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無須抱怨
北宋學(xué)者丁謂拿著詩文去拜訪王禹偁。王禹偁很欣賞他,認為其文采與才子孫何不相上下,可與韓愈、柳宗元相提并論,賦詩一首:“五百年來文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jīng)?!弊源?,丁謂便以孫何為對手。同年參加科舉,孫何高中狀元,丁謂名列第四,忿忿不已。宋太宗知道了此事,不無幽默地對丁謂說:“甲乙丙丁,你既姓丁,該得第四,無須抱怨!”
河豚贗本
著名書法家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尤善臨摹。每次借得古畫,一定臨摹一幅,然后與原畫一并拿來,讓人分辨真?zhèn)?;因為分辨不清,往往拿走贗品。楊次翁任丹陽太守時,有次米芾路過,便挽留米芾小住。臨走時,楊次翁狡黠地說:“今日特地為你準(zhǔn)備了河豚羹。”結(jié)果,上桌的只是普通魚而已。米芾不解,楊次翁哈哈大笑:“此是河豚贗本?!?/p>
趣味楹聯(lián)
明朝有個內(nèi)閣首輔叫葉向高,有次路過福州,去看望新科狀元翁正春。翁正春知他今夜要留宿自己家,便謙虛道:“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葉向高見話中用的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隨后對道:“客官寓宦宮,富室寬容。”二人相視片刻,拊掌大笑。
五大天王
章太炎一生門生無數(shù),但最得意的弟子也僅幾人。據(jù)章門弟子吳承仕回憶,章太炎晚年在蘇州時,一日閑話,說道:“余門下當(dāng)賜四王?!奔础疤焱酢秉S侃、“東王”汪東、“北王”吳承仕、“翼王”錢玄同。半年后,又封朱希祖為“西王”,合稱“五大天王”。
拿自己開涮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常拿自己開涮,因為他的相貌極具特點:謝頂,長發(fā)披肩,讓人過目不忘。于是在各種演講現(xiàn)場,他常常自嘲地為觀眾講他的奇遇。比如:有一年冬天,他穿著大衣,戴著眼鏡,在北京街頭打的。司機問:“姑娘去哪兒?”他連忙摘下眼鏡想讓司機看清他的模樣。沒想到,司機也改口說:“大娘,你去哪兒?”每當(dāng)他在演講中講這些,總能引起臺下笑聲掌聲不斷。
·新詞·
餓怒
餓怒,來源于英文單詞hangry,這個詞是hungry(饑餓)和angry(生氣)兩個詞的合成詞。當(dāng)你到飯館吃飯,本就饑腸轆轆,可點完菜一個小時后才上菜,這時候你的狀態(tài)用這個詞來描述就再合適不過了。在醫(yī)學(xué)上,“餓怒”主要描述的是一種血糖波動和情緒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感到饑餓時有想要罵人的沖動,或者肚子餓時和吃飽時的情緒變化很大,甚至有極端的表現(xiàn),就有可能是“餓怒”。
閑晃文學(xué)
閑晃文學(xué)指的是在等人的時候,人們可以邊等邊看、同時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而瀏覽的文字。在商場門口等人,在車站等車,或者在等電梯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拿出手機看微博、朋友圈,或者隨手拿一本書來看。這種內(nèi)容在英文中叫“l(fā)oiterature”,翻譯成中文就是“閑晃文學(xué)”。
微心態(tài)
微心態(tài),就是人們在微時代形成的一種心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表淺化、碎片化和浮躁化。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淡漠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媒介信息爆炸造成的“注意力分散”和“瞬時性審美”,使得他們難以接觸和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內(nèi)涵。“微心態(tài)”是一把雙刃劍,它浮躁、喧囂的另一面是崇尚高度的迅捷化和強烈的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