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源江
一半是瘋子,一半是天分,這是許多人對天才樸素而譫妄的定義。當你為《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美麗心靈》里的納什、《海上鋼琴師》里的1900跌宕起伏的命運所震撼的同時,是否了解他們隱忍沉默的一面?當你驚詫于他們的光華在塵埃飛舞和亂象嘈雜中驚鴻一現(xiàn),又是否傾聽過他們心靈的沉吟與叩問?《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便是一部揭示一位天才隱秘的心靈世界的影片,講述了有著閃亮和灰暗兩面性的他逐漸成熟與蛻變的過程,堪稱溫情勵志佳作。馬特·達蒙飾演的威爾是一個天才青年,然而其天分里裹挾著逃避,鋒芒中暗藏著傷害,內(nèi)心世界復(fù)雜幽深。幸運的是,一個麻省理工學(xué)院的伯樂,一個心態(tài)樂觀開放的百分百女孩兒,一個和風(fēng)細雨般循循善誘的心理師,以及一個清醒正直的死黨,以他們的智慧與胸懷,幫助威爾與過去訣別,從此蝶變。
一體兩面的天才,孤獨流浪的孩子
電影以一個俯視的全景鏡頭開篇,狹窄的屋子里一貧如洗,地上和床頭散亂地堆放著許多書籍,坐在角落里的威爾迅速翻動著這些書。如同置身于一個分裂的世界,處于落魄底層的威爾始終鐘愛閱讀。
赫赫有名的麻省理工學(xué)院接連有兩道數(shù)學(xué)難題被攻克,不能不讓自以為是的數(shù)學(xué)教授藍勃為之震驚。而更讓他驚詫的是,這位天才竟然是一名清潔工。在樓道里二人相見,威爾察覺到有人發(fā)現(xiàn)他在做黑板上的數(shù)學(xué)題,慌張?zhí)用?,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他膽怯、焦慮、卑微的一面。
鏡頭在威爾雜亂簡陋的小房子和明麗耀眼的高等學(xué)府兩處場景間頻繁切換,構(gòu)成對比效果。孤獨沉思的個人空間與歡聲朗朗的學(xué)生天地,嘈雜混亂的小酒吧與潔凈明朗的校園環(huán)境,還有威爾內(nèi)心對象牙塔的戀慕與混跡于喧囂塵世的境遇等等,都隱約傳遞出一種價值判斷,威爾不該浪擲才華,而應(yīng)當憑借自身的才能與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理想人生。
在愛情面前,威爾又是什么心態(tài)呢?在酒吧,威爾結(jié)識了令他心動的女生史凱蘭,史凱蘭同樣戀上了威爾,但二人之間的危機一直存在。威爾懷疑女友對愛的真誠,以為自己只是史凱蘭感情過渡期的玩伴,所以拒絕了和她一起去加州的要求。激動暴躁而對愛充滿猶疑的威爾,就像個流浪的孩子,雖然前方有燈,他卻自行捻滅。
嘲弄哈佛生、貶低教授們、不信任女友等等都表現(xiàn)出威爾刻意地把天分掩藏起來,放任情感流浪,一如在空無一人的列車上,萬家燈火一人藏。通過這種方式,影片展現(xiàn)了威爾的一體兩面:一面是天賦異稟,博覽群書,擁有超凡的運算能力和思辨天分,盡管這些天分帶給他的機遇白白流失;另一面卻是輕浮叛逆,以知識和天分的資本藐視高等學(xué)府和精英分子,從而獲得扭曲的滿足感。事實上,威爾的叛逆和對權(quán)威的嘲諷恰恰暴露出他對愛與信任的拒斥。他寧肯把天分投擲在眾人看來無意義的事情上,也不愿選擇貢獻天分和分享才能,懼怕別人走近他,擔心他人拋棄自己,冷漠、傷害和離別才是他認為的人生真相;而在底層摸爬滾打,才是保護自己全身而退的最佳方式。
愛的呢喃喚醒沉睡之心
影片著力探索天才兼問題青年威爾的心靈世界,并展現(xiàn)對其心理治愈的過程。
