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亞紅
現(xiàn)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這充分說明數學來自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充滿數學元素的繪本,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簡單、易懂的數學概念,快速地增加對基礎數學的認知,促進思維發(fā)展。在活動中如何有效開展數學繪本教學?如何在數學活動中發(fā)揮繪本的有效價值?讓數學活動更精彩呢!
一、研讀繪本,挖掘數學資源
繪本中蘊涵了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我們要用心挖掘,深入探究,根據教學目標及各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繪本作相應的刪選或拓展,并進行活動設計,這樣才能使繪本充分發(fā)揮其多元化的教育價值。在對數學繪本進行分析、研討,挑選合適的教學內容時,一定要選擇最適合幼兒教學的教材,通過將“故事”和“數學”作為兩條并進的線索,挖掘其數學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以故事書為素材,選取故事中包含的數學內容,引導孩子學習用數學的思維來理解故事,進而解決故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就能更好地拉近幼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增強數學教育的情境化和生活化,從總體上提升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設計數學繪本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各年齡段的教學要求,合理選擇繪本中的數學知識來制定不同年齡段的教學目標。數學繪本與益智類圖書不同,數學繪本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而這具有極大魅力的故事情節(jié)正是開展數學教育的有效載體。繪本故事就是讓我們的數學教育遠離說教,通過簡明的畫面圖像、有趣的故事內容,將富有教育性的寓意隱藏其中。在幼兒教學中,繪本教學的融入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教學的水平,提高幼兒認識數學的能力。將淺顯的數學知識融入繪本教學中,完美地將其展現(xiàn)到故事中,使幼兒在幼兒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吸納數學知識。
二、抓住繪本靈魂,有效組織教學
1.巧做貼近生活的教學具,在操作互動中學習
在繪本數學教學中,是離不開有效的教學具支持的,活動的價值就體現(xiàn)在孩子操作的材料中,為什么選擇這份材料?孩子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對生活有什么用呢?好的繪本能讓孩子了解數學概念,學習并應用到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如在設計繪本《蜂蜜蛋糕樹》的中班集體教學活動時,故事中由于動物們跨出的腳步大小不同,導致找不到藏好的蜂蜜,孩子們一開始很難理解,個別孩子理解了但是也表達不清,似懂非懂。于是,我又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清楚地看到動物們測量的動態(tài),并在觀察、比較中感知和理解腳步大小不同、行走的距離也不同的道理,找出無法找到蜂蜜的真正原因,進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數學元素,體會故事中的樂趣。
2.根據目標設計有效提問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引發(fā)孩子主動地思考,那么,如何在數學繪本中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呢?我想應該從提問著手,加強提問的有效性,使提問更具有魅力與藝術,更能激發(fā)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幼兒主動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并真正地會思考、會學習。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圍繞活動的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以數學問題為主線,并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設計出的數學活動會更加有效。比如,繪本《金老爺買鐘》故事內容主要為:金老爺不停買鐘掛在家里,但他每次看一樓、二樓、三樓的時鐘都不一樣。該繪本通過幽默、詼諧的故事讓幼兒發(fā)現(xiàn)和理解時間的流逝性。第一次我運用了以故事為主線的方法進行設計,但由于該繪本故事情節(jié)比較復雜,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幼兒在錯綜復雜的情節(jié)中,對時間的理解還不夠深。為此,我改用以數學問題為主線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先讓幼兒觀察實物掛鐘,然后講述繪本故事后引發(fā)幼兒討論,再選取繪本某些內容融入游戲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驗時間的流逝性,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適當引導,提高探索能力
在繪本數學教學探索過程中,以孩子為學習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在擺弄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知識、經驗和技能。在繪本數學《蜈蚣叔叔的襪子》教學中,只要讓幼兒知道什么是交替排序,應該怎樣使用操作材料,按什么規(guī)律排序,要留給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在幼兒操作時,教師可適當運用個別引導、語言提示的方法,如幼兒在操作時,教師可語言提示:“除了按顏色不同排序,在數量上能不能有變化呢?”通過這樣的間接指導,孩子的探索活動會得到不斷提高,孩子的思維會更寬闊。
三、融繪本于生活實踐
故事都是來源于生活,繪本是將生活中的事情豐富化了編進書中,在繪本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繪本內容將某個環(huán)節(jié)與生活相接,讓幼兒在活動中真切地體驗感受。繪本數學《大熊的儲藏室》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說說生活中的二次分類,有的幼兒說出超市中物品的擺放,書店中圖書的擺放,服裝店服裝的分類擺放等等。又如《讓誰先吃好呢》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遷移經驗,請孩子說出生活中也可以按照大小、高矮、輕重、長短來排序的,幼兒在與伙伴的思維碰撞中,說:小朋友排隊時可以從矮到高排;在整理文具盒時,鉛筆可以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等等。在游戲活動中,孩子們把已經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中,把班級圖書按大小、厚薄進行了分類,圖書角擺放得整整齊齊。孩子已經觀察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且能把它和課堂中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運用于生活實踐中。
數學繪本為孩子提供了貼近生活經驗的場景,讓數學概念或問題在生活中發(fā)生,讓孩子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數學。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繪本的魅力,而且還為教師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更為孩子們開心、快樂地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