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今天清明,南方陰雨,北方艷陽。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受這首詩的影響,我一直覺得清明是個憂傷凄婉的日子,是鬼魂悄然一顧塵世的日子。
今年的清明卻全然沒有這種感覺。漫山遍野的桃紅梨白菜花黃,沿河柳綠紫丁香,藍天翠水倒影中,乾坤清明笛聲亮。這樣的日子,讓人更多想到的是“生命”“希望”。大震后的這個春天,格外明艷照人,相比往年,有更多人愿意在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晨光艷艷中,放下可以和不可以放下的事,帶著一份別樣的心情,走出高樓的庇蔭,走進大自然的五彩斑斕。
我總覺得,去年的災難,比任何一個宗教的說教更有說服世人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力量。
清明,清潔明凈,萬物萌生之意,古人給這個節(jié)日從來就沒有蒙上灰色。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以死拒封的介子推,用他純美的靈魂為這個節(jié)日寫下了感人至深,發(fā)人深省的一筆。用自己的血肉救人,又以自己的生命諫君“清明復清明”,中國漫長的封建史上,這樣以死效忠的忠臣良將又何時少過?或許有人說這是“愚忠”,但是沒有這樣的“愚忠”之人,中國的文化又怎么會如此厚重?中國人血脈里又怎么會流淌如此滾熱的眷戀故土親情的血液呢?
孝心動天,劉邦又為這個節(jié)日寫上大大的“孝”字。
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孝”,而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絕對不是簡單的子敬父。看看《論語》,翻翻《孝經(jīng)》,我們的祖宗,以孝為責,以孝為忠,以孝治國?!靶ⅰ眰鞒泻脱堇[了中國人的感恩情,責任心。沒有哪個民族把“孝”揮寫得如此恣肆汪洋。
孝也好,感恩也好,中國文化把愛,把感恩,把責任,融進乾坤大地,自然萬物。清明天地,折柳寒食,懷親祭祖,感謝自然,恭拜萬物,這是多么厚重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給養(yǎng)。
去祭掃的途中,車里廣播中兩個年輕主持人以戲謔的態(tài)度談及清明文化,戲談屈原,笑論莊子,輕薄無知,令人氣憤,更可惡的是主播還為這兩個無知小子配了觀眾大笑的背景聲音。這是中國人的悲哀,還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這些年來,我們的教育今天學俄,明天學美,步履艱難而可憐,以致很多年輕人眼里沒有敬畏,沒有祖先。中華民族該回歸到我們自己的道路上了,該去翻翻我們祖先思想的精髓了。
清明節(jié),懷一份幽思,帶一份感恩和敬畏,以安靜平和的心,親近自然,親近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做回自己。
(有改動)
【評點】
初看題目,你可能會閱讀欲望頓生,看罷全文,頓感作者寫作的靈巧睿智:捕捉一次自己對清明的理解,不是節(jié)日,而是對逝去的一些優(yōu)秀文化的哀思和懷念,使讀者感受到情感的強烈震撼。此予我們的寫作啟示:描寫生活的細節(jié),你就能讓文章展現(xiàn)波瀾;品讀生活的細節(jié),你就會捕捉蘊蓄的真情或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