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屬鳥之涉禽類,形似鷺,嘴長而堅直,全身純白,形貌瀟灑,夏季北歸,冬季南去,以小魚、昆蟲及谷類等為食。中國古代便注意對鶴的研究,特別是它的叫聲,《詩經(jīng)》有“鶴鳴九皋,聲聞于天”的描繪。由于鶴形貌出眾,有高人隱士之風(fēng),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又因鶴舞姿態(tài)美妙,所以古時王公貴胄和文人雅士很愛養(yǎng)鶴以供玩賞。最早記載養(yǎng)鶴的事要屬《左傳》:“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睍x代羊祜鎮(zhèn)守荊州時,嘗取澤中野鶴,教之以舞,娛樂賓客。再如陸機為成都王司馬穎所誅,臨死時猶“顧左右而嘆曰:今日欲聞華亭鶴唳,不可復(fù)得?!笨梢娖鋹埴Q心切。
在古代的文學(xué)作品中,鶴多被喻為“仙禽”,或是直接比喻為神仙。在神仙的傳說中,仙人乘的多是鶴,如《列仙傳》中載有王子喬乘鶴的故事?!妒霎悅鳌分械南扇耸恰榜{鶴之賓”,能夠“跨鶴騰云”,鶴于是成為“仙人的騏驥”,常常往來于仙凡之間。鶴與神仙既然有這樣密切的關(guān)系,詩文中“駕鶴”的意象,也往往有神仙的寓意。例如南北朝詩歌中何召《游仙詩》、魯范《神仙篇》、釋慧凈《英才言聚賦得升天行詩》等。除了駕鶴外,還有控鶴、御鶴、馭鶴、拂鶴及乘鶴等說法,并且在詩文中配上瓊臺、桂寢、金壇、瀛洲等與神仙或仙境有關(guān)的詞語,更突出了鶴所具有的神仙意象。還有傳說修道的人可以化成鶴,或是仙鶴可以化成人的故事。葛洪的《抱樸子·釋滯》中有“君子為鶴,小人成沙”?!渡裣蓚鳌分杏州d蘇仙公成仙化鶴的故事。
鶴被認為是可存活千年的動物。古人常以生命短暫的蜉蝣與長壽的鶴作對比?!痘茨献印ふf林訓(xùn)》載:“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暮死而盡其樂?!庇捎邶斒情L壽的象征,所以古文中鶴時常與龜并稱。如漢桓譚《新論·辯惑》中,“龜稱三千歲,鶴稱千歲”,“誰當(dāng)久與龜鶴同居,而知其歲耳”,皆指龜鶴是長壽之物。
以“鶴老”喻長壽,在唐詩中常常見到。唐柳公綽《贈毛側(cè)翁》詩:“桃源千里遠,花洞四時春。中有含真客,長為不死人。松高枝葉茂,鶴老羽毛新。莫遣同籬槿,朝榮暮化塵?!庇秩缢抉R退之《洗心》詩:“山瘦松亦勁,鶴老飛更輕。逍遙此中客,翠發(fā)皆長生?!?/p>
鶴被視為仙禽,且又象征著長壽,所以常見于頌壽之辭,如松鶴長壽、松鶴遐齡、鶴壽松齡、龜鶴延年等。
白鶴的羽毛,常用以比喻人類的白發(fā),所以鶴除了有長壽的意象外,也象征年老?!苞Q發(fā)雞皮”是形容老年人發(fā)白皮皺。南北朝庾信《竹杖賦》:“老矣,鶴發(fā)雞皮,蓬頭歷齒?!薄苞Q鬢”、“鶴發(fā)”是白發(fā)、白鬢的同義,古人常以感嘆年華早逝,容顏衰老的哀傷。宋蘇軾《用過韻冬至與諸生飲酒》:“鶴鬢驚全白,犀圍尚半紅。愁顏解符老,壽耳斗吳翁。”此外,又有所謂“鶴發(fā)翁”,指白發(fā)老翁。唐陸龜《自遣》詩:“數(shù)貝游絲墮碧空,千年長是若東風(fēng)。爭知天上無人住,亦有春愁鶴發(fā)翁?!?/p>
“鶴發(fā)童顏”是說頭發(fā)雖白,但容顏保養(yǎng)得很好,皮膚如同孩童一樣,此語用于贊美老而健康的人。如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前漢有一人姓蘭名期字子約,本貫兗州曲阜縣高平鄉(xiāng)九原里人氏。歷年二百,鶴發(fā)童顏,率其家百余口,精修孝行,以善化人,與物無忤。時人不敢呼其名,盡稱為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