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來森
談吃,亦是不易。
沒有吃過,無從談起;吃過了,不會表達,亦不能談;吃過了,且能表達,但缺少人生情趣,文字干癟無味,同樣是談不到好處。
蔡瀾,是個例外,他會吃,更會談。
讀過蔡瀾不少書,最喜歡的,還是他談吃的書,諸如 《尋味》《食色》《暖食》《烹宰為樂》等。
蔡瀾做過電影制片人,做過導(dǎo)游,足跡踏遍世界各地,同時也吃盡天下美食。所以說,他筆下“談吃”,可謂豐富多彩,五花八門;縱使你沒有吃過,讀蔡瀾的書,亦可作一次紙上“饕餮”。
蔡瀾見過大世面,吃過不少“大席”,然而,他最喜歡的,似乎還是“尋味”,到隱藏于大街小巷中的排檔、食肆,尋找最能體現(xiàn)地方特色的、最具有傳統(tǒng)風(fēng)味的美食。他享受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是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和美食中蘊藏的歷史文化。
他寫大排檔:“大排檔是那么的繁忙嘈雜,聾耳的高談闊論,熱辣辣的菜色,草草的杯盤,打破家庭料理的單調(diào),建立對方的友情,是庶民的圣地。有時也很寧靜,與相戀者在一起,吃碟炒蜆,互相對啜,的確寫意?!?/p>
熱鬧的場面,火辣辣的氣氛;鬧中又能取靜,得以享受片刻安靜的人生。在蔡瀾看來,大排檔,成了“庶民的圣地”。蔡瀾從中看到的是“民之樂”,是和平安定的民情。
蔡瀾談吃,喜歡不厭其煩地敘寫一道菜的制作、烹飪過程,他不一定都親手操作過,或許,里面還會存在一些“想當(dāng)然”的成分。但讀著他的文字,就是叫人喜歡:你仿佛看到了一位廚藝高手,他腰系圍裙,在廚案前,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孛钪?,井然有序;不一會兒,一道佳肴就上桌了;于是,滿室飄香;于是,蔡瀾霍然而立,躊躇滿志。
事實上,蔡瀾也確實喜歡親操庖廚,時不時,做一道自己喜歡的菜。
特別是一個人,在相對“孤獨”的時候,做菜便成為他的一種生活享受,成為他消解“孤獨”的一種方式。吃著自己做的美食,他說:“把孤獨變成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哲學(xué)。”在享受美食中,解讀人生哲學(xué),確實是一種境界。
在蔡瀾的美食書中,多次寫到“蔡家菜”,那么,什么是“蔡家菜”?蔡瀾家的私房菜也。
“蔡家菜”,是一個統(tǒng)稱,事實上,是既有“菜”又有“飯”:蔡家蛋粥、蔡家泡菜、蔡家炒飯……私房菜,來自一代代的傳承,來自母親做出的味道,這才是關(guān)鍵。所以,蔡瀾說:“如果問天下的炒飯,哪一家最好吃?那當(dāng)然還是慈母的了。”
不厭其煩地敘寫“蔡家菜”,到底還是因了一份“慈母情”。
享受美食,在于“知味”?!拔丁庇卸喾N,參得人生滋味,才是享受美食的最高境界。
蔬菜帶些苦味,蔡瀾說:“蔬菜不甜帶點苦,更似人生。”喜歡某一道美食,就會天天吃,養(yǎng)成一種慣性,于是蔡瀾說:“慣性是一種很恐怖的東西,它慢慢地侵蝕你的靈魂,讓你不喜歡改變,雖然單調(diào),但還是死守?!憋嬀贫?,醉后失態(tài)、鬧事,蔡瀾諷刺道:“醉后鬧事的人就不是喝酒,而是被酒喝了?!比绱说鹊?,書中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在談美食中,悟得人生,也許僅是點綴一筆,但若是“畫龍點睛”,文章便有了高度。
如此蔡瀾,才真正稱得上是“知味蔡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