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
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兒子就到了栽桑弄蠶的年齡。像他這個年齡時,我也是愛養(yǎng)蠶的。但時過境遷,現(xiàn)在的我對這些看起來肥嘟嘟、軟乎乎的小蟲子有了幾分厭惡排斥之感。不過為了兒子,我不得不姑且擠出笑臉接納它們。兒子第一次養(yǎng)蠶,什么也不懂,我便手把手地教他如何鋪紙墊窩,如何采摘清理桑葉,如何捻紙繩并把剛孵化出的蠶寶寶“粘”到桑葉上……
漸漸地,我對蠶又著了迷,特別是被它們那種專注所吸引!誰說不是呢?蠶進食的時候是那樣全神貫注,它們橫著吃,豎著吃,倒著吃,扭著吃,邊吃邊拉,邊拉邊吃,就算你把它的后半身提起來,它的前半身仍會緊緊地抓住桑葉不停地吃。蠶一點點、一絲絲地吃桑葉,速度雖慢,但因為專注,再大、再多的桑葉也能被它們吃得一干二凈,以至于史學家們都愛用“蠶食”一詞來形容強秦逐漸滅亡六國的歷史情景。到了蛻皮的時候,蠶則仰著頭靜靜地、一動不動地趴在那里,任你把再鮮嫩可口的桑葉放在它的嘴旁引誘它,它也不會嘗一口。等到蛻完皮,它們又會開始專注地吃啊吃。蠶吐絲時也是這樣的專注,它們不緊不慢、有條不紊地把肚子里的絲一點點地吐出來,一絲不茍地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一天天、一夜夜,它們專注地吃,專注地蛻皮,專注地吐絲,專注地傳宗接代……總之,專注伴隨著蠶的終生。一點兒也不像有些人、有些物種,一遇到點兒風吹草動就東張西望、坐立不安。當然,古今中外也有不少名人大家像蠶一樣專注——他們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如法國的畫家雷杜德,他一生只畫花,尤其專注于畫玫瑰,最終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老干媽”則專注于炒辣椒,不融資不上市不插手別的行業(yè),真正做到一“辣”獨步天下……
看著蠶專注的樣子,想起自己現(xiàn)在的平凡,或許就是因為缺少了蠶的這種精神吧!沒錯,要是能像蠶這樣專注,還有什么事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