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毛
戒不掉的剩菜
婆婆來了!
作為一個剛過門的新媳婦,這正是我好好表現的機會。當天晚上,我特意根據婆婆的口味做了幾個拿手菜。婆婆一見這陣勢,特別開心,說:“我兒媳婦廚藝這么好!就怕吃不完浪費了?!?/p>
我剛想說“吃不完就扔掉”,一眼瞥見老公在一旁對我使眼色。飯畢,有兩盤素菜只剩了點菜湯和蔥末,我打算倒掉,老公卻一改常態(tài),從廚房拿出保鮮盒,說:“裝起來放冰箱里吧?!?/p>
我不解,放到冰箱里給誰吃?難道是婆婆?
果不其然。第二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只見熱乎乎的飯菜已經擺上桌了。仔細看了看,還真有昨晚上剩的那點菜湯。
婆婆說:“你們吃新鮮的,剩菜交給我打掃,浪費就是犯罪?。 闭f完,她把那點菜湯全部淋到米飯上。
一聽婆婆用到“打掃”這個詞,我再也忍不住了,坐下來跟婆婆講吃剩菜的壞處,我告訴她,剩菜會產生很多致癌的亞硝酸鹽,還會引起胃腸疾病。婆婆樂呵呵地說:“我年輕的時候,農村活計多,哪有那么多工夫頓頓做新鮮的,家家都是做一大盆,上頓熱了下頓熱,省時省力又省錢,個個也都活得挺好的。放心吧,沒事?!?/p>
我也不好再說什么了。婆婆只顧著吃“菜湯蓋飯”,導致新做的菜又剩下來了。我偷偷提醒老公:“你好意思讓媽一直吃剩菜,太不孝順了!”
老公說:“她不聽勸,我真沒辦法?!?/p>
算小賬吃大虧
自婆婆住進我家,日日實施光盤行動,仿佛解決剩菜就是她的任務一樣,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就是連那些油渣渣、蔥花末末她都舍不得扔,幾乎頓頓拌飯吃。半個月后,一向自詡“腸胃健康從不生病”的婆婆突發(fā)肚子痛,我和老公趕緊把她送到醫(yī)院里,醫(yī)生說,婆婆得了急性腸胃炎。
再三追問,婆婆才道明。原來,有半碗菜湯她連著吃了兩天中午。飯后看見果盤里的水果快腐爛了,也不舍得扔,簡單削了削都吃了。
得知真相的我真是既愧疚又生氣。愧疚的是,婆婆千里迢迢來到我家,我沒有照顧好她;生氣的是,她既是這么節(jié)約精明的老人,怎么不會算賬呢?半碗菜湯多少錢?一個爛水果多少錢?住院治病的開銷暫不必說,單單是遭受的那些罪,怎么算?
我說:“媽,以后不能再吃剩菜了,這次得了腸胃炎就是對您敲響的警鐘,下次萬一中毒了,可怎么辦?”
婆婆有氣無力地說:“我就是怕浪費,心里不忍啊!”
婆婆需留院觀察,我請了假照顧她,每日家里醫(yī)院兩頭跑,頓頓熬粥送過去。老公下了班也到醫(yī)院替班,婆婆看在眼里,心有不忍,時不時念叨著:“本來我想給你們做飯照顧你們,結果反倒讓你們來照顧我。”
婆婆在醫(yī)院住了一周,強烈要求出院回家。我們拗不過她,只能辦了出院手續(xù)?;丶液螅以偃龔娬{:“病從口入,一定不要因小失大!”
使出千方百計
那日,我和媽媽閑聊談及此事,不免有些抱怨情緒:“為了剩下來的菜湯、蔥末、幾個壞掉的水果,一家人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些。再說之前早就勸過她,她偏不聽。同病房的病友一聽婆婆是因為吃壞了東西才住院的,都用一種很奇怪的眼神看我,還以為我這個兒媳婦虐待老人呢。”
媽媽說:“你也得理解你婆婆。我們這代人,都是從饑荒的年代過來的,太明白生活的不易,對吃的東西,也有你們理解不了的感情。你們覺得剩菜不健康,倒掉就倒掉了,你可不知道在過去,能頓頓見點油星兒,那是多大的福氣!”
果不其然,婆婆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那天,我正準備倒掉連熱了三頓的剩菜,婆婆又大力阻止:“再熱一頓吧,倒了可惜了。”
我一聽就火了,大聲說:“媽,這都熱了三頓了,也沒剩什么了,您再吃壞了身體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可怎么辦?”
