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輝
有個流傳很廣的笑話,說的是一外地人初逛北京,內(nèi)急,遍尋不見廁所,詢之一老北京,答曰:到處都是啊,墻上寫“此處禁止大小便”的都可以啊!讀到這則笑話,已有四十年人生經(jīng)驗的老丁不禁會心而笑。
老丁自幼在鄉(xiāng)村長大,那時的中國鄉(xiāng)村什么都缺,缺吃、缺穿,獨不缺“寫在墻上的話”。到老丁能認字的時候,“文革”已收場,然那些寫在墻上的話還是依稀可見,“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蘇修亡我之心不死”,“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這些東西充當了我們最初的識字“教材”。
小孩子學東西真是快。朱二禿子欺負人,把老丁鼻子打出了血,還把他的書包扔進河里。第二天,老丁便找了一個粉筆頭,在朱二禿子家的后墻上寫下“朱二禿子全家死光光”。很多年以后,他知道他的行為叫“阿Q主義”。阿Q被人打了,就說“我今天總算被我的兒子給打了”,對阿Q來講,我雖然打不過你,但你是我兒子了,這叫“精神勝利法”;對于老丁來講,朱二禿子你欺負了我,但是你“全家死光光”了。老丁原來也是“阿Q”。朱二禿子家當然沒有真的“死光光”,這也足見寫在墻上的話當不得真。
后來,老丁離開鄉(xiāng)間,上了大學,上了研究生,西方的“毒草”沒少讀,方知道世界上還有人的價值與尊嚴這回事,于是便悚然于自己少時接受的教育竟是“人是卑賤的”,人不如豬,人甚至不如一棵樹,因為墻上說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養(yǎng)豬”、“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這樣的話,用宋體的美術(shù)字刷在大隊養(yǎng)豬場的后墻上,刷在張大娘、李二嬸、王三奶奶家的矮墻上。好在鄉(xiāng)人的常識樸素到“一絲不掛,一覽無余”——再怎么說孩子是金貴的。于是生,南上北下地生,傾家蕩產(chǎn)地生。老丁聰明就聰明在小小年紀就知道這些寫在墻上的話是當不得真的,從沒相信過,所以今天面對豬的時候,還抬得起頭,還有點“人”的自信。
老丁現(xiàn)在的工作是在一所高校里給學生講文學。某天,老丁正講得眉飛色舞,漸入佳境,忽聽下面有手機響,一個男生接完手機站起身,顧盼自雄,頗有官樣,看起來是班長:“老師,學生會那邊有點急事,叫我去一下,下邊兩節(jié)課我也沒法上了。需要假條的話,我下次補給你?!庇帜骋惶?,班上學生到得稀稀落落,老丁一點人頭,少了14個學生,負責考勤的班長解釋說:徐曼曼同學要參加市里的演講比賽,胡小月同學要到駱馬湖漁火節(jié)上伴舞,都被叫去封閉訓練了,估計有兩周不能上課,有團委出具的證明;另外的12位同學有系里開的假條。班長果然一下子給了老丁12張假條,上面有該系主要領(lǐng)導和輔導員的簽名,理由是:市里領(lǐng)導要來作報告,需要這12個學生去布置會場……這些證明和假條都等于在說:老師,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沒空上你的課。作為一所學校,作為一個學生,還有什么比上課更重要的事情呢?所以這個學校像其他學校一樣,最常見到的寫在墻上的話是“以教學為中心”,這樣的話被鏤成金字,張之于壁,甚至被懸成橫幅,在風中獵獵作響。請問,這樣的話當?shù)谜娣瘢?/p>
魯迅先生當年批評中國人的“不認真”,說中國人做事向來是“招牌一掛,就算成功”;老先生說這話五十年后,臺灣出了個龍應(yīng)臺,寫了篇《不要遮住我的陽光》,說中國人辦事是“形式至上,表面優(yōu)先”。于是中國成了個“標語的國度”,各種標語紛至沓來,目不暇接。但老丁是熟讀了魯迅的,從不和這些“寫在墻上的話”較真,且由此深悟“戲場小天地,天地大戲場”的古今不易之理。
(摘自《南國都市報》 圖/矢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