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藍梔子
抓住夏日的尾巴,我?guī)е∶谆?天的時間環(huán)繞著青海湖進行了一次神奇地貌之旅。一路走來,我們經(jīng)過了湛藍圣潔的青海湖、絕美的鹽湖、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和沙漠、神奇的月牙泉、瑰麗的雅丹魔鬼城、壯麗的丹霞地貌、綿延的雪山草原、震撼的冰川極地……
D1:大美青海湖,戀上日落的那一抹明媚
在西寧下飛機后,我們就直接起程前往青海湖,遠遠地就看到那一片海一樣的蔚藍。青海湖在蒙語中被稱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這一抹藍像海一樣遼闊,但它又不像海,因為她比大海更加圣潔。這個被當?shù)夭孛穹Q為神湖的地方,如今就和我們近在咫尺,頓時覺得,整個世界仿佛都安靜下來,只剩下湖水拍打岸邊的聲音……
小米興奮地蹲在湖邊,時不時撥弄一下湖水、扔一顆石子、哼一首小曲。我們一起騎著馬,緩行于青海湖邊,看著太陽慢慢西落,七彩霞光漸漸暈滿整個天空,看那湖水的藍一點點變深、變暗……
D2:茶卡鹽湖,中國的天空之境
傳說中的天空之境茶卡鹽湖,干凈得像鏡面一樣,會讓你有種想要展翅飛翔的感覺?!安杩ā笔遣卣Z,意即鹽池,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我們驅(qū)車前往茶卡的路上,眼前的景致不停變化——大片的油菜花不見了,滿眼的綠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開始裸露的荒地、一叢叢的耐旱沙棘,等到遠處出現(xiàn)“一線白”,那就意味著茶卡鹽湖到了。遠遠望去,水天之間已沒有明顯的界限,湖是天的延伸,天是湖的補充。而在近處,可以看到淺淺的水面下是一層厚厚的鹽巴,也許就是這樣的構(gòu)造,使得這里像一面反光的鏡子。抬起頭看見一片藍天白云,低下頭,腳下仍是一片藍天白云,也不知是天空倒映在湖水中,還是湖水融化在藍天里。
這樣神奇的鹽湖,當然少不了游客置身其中拍攝自己的倒影。于是,游客們一踩一個坑,都把鹽的沉積層破壞了,湖岸有很大一片都被游人踩踏得淤泥翻出,臟兮兮的,毀了那一片寧靜。在此,我和小米一起呼吁:請大家愛惜鹽湖,不要肆意踐踏哦!
D3:雅丹魔鬼城,瑰麗的自然神跡
在距敦煌185公里、玉門關(guān)以西85公里的地方,有一處風蝕地貌群落,俗稱魔鬼城,這里就是我們神奇地貌之旅第三天的重頭戲——雅丹地質(zhì)公園。
從大柴旦出來往甘肅方向行走,越發(fā)感受到氣候變遷對這塊土地的影響——荒原、戈壁,好像除了藍天白云就只剩下漫天黃沙了。進入雅丹地質(zhì)公園,讓你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謂雅丹,是地理學名詞,專指干燥地區(qū)的一種特殊地貌,在風雨的沖蝕之下,逐漸形成了孤島狀的土丘,高的有十多米,有單個的,也有成群林立的,靜靜地立在那片廣袤的黃土地上,四周寸草不生,一片死寂。據(jù)說夜幕降臨之后,尖厲的勁風發(fā)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在我的描述下,小米尖叫著逃出了這個“魔鬼城”,回頭再望時,它們還是那樣靜靜地佇立著,接受著風沙的侵襲與剝蝕。自然的神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若干年后,如果再重游此地,或許它已經(jīng)是另外的一副模樣了!
D4::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千年的滄桑
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似乎一提起敦煌,就會想到這幾張“名片”,也似乎來了敦煌,就必去這幾處。我們也不例外。
很多年前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提到那可惡的王道士把窟內(nèi)藏經(jīng)等諸多珍貴資料一牛車一牛車地便宜賣給老外,就恨得直咬牙。等我們實地看了那些美得完全無法用語言形容、將文化的美和歷史的滄桑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還在不斷氧化的壁畫及空空如也的藏經(jīng)洞后,對那無知的王道士,更是覺得其罪大惡極了!