也許是我說話聲音大了些,這下婆婆的臉上可有些掛不住了,她說:“你們不吃,但別管我,怎么這么不知節(jié)約呢?”
我說:“媽,咱節(jié)約也得講究方法,您看看您上次,為了一點剩菜和幾個爛水果進了醫(yī)院,您自己遭罪,我們兩個還要請假,您怎么不算算這些醫(yī)藥費、誤工費、路費,難道不值那些剩菜和爛水果?”
婆婆臉上白一陣紅一陣,張了張嘴想要申辯,但她最終還是放棄了,轉身回了自己屋,半天不出來。我覺得婆婆這種說不得的性格也太玻璃心了,兩代人本就存在觀念鴻溝,連交流一下都不行,以后同住的日子堪憂啊!而且以她的性格,很難接受我的觀點,我得想想別的辦法了。
我在網上下載了很多關于剩菜危害的資料,用特大字號打印出來,故意放在茶幾上;還找了很多養(yǎng)生節(jié)目的視頻,放給婆婆看;偶爾讓媽媽和婆婆通話,跟她分享一下老年養(yǎng)生的話題;再把老公搬出來“威脅”婆婆:“您要是還吃剩菜,我們就跟著您一塊吃,我倆腸胃都脆弱,到時候生病住院了,工作也不要了?!?/p>
最后,我提出最容易出剩菜的晚飯由我來做。過去的情況是,我買菜不知計算斤兩,而婆婆因為多年的生活習慣更是有多少就做多少,這樣一來,難免會有剩菜。她并非真的愛吃剩菜,只是見不得浪費而已,那就從源頭上入手,別讓上頓有剩菜。
說做就做。我這個一向不做購物計劃的人開始學會計算,不再因為省事而在家里囤很多食材,基本保證“日進日出”,這樣一約束,效果十分顯著,無非就是自己多跑幾次菜市場辛苦點而已。這算是合了婆婆不浪費的初衷,她雖然對我當時的態(tài)度仍耿耿于懷,但終究沒再說什么。當然偶爾也有失手的時候,比如做少了不夠吃,但相較于以前頓頓有剩菜,現在已經改善太多了。
換個角度相處
周末早飯時,婆婆提出要回老家。見狀,我主動挑起話茬打破僵局:“媽,您回去可以,但是飲食要注意,可別像從前那樣一頓做很多,頓頓熱著吃,您得好好保養(yǎng)身體,來年還要幫我們帶寶寶呢。”
婆婆緩了口氣,說:“你們放心吧,我不是愛吃剩菜,我就是見不得浪費。不過當老人的還是要多嘴說一句,過日子要學會精打細算,才能細水長流。”
婆婆第二天就走了,說好年底還會回來。一場因為剩菜引發(fā)的家庭矛盾算是得以平息,但我知道,她心里終歸是結了疙瘩的。我跟朋友們講了事情始末,大家對此都特別有共鳴。閨蜜說:“我婆婆也是這樣。其實說白了她們就是對我們大手大腳的生活方式看不下去而已。我的處理方法是,從不對她吃剩菜橫加阻攔,而是經常請教她,做多少才能不剩,她很樂于指導,這樣家里既沒有剩菜,又能哄她開心?!?/p>
是啊,回顧這些年,我在與上一輩人來往時,總是對他們的生活習慣持否定態(tài)度,還一再試圖改變他們。我把他們表現出來的抗拒稱為代溝不可逾越,卻從來沒想過,在這些代溝的背后,隱藏著多少人生經驗。想必相較于我直接讓婆婆遠離廚房,她應該更愿意參與進來向我傳授生活竅門吧。
從前,我不知道兩個茄子能做出多少成品,也不知道蒸三個人吃的米飯需要多少米,過去被我倒掉的剩菜剩飯其實就是我摸索著經營柴米油鹽的衍生品。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常識,我不知,婆婆都懂,而我從沒想過向她請教,只顧著把她的理念一竿子打翻,定義為“過時”。剩了就扔嘛,這就是我的方法和態(tài)度,如此粗暴。要不是這次婆婆來,我恐怕還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呢。
解決了剩菜問題還不算完,因此而結下的疙瘩更要解。等婆婆再回來,我想和她好好探討如何經營生活,想跟這個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老人取取經,再跟她分享下年輕人的生活理念,也許,大家摒棄各自的偏見一起成長,才是最和諧的婆媳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