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旭霞
一、問題的提出
生活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實施科學教育的有效途徑。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即提出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生活化的教育要求——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身邊日常生活中取材。
假使幼兒園科學活動內容遠離生活,小班幼兒的認知與言行容易出現(xiàn)“脫節(jié)”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小班幼兒在經過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對相關教學內容表現(xiàn)出較好的掌握,并能進行清晰完整的復述,但在日常實際生活的操作過程中卻顯現(xiàn)出一定的運用障礙。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說明我們設計的科學活動與小班幼兒的日常生活之間缺乏更為直接、有效的聯(lián)系,從而使得小班幼兒無法自如地掌握并消化教師傳授的知識。如果幼兒園的科學活動僅僅是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定律、難懂的原理等教學元素的簡單堆砌,那么小班幼兒產生厭學情緒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結果。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社會,他們與自然、社會直接接觸,通過感官了解和認識周圍事物彼此之間的關系,并由此積累和組織人生最初的科學經驗系統(tǒng),為一生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對幼兒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概念的界定
小班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小班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由于小班幼兒知識經驗不足,認識水平有限,所以不可能獲得深層面的科學知識,而只能對事物共同特征做一種簡單、淺層的概括。
生活化是人在與自然和社會之中,通過享受、占有、內化和創(chuàng)造人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圍繞人的生命存在和發(fā)展,實現(xiàn)人的價值、生命的能動的活動。生活化教學是指根植于幼兒的生活世界,關注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通過教學豐滿教師教學活動,充盈小班幼兒生活經歷,豐富小班幼兒情感體驗,為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對于幼兒園課程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使小班幼兒的生活充滿了發(fā)展的契機,且是生動的、感性的,同時也是對小班幼兒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過程。
三、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
1.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應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科學活動來源于生活中小班幼兒所關注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歸納提升,再讓小班幼兒帶著這些經驗回歸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對生活真正實現(xiàn)指導的價值。我們鼓勵幼兒置身于廣闊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人文環(huán)境中去學習,為小班幼兒提供更加開闊、更加客觀、更加綜合的視野。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萌生,他們渴望認知卻又拘于無知,有所了解卻又無所積累。他們的生活經驗尚顯貧乏,認知水平仍有局限,對周圍物質世界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籠統(tǒng)、片面和零散的。
案例(一)
在好吃的水果的主題活動科學《果寶寶樂園》下,老師與幼兒一起制作好吃的水果沙拉。事先老師先準備好制作沙拉的工具,與幼兒一起來了解它的使用功能。同時事先做好好吃的水果沙拉,讓幼兒來猜猜這是什么?有哪些水果?并請幼兒操作,運用事先洗凈的水果制作好吃的水果沙拉,幼兒都踴躍參加,自己動手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幼兒都很開心。過了一會兒,親手做的水果沙拉就做好了,有的幼兒還與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做好的水果沙拉。
分析:通過看看、摸摸、聞聞、嘗嘗等活動,引導幼兒感知水果色彩、外形、味道的多樣性。引導幼兒喜歡吃水果,激發(fā)他們親近大自然的情感,體驗與同伴一起分享的快樂。這次活動幼兒都積極地參加,活動的氣氛很活躍。在做與吃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應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
案例(二)
一次,在帶領幼兒外出散步時,一個小朋友突然驚叫起來:“螞蟻!螞蟻!”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群小朋友圍在一起嘰嘰喳喳議論著:“螞蟻出來干什么?”“螞蟻的家在哪里?”“螞蟻也是蟲?”“螞蟻不是蟲,因為它有腳。”……應該說,螞蟻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卻談不上,而此時正值春夏之交,正是螞蟻出洞的季節(jié),面對孩子如此高漲的探究欲望,這不正是主題生成的最好時機嗎?于是“小小螞蟻真有趣”的科學活動生成了。在活動中,我們一起了解了螞蟻的外形、生活習性等,小朋友的收獲也不小呢。 通過散步活動,大家對班里的自然角產生了興趣。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帶來了許多可供在自然角觀察的烏龜、金魚、螺螄等,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前去觀察,孩子們對它們的活動充滿了好奇心。孩子們天天清洗金魚缸,慎重地換水、喂食,仔細觀察金魚變化等,探究的態(tài)度極其嚴謹。
分析:我們知道,除了利用幼兒園自身的條件外,應多為小班幼兒提供與其生活經驗相關相應活動,并給予指導。教師帶孩子們散步,讓孩子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秘密。教師要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索活動,仔細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在各個生活環(huán)境中驗證自己的疑問,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豐富他們的科學經驗。
3.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需要生活化
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種環(huán)境,是人類有組織、有計劃地傳遞社會經驗、發(fā)展技能的方式……”因此,我們認為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應還原于生活本色,創(chuàng)設出蘊含生活科學的探索環(huán)境,讓小班幼兒在與生活環(huán)境的互動中感受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茖W教育生活化的提出,原本就是針對學科課程而言。它是課程設計的另一種取向。我們可以通過對這兩種不同取向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學科取向
生活取向
關注抽象的科學或數(shù)學概念的發(fā)展。
關注生活中具體問題的解決。
以教師設計的問題解決為手段。
以幼兒已有概念為工具。
從簡單問題、單一變量入手,揭示現(xiàn)象背后的普遍規(guī)律。
從真實而復雜的問題入手,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以計劃性、學科性的課程為特征。
以生成性、整合性的課程為特征。
從上表可以看出,生活取向課程以問題解決為指向,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小班幼兒學知識、用知識,更重要的是建構知識對于生活的意義。
案例(三)
在科學活動“有趣的輪子”中,通過讓幼兒參觀“輪子展覽會”,幼兒自己動手玩各種輪子,摸一摸、捏一捏、看一看、滾一滾、說一說,自選一個輪子進行活動,發(fā)現(xiàn)圓圓的輪子會滾動。讓幼兒騎小車比賽,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輪子轉得快,小車跑得快;輪子轉得慢,小車跑得慢的規(guī)律。
分析:通過科學活動生活化的手段,小班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感性認識,獲得一些經驗。讓小班幼兒理解和體驗到了科學活動對于他們當前生活的意義,對小班幼兒從小培養(yǎng)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的能力,以及理解科學、熱愛科學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也為幼兒今后的生活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積累了足夠的知識經驗。
生活中充滿了千奇百怪可供人們探求的問題,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捕捉,就能引導孩子進行他們感興趣的科學活動,獲得他們需要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與探索精神,使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而最終的目標也是能夠指導小班幼兒的生活。努力把握生活中的科學教育,把生活中的科學滲透在每個空間、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墻面、每個角落,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體驗和領悟孩子的感受,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真正得做到幼兒科學教育的生活化。
【作者單位:杭州市丁蕙第一幼兒園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