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
在黃桷坪的眾多小店中,品物集稍顯另類。它隱藏在一棟很普通的樓里,獨立而寂靜,如果不是有人推薦,我根本不會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
最初聽到“品物集”這三個字時,就覺得十分尋味,半天都沒能猜透。直到我沿著彎彎曲曲的樓梯來到二樓的工作室,看到墻壁上掛滿了各類工具、桌面上堆放著大小各異的木作模型時才明白,原來這是一個木藝制作的地方。
與我腦海里木工師傅多是中年大叔的形象不同,這間工作室的主人崔旭是位模樣英俊的年輕人。不過對他來說,年齡并不重要,他的追求是木藝制作,無關(guān)皮相。也正因為此,從川美雕塑系讀研畢業(yè)后,他和另一個志趣相投的老鄉(xiāng)開了這間工作室。
關(guān)于木作,我還沒來得及問,就見他從茶幾上隨手拿起一個形狀酷似鵝卵石的小東西違給我。除了外表十分光滑,粗看并沒什么特別,細細端詳,我才看出它的不尋常之處,原來這是一個經(jīng)過“特殊加工”的木卷尺。在品物集,每一件作品除了做工特別,還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意義,然后分類成不同的系列。比如這個小小的木卷尺就屬于《念》系列,它不僅是一把尺子,也寓意著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思念。手心里的這個小物件竟然是一件有溫度和故事的藝術(shù)品,我立刻覺得鮮活起來。
與很多木工作坊不同的是,品物集很多看似精致的作品,其實都是用邊角余料制成的。在一般人看來,一塊木料經(jīng)過數(shù)次加工后,剩余出的小塊不規(guī)則的木頭毫不起眼,但是在品物集工作室,這些邊角料經(jīng)過巧動,又再次“活”了過來。做成的產(chǎn)品應(yīng)接不暇,有筷子、時鐘、杯墊、U盤等,最大可能做到了循環(huán)利用。而最令人稱奇的是,一件木作漂亮的包裝盒竟然是由那些細碎的木屑填充而成,讓我這個外行也有了想學(xué)習(xí)的沖動。
對于此,品物集十分歡迎對木藝感興趣的人前來學(xué)習(xí)。首先僅僅是了解木頭的來源,就會讓人欣喜不已。比如全世界最硬的蛇紋木,和亞馬遜叢林里的蟒蛇不僅紋路十分相似,連它的氣味也是一樣的,當(dāng)?shù)厝司褪强恐呒y木的蛇皮腥味找到這種珍貴的木頭。而在木藝制作實踐的過程中,原本比較枯燥的制作步驟,也被店主分別取了一個形象生動的名字,如用刻刀雕琢被描述成了“雷雨”、砂塊打磨被叫做“陣風(fēng)”,而木銼修整粗胚又被稱為“造山”……當(dāng)我用鉛筆在木塊上勾勒出簡易的形狀,從“游絲”開始,一點一點慢慢做下去時,就像是在經(jīng)歷一段奇妙的旅程,每一步都充滿著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