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書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初中生良好行為與健康人格養(yǎng)成研究”(項目編號:JLSJY2012G256)研究成果。
摘 要:在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中小學生作為基礎教育的主體,無論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是心理上的健康,都將影響著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并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找到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學; 心理健康課;有效交流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6--01
一、中學心理健康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中小學生作為基礎教育的主體,無論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是心理上的健康,都將影響著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心理素質是人的最基本素質,具備健康的心理是現代社會對人的一個基本要求,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心理健康課的開設應該從中學生的內心特點出發(fā),從中學生自身的角度進行思考。但是,在目前的中學心理健康課教學中,依舊呈現出很多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有所欠缺
對于大部分中學來說,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并不具備專業(yè)化的特點,都是由后勤人員和對心理健康課程感興趣的教師兼任,致使學生融入到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心理健康課與其他課程的區(qū)別就在于它的趣味性與真實性,學生聽得很認真,卻沒有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不與教師和同學們達成互動,是大部分學生的共性。然而,這些問題都和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不夠相關。
(二)課堂氛圍缺少融洽度
要想上好一堂課,融洽的課堂氛圍非常重要,尤其表現在心理健康課上。心理健康這門課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才能出色地完成,它需要一個和諧的氣氛來烘托,目的是讓學生把這門課程當做是一種情感上的寄托。中學生之所以在課堂上不敢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就是因為在課上當眾發(fā)言缺少安全感,課堂氛圍缺少一種融洽度,它沒有給學生在心理上的保障。
(三)課堂設計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這項工作重點在防衛(wèi)教育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所以,課堂依然是對學生進行集體教導以及征詢的重要途徑與通道。目前各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情勢達不到讓人滿意的效果,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個別學校的教務部門老是以課程太緊為理由,并沒有真正地自動地將心理健康這項教育課程放入到教育體制之中;另一個是有少數的學校將與這項課程相類似的課程外在的設置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況。設立的課程或講座由多人單獨開辦,缺少了一種和諧性。
二、解決中學心理健康課問題的主要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采取措施解決上述問題。心理健康課是促進學生心理成長的一門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緒和適應能力,讓學生完成他們應該完成的學業(yè)與任務。同時,應把中學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障礙問題進行分析與歸納,運用相關的心理學技術來解決學生的這些困擾。
(一)教師應提高其專業(yè)能力和塑造完善人格
1.加強教師心理教育研究,努力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要想使學生的心理取得健康的發(fā)展,教師首先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也就是說,教育者要先接受相應的教育。只有治理好“教師的心理健康”這一源頭,才能真正確保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2.教師應提高專業(yè)能力和提升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需要教師有專業(yè)的能力才能勝任。教師有時因為其專業(yè)度不夠,而不能真正理解學生,不能針對學生表現出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教授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教師,必須是經過專門的培訓,考核通過后才可以任教。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人格魅力也不容忽視。有的教師專業(yè)知識很豐富,但是教學實施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不夠高。教師在端正教學態(tài)度之后,可以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為學生量身定做一些教學方法,與學生能夠相處融洽,打成一片,與學生像朋友一樣相處,做到真正懂學生,愛學生。只有這樣,才會成為學生們心中都認同的“好老師”。
(二)幫助學生合理度過第二反抗期
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青春期,即第二反抗期,就人的一生發(fā)展而言,青春期只不過是一個較為短暫的時期,但是卻是一個尤為重要的時期。中學生是情感心理漸趨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教師要了解青春期學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變化、特點,并做好思想準備,同時教師必須正視學生在這個時期的矛盾心理和行為表現,給予相應指導與幫助,多鼓勵他們相信自己,給他們充足的信心,引導學生走向健康、陽光的道路,幫助學生順利度過第二反抗期。
(三)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有效交流
首先,完善的課堂設計在進行心理健康課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在這之前,教師的頭腦中應該有一定的與這堂課有關的思路。例如:如何選擇課題,如何導入等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提前做好準備,以便在實踐中真正實行。其次,要實現心理健康課的有效交流。所謂有效交流,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實現雙向溝通和互動,促成有意義的交流。針對這一點,課堂氛圍很重要。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才會真真正正地投入到課堂中,才會積極發(fā)言,才會配合教師。此外,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一些掌聲,也可以做一些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小游戲。一來大家可以放松一下身心,二來對活躍課堂氣氛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03(2)
[2]葉一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3(7)
[3]申繼亮,彭華茂. 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