lián)是一幅溫暖的輞川圖,落日是圓,河流是面,炊煙上揚,紅日、白煙,以及點面線的結(jié)合是王維詩中有畫之特色。
輞川生活就是這樣悠然,“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恬淡如草木,輕微如草木。王維享受著這樣恬淡的生活。
可是說好的“贈詩”呢?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終于寫到贈詩主人了。裴迪,應(yīng)邀前來輞川同住,同游,作詩相唱和。這位知交又一次喝醉,又一次狂歌,如同那個佯狂接輿,不甘平淡,不甘默默無聞。而用“五柳”代指自己,可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生活取向。接輿與五柳,一狂士一隱士,尾聯(lián)是贊賞朋友的真性情呢,還是隱隱地勸慰朋友不必固執(zhí)?或許都有吧,平和,但伴隨優(yōu)柔寡斷。正如他一生奉佛,卻沒有出家為僧;一生都在避世,卻一直亦官亦隱。種種人生的糾結(jié),種種不徹底,卻正是王維山水詩的迷人之處。在這不徹底中,我看見自己,看見古往今來的一類人:對自己有所不滿,欲求掙脫,但不苛求;有點孤芳自賞,卓爾不群,卻不顧影自憐。
我終于明白,我不是想去藍田的輞川,而是王維的輞川,正如陶潛的桃花源,地圖上找不到,哪怕“處處志之”,要到心中去找。去“輞川”療養(yǎng),讓昏沉的頭腦隨潺湲秋水清醒,讓各種“執(zhí)”念隨渡頭落日下頹,讓閑適安然隨墟里孤煙裊裊上升,然后化在自然的蒼穹之下,不必尋。
作者簡介:范劍萍(1969— ),女,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實驗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