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還記得當年我考上醫(yī)科大學的時候,在我們村口,二姨拉著我的手,叮囑我說:“好好念書啊,當個醫(yī)生不容易。好好幫二姨想想辦法,學學治療膽結石的方法,看看吃啥藥能把石頭排出來。”
我莊重地點了點頭,從此上了心,期望能找到一種治療膽結石的靈丹妙藥。我堅信好好學習便可以實現(xiàn)這個愿望,于是第1年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把消化道的解剖好好地深入學習了一下。
學了解剖學,我才知道,膽汁并不是膽囊產生的,而是肝臟分泌的。肝臟日夜分泌著膽汁,都匯集到膽囊中儲存起來。膽囊之所以叫膽囊,就是因為它是儲存膽汁的袋子。膽汁可以幫助脂類消化,當我們進餐的時候,尤其是進食高脂肪食物的時候,膽囊就會收縮,把儲存的膽汁擠出來,通過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參與消化過程。
膽囊炎就是膽囊的炎癥,分急性和慢性兩種。膽結石根據(jù)結石的成分,分為膽色素結石和膽固醇結石。以往在中國人中,膽色素結石比較多見,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膽固醇結石越來越多。無論是膽囊炎還是膽結石,都更偏愛女性,在40歲后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膽囊炎與膽結石都是很常見的疾病,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膽囊炎可由膽結石引起,而患有膽囊炎的膽囊也更容易產生結石,可以說它們倆是“狼狽為奸”。
膽囊炎和膽結石這倆“壞小子”的脾氣秉性不大相同。膽結石比較“安靜”,很多膽結石患者平時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在體檢時做B超,才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有膽結石。有些膽結石患者甚至膽囊都長滿了結石,也沒覺得有什么主觀不適??吹竭@兒您可能會覺得,這膽結石還挺“善良”的呀,也不鬧事,長就長唄。要這么想您可就低估它了,它平時是不聲不響,但它是“蔫壞”,它會用堵塞膽管、刺激膽囊壁等手段,來“慫恿”膽囊炎鬧事。
相對來說,膽囊炎就調皮搗蛋多了,可以說是平時小鬧,偶爾大鬧。膽囊炎“小鬧”時,患者處于慢性膽囊炎狀態(tài),會出現(xiàn)腹部隱痛癥狀。像我二姨,在進食過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緊張或休息不好時就會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隱痛,或者有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癥狀。這些癥狀有時不容易和胃病區(qū)分開。
膽囊炎“大鬧”時,患者處于急性膽囊炎狀態(tài),或者稱為慢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會出現(xiàn)典型的膽絞痛。膽結石會嵌頓在膽囊頸部(膽囊就像個袋子,膽囊頸部就相當于袋子口,比較細),使膽囊排空受阻,膽囊內壓力升高,引起膽囊強力收縮而導致膽絞痛。膽絞痛是非常痛的,痛到足以讓人滿地打滾。
(摘自《胃靠養(yǎng),腸靠清》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圖/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