在莫高窟影像中心,我們還看了兩部資料片,片中提到絲綢之路,并說明是由張騫出使西域后開通的。小米同學不解,在她聽到的歷史故事中,明明是班超出使西域開通的啊!于是我們又去尋找答案,了解后才知道絲綢之路最初是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的,但在西漢末年中斷了,中斷了56年后又由東漢的班超出使西域而再次打通……這次的環(huán)青海湖大環(huán)線之行正合小米胃口,她近來對歷史很感興趣,而這自漢朝至隋唐時鼎盛的敦煌,更是有許多故事讓她迷戀。比如青海湖路上的文成公主,絲綢之路的張騫、班超、衛(wèi)青、霍去病,莫高窟大佛修建者武則天……那都是她的“熟人”!
而對于我來說,爬到鳴沙山頂,看著落日,再看夜色降臨,在滿天星光下看著那一彎靜靜的月牙泉,只覺歲月如此美好。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在沙漠深處會有這樣一汪碧水,美得那么不可方物。
D5:張掖丹霞,夢幻般的色彩
第五天,我們從大漠黃沙,一路移步換景,到達了張掖,去那里看七彩丹霞的特殊地貌——位于距甘肅省張掖市30公里的祁連山北麓,國內(nèi)唯一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qū)。如果要用文字來表達,僅有兩個字——震撼!
這個地方以前并不出名,然而,隨著張藝謀《三槍拍案驚奇》在此拍攝,這兒的丹霞地貌也迅速成為了人們目光的焦點。那絢麗的色彩、磅礴的氣勢、奇特的造型,都讓人為之驚嘆。在方圓1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顏色,再加以層理交錯的線條構(gòu)造,裝點出了一個燦爛奪目的彩色童話世界。
D6:卓爾山,都說祁連好風光
第六天一大早,我們先去了人跡罕至的冰溝丹霞。如果說七彩丹霞是柔美的,那么冰溝丹霞就是粗獷硬朗的,它擁有著典型的窗欞式直線條丹霞,以形取勝。我問小米更喜歡哪處丹霞?她想了半天,仍然無法取舍,實在是各有各的美,同為丹霞地貌,竟有著如此大的區(qū)別!
那天傍晚,我們抵達被譽為東方小瑞士的祁連天境卓爾山。當然,這兒的傍晚都是指7點多,因為太陽都在8點后才落山。站在卓爾山頂,視野極度開闊,四周沒有任何遮攔,山對面是一山盡攬四季景色的牛心山,細看還能看到牛心山山頂?shù)陌籽?,而它其實還是一座死火山。山腳下是大片大片的、一塊一塊的田字格和丹霞地貌,背面則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那田字格的顏色也各有不同,綠的是青稞,黃的是油菜花和等待收割的水稻,如一塊大大的格紋毛毯鋪展在眼前。這就是卓爾山上的風光,透著一番世外桃源的閑適。
D7:八一冰川,極地體驗的挑戰(zhàn)
環(huán)青海湖的第七天,應該是小米記憶中不可或忘的一次體驗。顛簸往返山路400多公里,就為了去看一眼那美到極致的極地——八一冰川。這里藍天、白云、冰川相互交映,雪山上滿眼的冰川像瀑布一樣從高山上垂下,延伸過山脊之后齊刷刷被劈斷,留下溝壑縱橫垂直的墻面,就像被齊刷刷切過的一刀紙。站在這幾十米高的白茫茫的冰川下,顯得我們是那么渺小。
冰川的形成據(jù)說要數(shù)萬年,而地處海拔4828米的八一冰川,據(jù)說還是黑河的源頭,一小股冰雪融水要一直流到黑龍江形成一條河,大自然的力量真神奇!當天早上我們還因為下雨而猶豫是否要取消冰川之行,等翻山越嶺到了八一冰川,才發(fā)現(xiàn)一路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小米同學更是經(jīng)受住了山路崎嶇、饑腸轆轆與高原反應等各種考驗,一路行來,雖有各種疲累,但看遍各種地貌,卻是收獲滿滿!
D8:塔爾寺,聽那誦經(jīng)的真言
8天環(huán)青海湖大環(huán)線,最后一站是塔爾寺,它是藏區(qū)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因此成為信徒們向往的圣地。我們到的時節(jié),塔爾寺熱鬧非凡,四面八方的游客充斥了大小殿宇,身著絳紅色僧袍的僧侶們依舊專注地打坐誦經(jīng),磕長頭的信眾一次次匍匐起身,他們雙手合十舉過頭頂,然后放在胸前,接著雙膝跪下,手撐于地上,然后向前伸直雙臂,整個人匍匐下來,如此反復,周而復始。游客的喧囂絲毫掩蓋不了他們口中呢喃的真言和手套與地板摩擦的聲音,而這樣的聲音將重復十萬次……對于他們,這一切只是個人的修行,不予外物,僅僅是內(nèi)心的信仰所形成的強大力量。那一刻,我們被深深地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