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部分運動員力量的訓練只是通過一般的力量訓練方式,沒有進一步地感受到專項力量訓練,不科學地組織訓練,從而練大了運動員的肌肉塊,卻難以提高成績。為此,本文闡述了高中鉛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方法,以及高中鉛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注意問題。
【關鍵詞】高中鉛球運動員力量訓練
一、高中鉛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方法
(一)運動員上肢專項力量的訓練
有著非常多的方法可以訓練鉛球運動員的上肢,像是持啞鈴擺臂和臥推等,臥推指標體現(xiàn)運動員肩部、胸、上肢的肌肉力量,跟推鉛球最后手臂動作相類似的推杠鈴動作,通過杠鈴臥推訓練發(fā)展運動員的上肢專項力量,且逐漸地增加練習的負荷,這樣能夠使得上肢肌肉戰(zhàn)勝阻力的能力提高。為此,這項指標會對鉛球最后用力的出手速度產(chǎn)生直接性的影響。
(二)運動員軀干專項力量的訓練
同樣也有著非常多訓練鉛球運動員軀干力量的方法,像是前拋后拋鉛球訓練和擺腰訓練。擺腰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轉體技能。微屈雙膝,兩只手抓住杠鈴片,杠鈴片跟身體之間的距離稍大一些,左右大幅度和迅速地轉動軀體。在初期的時候使用65%的強度,重復性、迅速地做10次――20次,并且逐步地減少次數(shù)和提高強度,一共需要做6組――8組。擺腰訓練可以使得運動員腰背肌力量得以發(fā)展,這跟推球的過程中軀干所要求的專項力量相適應。后拋鉛球重點體現(xiàn)鉛球運動員腰背肌與上下肢協(xié)調(diào)迅速用力的專項力量,這也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般實施的評價和測試運動員腰背肌、上下肢協(xié)調(diào)迅速用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直接關乎鉛球運動員的專項成績。后拋鉛球的遠近能夠直接性地體現(xiàn)運動員的綜合身體素質和能力,大量的運動事實體現(xiàn),倘若運動員的腰背肌與上下肢協(xié)調(diào)迅速用力的專項力量素質未能夠到達一定的標準,那么要想使得專項技能得以提升,以加大運動量的方式進行練習是難以實現(xiàn)的。由此可見,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素質和高低是衡量其成績的基礎保障,并且也是制約身體訓練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縱觀技術動作,運動員在出手鉛球之后,需要非常強的伸脊肌力量,以及后拋鉛球需要運動員從下到上用力且迅速地展腹,這類似于鉛球運動員最后的展腹。為此,選擇后拋鉛球也是跟需要相適應的。
(三)運動員下肢專項力量的訓練方法
立定跳遠和深蹲等都能夠有效地訓練鉛球運動員的下肢專項力量。深蹲重點發(fā)展伸髖與伸膝力量,也就是運動員的下肢肌肉力量。體現(xiàn)下肢力量速度的一項關鍵指標是立定三級跳,而實現(xiàn)起跳力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下肢肌群的快速收縮的技能,這也是對運動員下肢暴發(fā)力量進行評定的一個重要指標,跟專項成績的有關系數(shù)是0.922。該指標體現(xiàn)運動員下肢肌群的迅速收縮技能和迅速地擺脫靜止的狀態(tài)。在進行推球的時候,先是肌肉由靜止到克制性的收縮,可以訓練肌肉的向心收縮技能,在蹬伸的一剎那,下肢的肌肉由退讓收縮向克制收縮轉變,整個過程有效地訓練下肢肌肉群的超等長收縮技能,它的用力特點和動作結構跟類似于鉛球下肢的用力,運動員蹬擺配合的力量+迅速蹬伸收縮力量+緩沖時的退讓收縮力量,以及運動的過程中一剎那的配合協(xié)調(diào)力量,這種整體上的力量是訓練專項力量所必須的。為此,體現(xiàn)運動員專項力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立定三級跳遠。
以上這一系列較為固定的訓練方式,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結合專項技術的要求和運動員的特點,應當進行合理的組合與設計,并非單一性的訓練方式。為了跟鉛球快速的特性相符合,需要重視訓練快速力量,多個動作跟單個動作速度力量的訓練相統(tǒng)一,小肌肉群和大肌肉群的相統(tǒng)一,腰腹力量、下肢力量跟上肢力量的訓練相統(tǒng)一,只有如此,才可以進行更加有效的力量訓練。
二、高中鉛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注意問題
(一)注重訓練的速度
鉛球運動項目是速度型的,為此,在訓練的時候,應當盡量地迅速,應當跟實際賽制當中的動作速度相接近或者是超過,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發(fā)展運動員的爆發(fā)能力。
(二)盡可能地技術動作特點相統(tǒng)一
力量訓練的設計,務必跟推鉛球技術動作的特點相符合,這重點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訓練力量跟正式的發(fā)力特點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力量訓練方式的選用,最為理想的是可以一起將完善技術動作與發(fā)展理論這兩個問題解決。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多多應用肩負杠鈴與斜推杠鈴的方式,進而有效地訓練最后用力蹬地轉髖的訓練,如此不但可以發(fā)展肌肉力量,而且還可以提高運動員在關鍵的動作時刻統(tǒng)一用力的技能。
(三)有目的性地訓練力量
想要使得某一肌肉群力量有所增強,務必對投擲鉛球的動作和技術進行探究,進而找到投擲鉛球技術的肌肉群,進而又目的性地選用訓練方式。
(四)科學組織各肌肉群訓練次序
在訓練力量的過程中,訓練次序在前的是大肌肉群,而靠后的是中、小肌肉群,這是由于跟大肌肉群比較,小肌肉群較易疲勞,為了確保大肌肉群可以超負荷的訓練,務必在小肌肉群疲勞前訓練大肌肉群。此外,在訓練的時候,務必思考不在兩個相繼的訓練當中,相同肌肉群的應用,務必確保在每種符合訓練之后的肌肉群都足夠的恢復時間。
(五)遵循持逐漸增加負荷與超負荷原則
超水平過程中的負荷就是超負荷,也就是接近最大阻力或者是對抗最大阻力。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得肌肉出現(xiàn)一定的生理反應,進而能夠增加肌肉力量。在不斷提高的肌肉力量影響下,起初的負荷,在一定的情況下,就不再是是負荷,如果運動員在疲勞之前舉起某個重物超出了幾次,那么這個時候就務必增加負荷。
總之,結合鉛球運動項目的實際,在訓練的時候,注重力量訓練,只要選用符合肌肉力量訓練的方式,科學地進行組織,以及堅持正確的訓練原則,就可以體現(xiàn)力量訓練的功能,最終使得運動員的成績提高。
參考文獻
[1]呂中戰(zhàn).物理學知識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及解讀[J].改革與開放. 2011(12)
[2]胡永安.鉛球投擲中的數(shù)學模型[J].中學生數(shù)學.2011(21)
[3]沈淑娟.原地背向推鉛球力量訓練的有效方法[J].運動.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