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劉欽
意識形態(tài)主導的社會里,喝下去的可樂不再是一種飲料而是一種符號。
若論全宇宙銷售范圍最廣的品牌,可口可樂當仁不讓。雖然在其不長的歷史里偶爾背上“資本主義糖衣炮彈”的污名,但多數時候,可口可樂給世人的印象總是一個不問政治專心賺錢的清純型土豪。除了提價總是落后CPI三五年外,還時不時搞點慈善給自己貼金,總算名利雙收贏得個業(yè)界良心的好名聲。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一向“遵紀守法”的可口可樂最近因為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心的失誤攤上了大事兒。
主動認領低級失誤
按照可口可樂公司的傳統(tǒng),每年除舊迎新之際,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都要在當地認領一個喜慶的節(jié)日廣告。元旦過后沒幾天,俄羅斯分公司便歡天喜地地在俄羅斯著名社交網站VKontakte上發(fā)布了一款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廣告,結果不但沒等來粉絲的瘋狂點贊,還招致戰(zhàn)斗民族網友鋪天蓋地的炮轟。原來,有細心的網友發(fā)現(xiàn),這個廣告所用的俄羅斯地圖存在著不可饒恕的錯誤——不僅沒有將克里米亞地區(qū)(與烏克蘭有爭議)以及千島群島(與日本有爭議)納入俄羅斯版圖,還忽略了俄羅斯二戰(zhàn)戰(zhàn)果加里寧格勒州(從德國挖的),能同時犯下這3個錯誤的地圖找遍俄羅斯估計也沒有第二張了。
于是,1月5日凌晨,遭受千夫所指的可口可樂公司重新繪制了該地圖,把上述爭議地區(qū)主動納入俄羅斯版圖,并向戰(zhàn)斗民族全體群眾道歉:“各位俄羅斯聯(lián)邦的父老鄉(xiāng)親,我們衷心向你們致歉,貴國地圖現(xiàn)已準確無誤,希望能獲得你們諒解?!?/p>
但是,完成了“領土劃分”的可口可樂顯然還是個政治愣頭青——隔壁烏克蘭人民開始炸毛了。俄烏兩國在克里米亞地區(qū)結下的恩怨情仇自不必多言,烏克蘭人民還等著有朝一日國運轉盛把俄羅斯軍隊趕出克里米亞呢,你可口可樂公司倒爽快,小小廣告設計師大手一揮就把烏克蘭黑海橋頭堡送給了敵人,你這么牛怎么不上天呢!
于是,許多烏克蘭網友在社交網絡上呼吁抵制可口可樂,并紛紛使用起“反可口可樂”標簽。這么好的吸粉機會政客大咖們自然不會錯過,烏克蘭議員Mustafa Nayyem順應民意地在臉書上號召所有理性的烏克蘭公民都不再購買可口可樂產品,他表示:“此舉是為了告訴大家,世界上所有國家,包括可口可樂的母國美利堅,都不會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本瓦B美國駐烏克蘭大使也沒忍住跑出來湊熱鬧,他在臉書上發(fā)了個鄭重聲明:“烏克蘭當局正在密切留意這張犯了低級錯誤的地圖,該公司的舉動也違背了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克里米亞一直是烏克蘭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
憤怒的烏克蘭民眾可不是只會打嘴炮的主,一些消費者表示:“我們也喝可樂,既然你們可口可樂不把我們放在眼內,那么我們就跑去幫襯你的競爭對手——來,讓我們干了這杯百事可樂!”但是面對烏克蘭人民的這份厚愛,百事可樂不但無福消受還狠狠打了烏克蘭的臉。有熱心的網友指出,百事可樂俄羅斯官網上用的地圖同樣把克里米亞地區(qū)納入了俄羅斯領土。
這樣一來,有許多憤怒值爆表的烏克蘭網友撂下了狠話:“面對這些虛偽做作的品牌,光使用‘反可口可樂或是‘反百事可樂這樣的標簽已經不夠了,我們應該拒絕飲用一切碳酸飲料!”
