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我們長期不斷地積累、摸索才會有所提高。這只是我在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方面做出的一些有效的探索,只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不斷地鼓勵學生多讀多寫,讓學生樂學、樂寫,就一定能夠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催化劑,是促進學生求知欲望的強大動力。學習興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只有好奇心而沒明確的目標容易得到滿足,平常在滿足后很快消失。而興趣有較明確的目標,得到滿足后,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更加濃厚。但是對于農村學生來講談不上什么興趣,因為他們的處境落在山溝里,外來人員較少,使用和接觸范圍狹窄,沒有什么漢語言交際的環(huán)境,而且學生對學習漢語沒有興趣,就像餐桌前沒有胃口一樣。從而導致農村的漢語水平較差,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生的寫作是何等的重要,從而在這里闡述一下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個人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條件培養(yǎng)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寫作文的自信心,很多小學生在學寫作文前,都認為寫作文很難,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他們,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如果老師一開始就向學生講許多寫作文的理論、技法,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喪失對作文的興趣。從而我們平時在教學中運用“故事引入法”等類似的例子;把學生帶到圖書室,挑選了一個簡短的故事讀給大家聽,然后又讓幾位學生講故事。在此基礎上,老師給每一個人發(fā)了一張紙,要他們把故事寫下來。學生寫完之后,老師必須要稱贊他們、鼓勵他們、這樣學生一個個都能很興奮,使得逐漸會提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二、在課堂多舉辦一些作文交流活動
針對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經常在班級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恰當地組織一些有益的競賽,在班里組成幾個小組,每組評出優(yōu)秀作文獎,作文進步獎,同時向獲獎同學正式頒獎和發(fā)出喜報,并讓各小組評出的最佳文章進行交流,被全班同學公認的好作文貼在班級作文園地欄里,貼的最多的為優(yōu)勝者。這樣個人與個人比,小組與小組比,相互競爭的高潮掀起來。經常獲獎的同學自然感到獲得成功的喜悅,決心更加努力,寫出更好的習作,而有些未得獎的同學產生了緊迫感。這樣同學們習作的興趣更為濃厚。除此還進行小組日記接力賽、等,并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強化表達訓練,重視作文修改
尤其是我們農村的孩子,方言相當嚴重,不善于利用豐富的詞匯,更不善于聯(lián)想發(fā)揮。這就要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講臺來自己放聲朗讀;有時要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兒,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這樣能夠樹立起寫作的自信心,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寫作,要以積極的鼓勵、多用激勵性的評語,使他們嘗到寫作的甜頭,充分調動學生寫好作文的積極性。
四、提供范文,開闊視野
比如蓋房子,有了圖紙,還得有材料,否則,再巧的工匠也無能為力,此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農村學生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視野狹窄,作文材料相當貧乏,寫起作文無從下筆或者東拼西湊,內容空洞。要避免這種現象,就得開拓視野,積累素材。首先要多讀書,要從書中吸取營養(yǎng)。要指導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多讀書,盡可能擴大閱讀面。同時,要隨時積累,做摘錄卡片,寫心得體會、造句子等,日積月累,材料也就多了。其次是“聽”。通過錄音、廣播、電視等,隨時了解一些國內外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一些動態(tài),從這些方面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再次“看”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節(jié)假日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轉轉,感受自然的魅力,讓他們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擁入生活的懷抱,讓他們去多讀課外書,比如:小說、故事寓言等、去感悟豐富的著作。最好是“思”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問為什么,從一些凡人瑣事中發(fā)現一些普遍的問題。惟有思考,文章才會與眾不同,才不至于空洞乏味。只有老師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觀察,找素材,學生也會隨之潛移默化,慢慢地喜歡上作文的。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我們長期不斷地積累、摸索才會有所提高。這只是我在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方面做出的一些有效的探索,只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不斷地鼓勵學生多讀多寫,讓學生樂學、樂寫,就一定能夠提高漢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