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英語教師,在教好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善于把握機會,在恰當的時候穿插德育教育,使我們的學生不但學習好,身體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態(tài)度技能、價值觀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諧、均衡的發(fā)展,加強道德教育在英語課程中的滲透,有利于“整體育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 鍵 詞】 英語教學;德育;滲透
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梢姡己玫乃枷肫焚|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教師在教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育人。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有特殊的作用,因為英語不僅是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學生在學英語的同時,接受了由之帶來的相關信息。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載體,整合資源,深刻挖掘其中的德育滲透點,結合學生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地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的認識和情感在教師的“潤物細無聲”中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中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目地。
因此,我想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一、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發(fā)現和欣賞作品的人物美
美的典型具有榜樣的力量和誘導的力量。藝術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力求創(chuàng)造傳情的、感染的氣氛陶冶學生,讓作品所展示的鮮明、真實、感人的形象,用感人的藝術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凈化心靈,純正情感、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高深的道德情操,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愛作者所愛,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如教九年級Book 5《Lesson 37 Touch the World》時,在學生學習課文之前,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篇文章,學生們都為海倫的精神所打動,帶著這份感動我們學習了本篇課文,學生們再次被海倫在困難面前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自強不息,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的精神深深打動,看到學生們這樣情緒激昂,我就增加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叫“I want to speak”,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暢所欲言,甚至有一些英語不好的學生用漢語也要說上幾句,這是以前上課都沒有的情況,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文,將他們上課想說的話都落實到筆頭上,一節(jié)課下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八年級Book 4 unit 8一個單元向我們介紹了當今我國乃至世界所存在的最大問題——污染問題。污染以各種形式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如噪音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環(huán)境污染等。這些污染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便,如果我們再不采取行動,地球將不堪重負,我以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的一些學生熟悉的污染現象,設置幾個topic,如“What should we do?”“Air is important.”等。讓學生從切身體會中展開討論。這樣,不但練習了英語口語,也從思想上讓學生從小重視污染問題,注意平時的行為習慣。
這樣,就不失時機地把思想教育寓于英語教學之中,使學生不僅學到了英語語言知識,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這對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品學兼優(yōu)的人才,貫徹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師必須注重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與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心靈與情操的涵養(yǎng),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德育內容自然滲透其中,取得了較好的結果。因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強,教師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一個人的德行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起作用的不是說教與灌輸,而更依賴于對一個個直觀榜樣的“耳濡目染”、模仿、默識與領會等,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這個道理。孩子愈是小的時候愈會把父母和自己的老師看得很神圣,也愈會在有意無意中把父母和老師當作效仿的范本。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影響超過他所傳授的知識對學生心靈的影響。作為教師,還必須本著自己承載的“道”,在學生面前立起一道“人格的墻”,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學生,從而阻止不良現象對學生的影響,以所言所行所信的真誠感化學生,身體力行地為學生做出榜樣。如教師在教授中西方文化差異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應該讓學生們在學習中體會到中西方文化的優(yōu)美,而不是讓他們在中西方文化中找到兩種文化中各自的不足,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注意語言的使用,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練習,不僅要提高學生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眼界,更要使他們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并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和啟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充分利用積極的課堂評價語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期待與鼓勵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遵循“激勵性原則”,用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結果不會使學生喪失信心、厭惡學習。正面的激勵性評價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起到強化、鼓勵和激發(fā)激情的作用,促使學生更好地用英語去思考、去學習、去交流。因此,教師在使用評價語言時,要盡量變換語言結構和表達形式,達到婉轉批評,用模糊限制語(I’m afraid ,I think you may....)評價,避免使用“Why don’t you do it this way?You are completely wrong.”[1]等過于直接,完全否定,語調冷漠、強硬的評價用語,要多用期望和鼓勵的話語。
由于受知識面、基礎知識、心理素質及綜合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發(fā)言時學生時常顧此失彼,造成發(fā)言的不完整、不嚴密,在語音、語調、動詞形式、表達方法等方面出現一些錯誤。有的教師只要一聽到學生的某個錯誤,就立即打斷學生的論述,指出學生的錯誤,并讓學生對此錯誤進行糾正,這樣就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我覺得這時,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對于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只要不影響正常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應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運用目的語時怕犯錯誤的心理壓力。對學生的答案教師先進行總體上的肯定,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可以避而不談,通過及時暗示與點撥使學生明確答案,從而促使學生調整好心態(tài),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并保持持久、旺盛的積極性。此時不能打斷學生的發(fā)言,以免中斷學生的思維,挫傷學生踴躍發(fā)言的積極性。
四、引導學生發(fā)掘英語語言及文章的深層內涵,給學生以深深的啟示
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人際交往面狹窄,疏離傾向嚴重,社會適應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彌補這一欠缺。英語除了語音語調優(yōu)美,還有各種場合的禮貌用語、富有情感的愛國歌曲和具有時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啟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際關系的指導作用。通過事例所展示的社會人生的畫卷,幫助學生掌握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啟迪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在學習、欣賞中領悟到某種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注意要具有現實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發(fā)掘其內容的深層的內涵與現實意義,給學生以深深的啟示。如學說: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What can I do for you?Could I have...?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meet you. 等交際用語(即文明禮貌用語),不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語言,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個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過語言美的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的日常用語趨向規(guī)范和得體。
總之,初中英語教師,應自覺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識,把德育滲透貫穿到英語教學始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心理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發(fā)展他們健全的人格,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使他們能夠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科技發(fā)展和國際交往的需要,這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湯燕瑜,劉紹忠. 教師語言的語用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19~23.
[2] 王亞敏.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3).
[3] 黃翠環(huán). 德育滲透,促進和美英語教學[J]. 師道(教研),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