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系教授)馮建三
?
后院的抵抗古巴,被美國覬覦的兩百年
●(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系教授)馮建三
“古巴反美”,很多人經常這樣說。但這是美國人設定的說法。
假使讓古巴人設定,真相是“美國反古巴”??梢愿_地說,是美國由“愛”生恨,得不到古巴,翻臉變成反古巴。美國人這種情結,持續(xù)了到2014年12月17日,兩國同步宣布并啟動新局。不過,未來美國是不是翻轉歷史,不再覬覦古巴,還得再看。
根據西班牙經濟學者埃斯特萬的研究,1790至1811年,獨立不久的美國與西班牙殖民地(主要是古巴)的貿易額,足以抵銷美國與其他國家的90%貿易赤字。再者,以1800年為例,美國與古巴貿易的關稅所得,竟然是“聯邦政府的稅收命脈”。
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美國第三位總統(tǒng)杰弗遜就這樣寫著:“如果我們的聯邦可以再次增添一個州,最讓人感到興趣的就是(古巴了)。”
1825年繼任總統(tǒng)的亞當斯在1823年時,就以國務卿身份,擬定門羅總統(tǒng)的國情咨文,其外交說法就是“反對歐洲國家再于美洲奪取、干涉殖民地”,后人以“門羅主義”相稱。日后,這個立場演變成為,美國要取代歐洲,作為美洲的老大。正是在這個脈絡中,亞當斯說,古巴應該遵循自然法則,要向“北美統(tǒng)一”移動。
當然,古巴人沒有做此選擇,反映古巴主流民意的是馬蒂——這位后人稱之為古巴國父、也備受拉美人尊崇的馬蒂,在1895年戰(zhàn)死沙場前兩天,曾有最后一封書函寄給友人。信中,他說:“我的責任在于通過古巴的獨立建國,阻止美國勢力延伸至西印度群島及美洲其他土地。這是我畢生所從事,以后也仍將永矢弗諼的目標……”
1898年7月1日,在古巴境內的“圣胡安丘陵戰(zhàn)役”。在這場戰(zhàn)役中,美軍擊敗西班牙部隊取得決定性勝利,當時在陣中率領騎兵團的老羅斯福,也因在古巴戰(zhàn)役的“戰(zhàn)功”而于2001年被追贈國會榮譽勛章
17世紀,荷蘭商人眼中的哈瓦那
馬蒂犧牲后,古巴人對獨立的爭取依舊不懈,但鄰近興起的美國卻也趁勢插手加勒比海。于是,美西戰(zhàn)爭在1898年爆發(fā),并很快地分出了勝負——山姆大叔取得菲律賓將近50年,至于關島與波多黎各,被納入美國的海外領地至今。
至于無法被美國吞并的古巴,卻遭美國在1901年3月2日片面立法,迫使古巴在其憲法中寫入增修案。礙于拳頭小,古巴在6月12日修憲時,只好接受這項《普拉特修正案》。兩年之后,美國據此租借關塔納摩省的海灣116平方公里,并在其上設置海軍基地至今(2002年增設監(jiān)獄,囚禁阿富汗與伊拉克戰(zhàn)爭嫌疑犯)。雖然古巴革命后曾經多次要求索回國土,甚至告上國際法庭,但美方始終都置之不理。
老羅斯福總統(tǒng)曾說,既然美國不允許歐洲人干預拉美,那么,美國就有責任維護這些國家的秩序與繁榮。而1906年,機會就這樣來了。
古巴第一任總統(tǒng)斯特拉達·帕爾馬當選后,反對派指控他選舉詐欺,聲勢浩大,竟使他要求美國出面來平息國內紛爭。天上掉下來的機會,老羅斯福豈能不借題發(fā)揮,他派出海軍,再度占領古巴并成立臨時政府,公然統(tǒng)治“獨立的”古巴至1909年。
其后,美軍雖走,古巴仍是美國的后花園,直到1959年古巴革命。
革命成功的前夕。1958年,勞爾·卡斯特羅(左)與切·格瓦拉(右)在哈瓦那周邊
起初,當時的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不疑有他,反正誰上誰下,都會買美利堅的賬。這次能有什么不一樣呢?但勢如破竹的革命軍,在1959年元旦當天進入哈瓦那,艾森豪威爾派兵支持的腐化的古巴總統(tǒng)巴蒂斯塔,卻提前逃亡海外。到了1月7日,為了向革命軍示好,艾森豪威爾撤換大使史密斯,繼任者是邦薩,這位大使素有名聲,善于交往中間偏左的政府。
艾森豪威爾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古巴共產黨遵守蘇聯第三國際的路線,要的是民眾的和平斗爭,反而認為游擊隊是機會主義者,因此領導革命的力量與共產黨無關,而是菲德爾·卡斯特羅為首的“726運動”。雖然“726運動”也有共產黨人(如切·格瓦拉及現在的總統(tǒng)勞爾·卡斯特羅)以個人身份參與其中,但激進的民族主義派與自由派才真正是運動骨干。
當時,菲德爾·卡斯特羅等古巴領導人想要與美國和平共存,但改革是要的,而真要改革,不可能對于美國的不當利益,沒有調整。形勢使然,加上逃離古巴至邁阿密的前朝故舊,結合美商及黑幫等在古巴的既得特權群體之大力游說、煽動乃至于滲透,美國的主流政治黨派,不肯允許古巴真正的獨立,也就是自主地決定國內外政策。
于是,美國很快假借中央情報局的雇傭兵,在1961年4月入侵豬灣,最后以失敗告終,顏面大傷。正是在這個時刻,菲德爾·卡斯特羅在革命兩年多之后,第一次宣布古巴要走社會主義路線。(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