被罵得狗血淋頭還順帶誤傷了整個碳酸飲料行業(yè)的可口可樂美國總公司,為平民憤又不得不向烏克蘭人民道了個歉,撤下了那條飽受爭議的新年廣告。一直喊冤的可口可樂表示自己不過是個專業(yè)賣可樂的,哪有什么政治立場,然后還順手推卸責任:“俄羅斯的團隊托外包廣告公司制作和修改這張地圖時也沒和我們商量,我們真的毫不知情。”
“土特產”的原罪
雖說可口可樂一直維持著自己賢良敦厚的生意人形象,但作為美國“土特產”,卷進政治風波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最為顯而易見的是,在與美國交惡的國家中,可口可樂如無意外總是難覓影蹤。比如伊朗,在那些與美國最劍拔弩張的歲月里,可口可樂并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伊朗人自己制造的山寨可樂,包裝顏色和圖形都和正宗可口可樂差不多,但味道就有點走樣了,大概是伊朗特色風味吧。但時間回到上世紀中期,革命之前的伊朗堪稱地球上與美國關系最甜蜜的國家,部隊裝備清一色美國貨,可口可樂和好萊塢大片一樣泛濫成災。
而那時的蘇聯(lián),可口可樂大概在黑市也沒得買——在1992年之前的蘇聯(lián)想喝上一罐可樂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在官方的宣傳中,可口可樂作為美式帝國主義的糖衣炮彈,不僅腐蝕你的牙齒,還會腐壞你的心靈。意識形態(tài)主導的社會里,喝下去的可樂不再是一種飲料而是一種符號。但對于某些喜歡喝可樂的蘇聯(lián)高層來說,沒可樂的日子實在太難熬,據聞蘇聯(lián)名將朱可夫便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朱可夫將軍在二戰(zhàn)時和美軍名將艾森豪威爾曾是分享同一瓶可樂的好哥們,面對戰(zhàn)后的“可樂荒”,1956年他秘密聯(lián)系上當年的好哥們讓他找時任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解決一下這個難題。杜魯門總統(tǒng)命人生產一種白色的可口可樂并灌進透明玻璃瓶冒充伏特加,用打上紅色五角星的白色盒子包裝起來秘密送到蘇聯(lián)供他享用。在這一讓人拍案叫絕的“可樂大轉移”過后,朱可夫將軍在克里姆林宮逐漸失勢,兩者有無直接牽連我們無從得知,但朱可夫1957年離開蘇聯(lián)領導層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
談到可口可樂政治“躺槍”事件,我們不能忘了緬甸。1927年,可口可樂公司首次進入緬甸并在當地展開了銷售。1962年以后,由于緬甸局勢動蕩,美國對緬甸軍政府展開嚴厲制裁,限制本國企業(yè)對緬甸進行投資,可口可樂公司也被迫全面撤出。經歷了50年的漫長等待后,2012年9月10日,首批直銷的可口可樂運至緬甸城市仰光。作為美國文化標志的可口可樂進入緬甸,理所當然地“暗示”著美國與緬甸的關系開始全面正?;?。
在地球另一端的古巴,可口可樂的“躺槍”史有過之而無不及。古巴曾經是1906年成立、總部位于亞特蘭大的可口可樂公司最早登陸的國家之一,后因菲德爾·卡斯特羅執(zhí)政后實行企業(yè)國有化政策,可口可樂1960年被迫撤出古巴。之后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古巴人為了能夠喝上傳說中的“自由古巴”——一種朗姆酒和可口可樂的混合飲料,還得奔赴美國邁阿密,當然,多數時候都是靠偷渡。去年9月5日,隨著華盛頓和哈瓦那重建外交關系,可口可樂公司在古巴重新建廠,古巴人穿越大半個美洲喝可樂的局面才得以緩解。
古巴人喝上“土生土長”的可口可樂后,朝鮮成了地球上唯一一個不直銷可口可樂的國家。順便說一句,朝鮮也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從未允許可口可樂公司開展過銷售或代生產業(yè)務的國家,所以大概朝鮮人民也沒有古巴或是蘇聯(lián)人民那樣的“可樂荒”吧。
(劉明宇薦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