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在初高中物理銜接臺階這個熱點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有學生方面和教材,教師方面。所以解決思路也就在學生,教師雙方面上找方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初高中銜接探析
一、提出問題:
“上課聽得懂,做題沒法子”,“高中物理好難”“初中我物理學的很好,現(xiàn)在我學不會”這些話做為教師應該都聽學生抱怨過。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初中物理成績還不錯,但剛從初中升上高中時不能較快適應過來,感到高中物理難學,成績總上不去因此,部分學生形成了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特別是對意志薄弱和學習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學生更是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學物理的興趣,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然而部分教師總是一味地強調(diào)要求學生自己適應,甚至還總在埋怨學生笨、埋怨初中的教師沒給打好底子,這樣,問題是總得不到解決的。在學生基礎都沒打好、基本概念沒有理解到位、基本能力沒有形成的前提下,我們的教師卻領著學生加班加點又加量的做拔高性的難題,把學生的信心都做沒了,學習熱情也殺光了,這不能不說我們熱心負責的教師們,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間接殺手。
二、分析問題
【教材課程結構】
從初、高中物理課程的特點來看,在初中,幾乎把物理知識內(nèi)容都“瀏覽”了一遍,很多知識限制在“了解”、“知道”的層面上,大有“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覺,是在“品嘗”、“欣賞”物理知識。初中的教材比較形象、直觀,有些偏向科普讀物。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形象直觀,組織學生活動多、討論問題多,課堂比較活躍。高中的物理,幾乎是又“從頭開始”的學習。然而這種學習卻在理性化、嚴謹化和系統(tǒng)化上明顯高出個層次。所以,很多“知其所以然”的內(nèi)容,只能到高中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學習。再加之教材從物理學的知識體系出發(fā),將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原子物理這五部分內(nèi)容中最難的部分“力學”放在高一起始階段,也就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造成障礙。
【學生年齡特點所決定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
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著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人到17歲,才基本發(fā)育成熟。初中學生的年齡在12-15歲,正處在發(fā)育期,還不成熟。這期間要經(jīng)歷青春期、個性品質(zhì)形成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期。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承擔的“任務”太多,受多種“重拳”的打擊。有人把這個時期稱為問題期、關鍵期、危險期。這時候的孩子在長身體,在應對多種心理疑慮,承受多種壓力。他們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只是眾多“任務”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我們不能期望他們在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上,能發(fā)展到多么成熟的水平上。
三、解決的對策與方法
【教學內(nèi)容方面】
在知識的難度上,要循序漸進,使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面上開始起步研究。高一開始的教學,要放慢速度,放慢速度等價于降低難度。高一物理放慢進度。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難、最基礎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學部分,高一物理基礎沒打好,就會直接影響到高二、高三物理學習。因此,要學好高中物理,高一須放慢進度,適當降低要求,打好基礎。同時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動員方面】
1.立志是學習動力的源泉。作為一個高中學生,應該學會把握時代的脈博,面向未來,立自我成才之志,還要逐步培養(yǎng)和樹立自己的專業(yè)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遠大的志向抱負,就有力爭上游、奮斗成才的強大動力,刻苦學習,努力爭取優(yōu)異的成績。
2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鬃釉唬褐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生一旦對學習發(fā)生興趣,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從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nèi)容反復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guī)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yǎng)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4.對學生多表揚和鼓勵,少批評和抱怨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面對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應注意多表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尤其是女同學的自信心。應該承認,男、女學生在學習物理上有性別的差異、智力的差異,但差異在特色上而不在水平上。教師要幫助女同學排除心理障礙,啟發(fā)她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的環(huán)境。并且,在平時的作業(yè)及考試中要盡量控制難度,讓大部分學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這對于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教學方式方面】
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由初中特點,逐漸向高中特點過渡,逐漸增大學生自主管理自己的空間。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上,開始多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之后,再多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需要學習,能力和習慣也需要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學習,是過程,通過過程才能出結果。第二,所給學生的問題(探究、思考、討論的問題),開始時候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塊,逐漸增大問題的“塊頭”。第三、滲透學法。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教會學生會學.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處理教材教法;應注意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為初、高中的過渡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法的指導至關重要.
最后,教學方式多樣化,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一唱一和”的呼應著,看似學生都會了,其實真正懂了的不足30%。讓學生討論,提高學生的思維質(zhì)量和速度,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消除個人的思維僵化。讓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推理、分析能力。讓學生聽老師講,提高學生接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虛心好學的品質(zhì)。讓學生探究,鍛煉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歸納、分析、記憶能力等等。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議一議”、“寫一寫”、“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試一試”、“算一算”、“問一問”、“猜一猜”,盡量讓學生動起來動手動腦,多多參與就是成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