威爾自小孤獨,四次被收養(yǎng),三次被遺棄,加上不堪回首的南區(qū)貧民窟生活,被虐待的痛苦記憶……身心的傷痕和污跡,層層疊疊積壓在威爾潛意識中,使他無法真正解脫、舒展開來。離棄、冷漠、無望和叛逆,是威爾早早形成的人生觀。于是,打架斗毆、偷盜搶劫、襲擊警察等等成為威爾的家常便飯。當威爾因打架而被控告后,惜才的藍勃教授把他保釋出來,以兩個條件作為交換:解答高深的數(shù)學(xué)題目和配合心理治療。做數(shù)學(xué)題目、秒殺那些自以為是的教授們,對于威爾來說易如反掌;然而他卻把心理治療視為兒戲,一連逼走了五位心理師。
藍勃教授的大學(xué)同學(xué)尚恩的出現(xiàn),是影片劇情的轉(zhuǎn)折點。不同于以往心理師嚴肅古板的教學(xué)方式,尚恩展現(xiàn)了其更加人性化的、平等與寬容的感化力量。威爾拿尚恩的愛情生活開玩笑,沒想到尚恩暴怒地掐住他的脖子,使他見到心理師真性情的一面;威爾不想說話時,尚恩也以沉默相對;威爾怯于他人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尚恩就拋出自己和親人不完美的一面……
在尚恩的鼓勵下,威爾變得開朗樂觀起來。他勇敢地把愛情向前推進,主動約會女友史凱蘭,包容她和那些死黨開大尺度的玩笑。影片在平緩的敘事中不乏跌宕起伏:威爾誤以為會被史凱蘭甩掉,于是違心地選擇離開,甘愿背負沉重的心結(jié);他負氣把數(shù)學(xué)答案燒掉,詆毀藍勃教授推薦的工作;尚恩問他的職業(yè)選擇,他不無輕佻地說理想工作是牧羊人,令開解無效的尚恩棄門而去……世事無常,自我逃避是最幽深的墓碑,童年時代的遭遇如影隨形,烏云般籠罩在威爾頭上,敏感、自卑的他仍沒有徹底走出膽怯、封閉的怪圈。
就在劇情陷入低潮,治療威爾無望的時刻,死黨查克的一段話如及時雨:“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出去喝酒笑鬧,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只有10秒——從停車到你家門口。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沒在,不說再見,而你已經(jīng)走出去了……”積羽沉舟,春風(fēng)化雨,藍勃教授、心理師尚恩、死黨查克和女友史凱蘭,都在用愛的呢喃喚醒威爾沉睡之心,等待威爾打開心門,彼此照亮。當尚恩拿著威爾的檔案袋,反復(fù)念誦“這不是你的錯” 時,招架不住的威爾和尚恩深情擁抱——這個遲來的擁抱,總算沒有錯過。威爾在尚恩的擁抱中淚流不止,宣告放下對外界莫須有的敵意,與過往和解,直面內(nèi)心的渴望。
無以放下,何以拿起
內(nèi)心的老繭一點點剝落,一個接一個的行動宣告著對威爾精神解救的成功。他依靠天分和自信,找到一份藍勃教授推薦的工作,向尚恩告別。死黨查克像往常一樣接他,發(fā)現(xiàn)門窗緊鎖,繼而搖頭一笑,為威爾的覺醒而開心。這又呼應(yīng)了影片開頭查克去接威爾的場景,達到呼應(yīng)回環(huán),完美閉合。
片末,駕駛著查克送的破汽車,威爾朝著加州追回屬于自己的真愛。原來,虛妄之于擁有,只差一個放下。此時,鏡頭中絢爛的夕陽與天空,筆直的青綠色三行道,伴隨著汽車的馳騁,悠揚的和聲轉(zhuǎn)至輕快的西部小調(diào),為影片營造出愉悅輕松的氛圍。
沉痛不堪的過往壓在意識深處,詛咒一般牽絆前行,封印渴望;對美好欲迎還拒,殊不知畏怯如紙,缺乏的是一戳即破的指引和勇氣。相比于威爾,我們沒有那么多偶然的幸運因素,沒有精心編織的幸福,所以若想實現(xiàn)真正的改變與蛻變,需要拿出比威爾更多的勇氣,去愛,去信,去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