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媛
劇信息:
片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出品公司:江蘇稻草熊影業(yè)有限公司
總制片人:劉小楓
總導演:于震
導演:耿明吉、杜修斌
編?。号lo
主演:于震、陳紫函、尹鑄勝、辛月、魏春光、崔鐘
類型:抗戰(zhàn)劇
集數(shù):46
電視指南點評:
劇情:★★★★★
演員:★★★★★
制作:★★★★
人氣:★★★★
服裝:★★★★
化妝:★★★★
道具:★★★
故事性:★★★★★
作為江蘇稻草熊影業(yè)有限公司繼《蜀山戰(zhàn)紀之劍俠傳奇》之后投資出品的第二部大型影視作品,新型高能抗戰(zhàn)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近日在地面頻道陸續(xù)播出,好評不斷。劇中,素有“第一抗戰(zhàn)男主角”之稱的著名演員于震扮演“黑皮紅心”的地下黨尹三,雖與陳紫函四次合作,但二人卻是在該劇中首次上演亂世情侶,為革命奉獻一生。此劇當中,于震也完成了自己熒屏上的又一次飛越——身兼投資人、導演、主演多重身份,全方位演繹一個有血有肉的共產(chǎn)黨人。正如該劇編劇牛靜所說,“如果說春秋時期的程嬰、公孫杵臼等義士,為救孤兒忍辱負重、犧牲生命是忠于義,那么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里,這些共產(chǎn)黨人、草根英雄,則是為了民族大義,抗日救國,選擇了與日寇殊死相搏、犧牲生命、前赴后繼?!恫豢赡芡瓿傻娜蝿铡穫鬟_著“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的民族大義。因為戰(zhàn)斗不僅僅局限在武器和智商的博弈,更是精神信念上的寸土必爭”。
故事結構獨具匠心
強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的究竟是什么任務呢?這不得不說到該劇故事情節(jié)的巧妙構思。1941年,旅歐數(shù)學家藍之冰、曾潔茹夫婦破譯了日軍電報密碼,攜獨子藍天回國投奔新四軍,剛到江城,日寇便設下埋伏,藍氏夫婦以身殉國。掌握密碼本的17歲數(shù)學天才藍天被新四軍救下,但日寇關閉城門,圍捕藍天。江城保安隊隊長尹三原是地下黨員,卻在一次意外中與黨失去聯(lián)系,危急時刻,他擔負起保護藍天的任務,與日軍憲兵隊長高橋展開周旋……整個劇情發(fā)生在一個封閉的時空里,榮與辱,成與敗,生與死,始終決定于緊迫的時間壓力。短短30天的時間跨度,描繪了一個在共產(chǎn)黨人領導下,五行八作的各色草根們,從各具私心到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各顯身手,與日寇斗智斗勇,視死如歸,最終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的故事。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一個強情節(jié)劇,它體現(xiàn)在劇中每一個人物的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比如本劇在壞人的構思上鮮活生動,如果沒有余得水、黑藤、徐林的存在,就不會有扣人心弦的劇情。高橋為了誘捕藍天,不惜殺死江城普通百姓的孩子,這樣一個極端狡猾、殘忍的反一號,也更加襯托出以尹三為代表的共產(chǎn)黨人的智慧、勇毅和果敢。尹三和高橋的正邪博弈、生死較量,是本劇的一大看點。
編劇牛靜表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和一般抗戰(zhàn)劇不同的創(chuàng)新元素。它描繪了抗戰(zhàn)時期第一代海歸知識分子的命運抉擇,高智商、高能量的密碼戰(zhàn)成為進入波瀾壯闊戰(zhàn)爭風云的一個懸念重重的切口。而其中既有中日間諜間的對決,也有國共雙方間諜的較量,故事揭開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除此之外,本劇在拍攝風格、畫面處理、武打槍戰(zhàn)、電腦特技、剪輯技巧等多方面有新的突破,盡可能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好看有趣又不失邏輯性、夸張卻不失真實感,力求突出故事性、懸念性、驚險性和傳奇性。
專訪于震
“尹三”絕對是我的心血之作
Q:你是怎樣理解和詮釋尹三這個角色的?跟本人有相似之處嗎?
A:尹三是地下黨,卻意外跟組織失去聯(lián)系,他等于是委曲求全,表面為日本人服務,實際是江城地下黨交通線唯一的保護傘,因為他是保安隊隊長嘛。這個人物面對日本人是一套嘴臉,而實際上又是矢志不渝的革命黨人。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吧(笑聲),跟我本人不太相同,生活中我比較直率,表里如一那種。
Q:你塑造的抗戰(zhàn)角色深入人心,尹三這個角色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A:這個劇劇本很完美,人物之生動,劇本之完整非常吸引我。我本身是北京人藝話劇演員,就是特別愿意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這個劇中可以說每個角色都躍然紙上,都生動鮮活,尹三更是這樣的。
Q:首次擔綱導演感受如何?
A:導演很不容易,很辛苦,要參與作品的所有細節(jié)。比如演員的選擇、前期籌備、后期剪輯、哪怕貼每一條音樂、校正每一句臺詞、演員的衣服、道具、場景等等都要親力親為地設定;我認為導演也很偉大,在一部作品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導演和演員會在編劇劇本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效果,互動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這是個偉大的工程,可以說《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絕對是我的心血之作。當然,我很滿足,也很樂意去嘗試這份工作,而且這部戲讓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我覺得我自己還有做導演,或者制片的才能(笑聲),相信還會有不斷的嘗試。
Q:為什么總愛拍抗戰(zhàn)戲?有沒有顧慮被觀眾打上標簽?
A:我覺得無論和平年代還是戰(zhàn)爭年代,男人骨子里都有英雄情結吧。我特別希望被觀眾打上標簽,說有個叫于震的演員在演英雄,有英雄情結,我非常滿足。我也希望通過角色給觀眾傳遞這份情感,傳遞一份英雄的堅守、一份勇氣、一份鼓勵,我會覺得這是作為演員最大的價值和欣慰。
Q:全劇組誰是最嚴苛的人?你在劇組有沒有被大家冠以什么稱謂?
A:要說最嚴苛的話,作為導演,作為主演,肯定是我最嚴苛。在劇組里,大家叫我于震,或者于哥,我還比較適應,每次有人叫我于老師的時候,我都還以大禮(笑聲),承受不住。
Q:有的演員演完角色無法抽離出來,談談你的表演狀態(tài)吧,會不會也這樣?
A:話劇界有個行話,再偉大的演員也掉不到樂池里邊去。比如遠征哥(馮遠征)演司馬遷的時候,我問他“晚上吃什么啊?”他說“吃涮羊肉啊”,我也沒聽他說,“不,我要吃司馬遷吃的飯。”(笑聲)我覺得表演中有一個一度自我就是我自己本身在演戲,還有一個二度自我,即跳出自我,看角色,我覺得我是一個很理性的演員,會有一個二度自我控制著我的一度自我,去呈現(xiàn)表演狀態(tài),更多的時候,我會在角色演完后跳出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