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燕
背景:《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p>
在一天區(qū)域活動的時間,我來回巡視正在活動的孩子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孩子正蹲在地上玩著什么。走近一看原來是在玩我們教師布置環(huán)境時用剩下的毛根邊角料,有一個孩子已經做了一個小小的棒棒糖了,非常形象??吹胶⒆觽冞@么喜歡玩毛根,于是我干脆拿出了一些完整的毛根材料放在桌上供孩子們制作,大家的動手欲望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紛紛動手動腦進行制作,作品形象豐富。看到這種情景,我便設計了《好玩的毛根》這一結構游戲,引導幼兒根據毛根的特點,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運用已有的建構經驗和技能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建構,這一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此我還特地申請了一個個人課題,并成功在市級立項,即將毛根建構與提高幼兒交往與合作的能力相結合著重進行研究。我將毛根材料提供在幼兒的區(qū)域內供孩子操作,后期我又設計了《毛根變變變》——毛根系列活動之二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對幼兒提出要求,圍繞要求進行造型、連接,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嘗試主動尋找同伴組合作品,創(chuàng)編故事。這些活動使得幼兒之間的交往與合作的頻率與深度增加了,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與體會。
一、讓幼兒享受到主動合作、交往中的樂趣
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只有讓孩子感受到交往的樂趣,獲得同伴間互動的愉悅經驗,才會覺得自己需要和別人交往,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利用多種形式來表現(xiàn)合作交往的良好行為,多安排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動,讓他們從生活中真正體會到交往合作帶來的益處。在第一次的活動中我沒有要求幼兒合作,而是讓他們各自為戰(zhàn),總會有孩子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需要幫助,而同伴都在做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尋求老師幫忙,而在第二次的活動中,我提出并設置了合作的要求,從一個人做,到兩個人、三個人、一伙人合作,孩子們感受到其中的好處與快樂,遇到困難不僅僅可以找老師,還可以尋求伙伴,因為牽涉到共同的作品,伙伴也十分樂意提供幫助。所以在以后的區(qū)域活動中總能看到幼兒合作的身影。
因此,提高幼兒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體驗,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注意通過每次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與同伴合作、交往帶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激發(fā)幼兒進一步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合作行為更加穩(wěn)定、自覺化。
二、材料的設置為幼兒提供合作、交往的機會
合作、交往,有助于幼兒逐步成為健全的人,他們在人與人的接觸交往中建立初級的人際關系,學齡前的孩子正處在剛剛開始認識周圍生活與發(fā)展同伴初步交往的時期,認知的水平也較低,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指南》指出:“鼓勵幼兒嘗試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并注意調整難度,讓他感受經過努力獲得的成就感。”在活動前,我沒有像平常那樣,準備充分的材料,而是根據幼兒的人數,在孩子中間投放了少量的毛根,為孩子后面的操作設置了一些矛盾沖突,并且適時地引發(fā)幼兒討論:“如果材料不夠,而我們的個人作品無法完成怎么辦?”幼兒紛紛發(fā)言,有的說:“等別人用完,我再用?!笨墒橇⒖淘獾椒駴Q,要有作品展示的話,別人作品上的材料是無法取下來再利用的。也有的說:“我可以和他一起做!”等等,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找同伴合作是最可行的方法。于是大家很自然地進行了分工合作,有的二人一組,有的三人一組,還有的幼兒干脆一個組進行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我重點巡視了孩子們的分工,以往總認為在幼兒的分工搭配中,“強帶弱”是很好的方法,能力強的可以起到決策作用,能力弱的則可以做輔助工作,避免了在活動中的糾紛。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的觀察,其實不然,有的組組員能力相當,也合作得很好。例如:涵涵、子駿、翰翰等幾名能力相當的男孩子所在的一組,制作前大家商量準備做一個家,涵涵說:“我來做房子!房子我會做!”子駿說:“那我就做煙囪和窗戶?!焙埠舱f:“我做門口放的花?!闭f完各自進行了制作每個人都有事可做,在連接的時候他們還能相互幫忙,你幫助我拿著作品,我把接頭處弄牢固,合作得有質有量。
三、給予幼兒自由操作的空間和時間,懂得適時地介入
另外,在活動中應以幼兒為主體,給幼兒一個足夠的空間,有效地發(fā)揮同伴間交往的作用。其中,提高交往的自由度是極為重要的條件,在平等的原則下,可以自由選擇伙伴,共同協(xié)商游戲規(guī)則,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教師不要去影響孩子自由的交往氛圍,孩子在無拘無束、不受“監(jiān)控”的氣氛下與同伴交往,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能動性。當然,如果孩子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老師也要能關注到,并給予適時的引導,那么幼兒的建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畏懼困難的品質就能夠得到提高。例如:一次兩個孩子在合作制作一輛自行車時,就是無法把車輪和車身較好地結合在一起,我便提醒他們可以一個人拿起車身,另一個人連接車輪,這樣就比較方便了,兩人一試,果然成功了。反之,教師沒有及時介入,該幼兒便失去一次很好的學習、合作解決困難的機會。在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選擇同伴時,喜歡尋找自己玩得比較好的伙伴進行合作,在制作的過程中也是有商有量,我充分地相信了孩子的能力,愉快地在一旁充當一名旁觀者,細心地觀察著孩子們建構過程中的合作與交往的情況。
四、注意個別差異,因勢利導
不可否認,也有一少部分的孩子因為缺乏交往的技能,在進行此類活動時,無人選擇,而他們自己也不能夠主動地尋求合作伙伴,在這個時候,我便給予了積極的引導,請一些交往能力強的孩子來邀請他們,或把這些孩子編成一組,老師加入他們進行活動,引導他們進行交往,當看到合作的作品成功時,幼兒會心的歡笑是無法假裝的。教師在指導幼兒開展建構游戲時,應以支持者、合作者、幫助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參與游戲,時時關注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在自主、創(chuàng)造游戲中,抓住教育契機,把指導的計劃性和靈活性統(tǒng)一起來,“學會認同、學會共享、學會呼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有意義,讓幼兒的“學”看得見!
這些系列活動,給了我很深的感受: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合作、和諧的社會,要達到真正和諧,必須要會與人有效地交往、合作。而提高幼兒的合作、交往的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說教就可以達到目的的,這也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配合,做有心人,積極地挖掘一切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共同促進幼兒交往與合作的能力。
【作者單位: 南京市棲霞區(qū)第一實驗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