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圣”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稱。儒家五圣在儒家學派中占重要地位,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jù)有關記載,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zōu yì)昌平鄉(xiāng)(今山東省曲阜(qū fù)市東南的南辛鎮(zhèn)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鬃颖缓笫雷馂椤爸潦ァ?。
顏子,即顏淵(顏回),(公元前521-481年)春秋末魯國人。名回,字子淵,亦顏淵,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非常尊重老師。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雍也》)。不幸早死。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唐太宗尊之為“先師”,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山東曲阜還有“復圣廟”。
曾子(公元前505-435年),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人,是黃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zēng)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
曾子16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zhèn)?。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為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yǎng)。
曾子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子以他的建樹,終于走進大儒殿堂,被后世尊為“宗圣”。
子思(公元前483-402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徒曾子,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子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
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的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并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又被追封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為“述圣”。
孟子(公元前372-289年),名軻,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游說各國。但是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 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發(fā)揮詳盡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
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