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良好的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進而指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消費觀。本文具體介紹了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合理的利用教材資源,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健康的生活觀念。
關鍵詞:早餐;學生;皮草;低碳
生物學廣泛滲透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樹立“將學生自身發(fā)展為宗旨”的教育理念,強調所學科目密切聯(lián)系社會、貼近學生生活,從生活細微之處將生物學的理念與技能運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1]。教師應充分利用生物科學的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走向生活,到生活中去學習,去創(chuàng)造,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有困惑的,感興趣的問題,去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合理膳食、健康成長
我們在上《人體能量的供給》時,發(fā)現(xiàn)一位同學臉色蒼白且渾身沒勁,詢問得知她沒吃早餐就來上學了,以此為例介紹早餐的重要性。學生分小組討論早餐吃什么最合理。
經(jīng)過討論后,出現(xiàn)僵持狀態(tài),有的同學說吃稀飯、包子和雞蛋或牛奶,有的同學說只吃雞蛋和牛奶,這樣吃方便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稀飯能有什么營養(yǎng)?兩邊的同學互補相讓,后面就出現(xiàn)了爭吵的現(xiàn)象。我讓大家先靜下來,然后讀課本的內容,看看能量的供給是怎樣的,再進行討論。過了五分鐘后,說吃稀飯的那邊說:米飯中含有較多的淀粉,淀粉屬于糖類,而雞蛋和牛奶中含較多的蛋白質,1g糖類和蛋白質的能量供給是相同的,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主要的供能物質是糖類,蛋白質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足夠量的才能維持生命活動,所以早餐只吃雞蛋和牛奶屬于營養(yǎng)浪費。我在這位同學說完后給掌聲,并表揚她說的很好,希望其他同學向她學習。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明白中餐與晚餐也要合理搭配。
二、善待動物、拒絕皮草
在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時,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物種的滅絕速度加快。物種數(shù)量的銳減不僅威脅了生物多樣性,也使自然界喪失了許多寶貴的基因,從而使遺傳多樣性也面臨嚴重的威脅。
皮草是指利用動物的皮毛所制成的服裝,具有保暖的作用。狐貍、貂等毛皮獸動物,都是皮草原料的主要來源。為了滿足皮草行業(yè)制作時裝的需要,每年有多達五千多萬只的動物遭到了殺害,甚至還包含那些瀕危物種。
這時同學舉手說:“我有一件PU皮衣,這是皮草嗎?”我答道:“PU是聚氨酯,PU皮就是聚氨酯成份的表皮,不屬于皮草。還有革制品也不屬于皮草。大家根據(jù)剛才所解釋的內容,自己自查看家里有皮草嗎?”這時同學們熱鬧起來了,大多相互指正如XXX牌的皮包、皮帶、皮鞋等。我問大家,天氣變冷了,我們穿什么樣的衣服及保暖又實用呢?這時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棉麻服飾。”
因此,我們就應該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告訴學生們,從自身愛護動物做起,努力宣傳愛護動物,拒絕皮草,多穿棉麻服飾,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三、健康居住、安全環(huán)保
在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時,同學們都知道環(huán)境污染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我們人類如果居住在污染的環(huán)境中,那么對于我們所居住的環(huán)境應該怎樣去對待呢?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去討論,第一個是室外環(huán)境,第二個是室內環(huán)境,小組討論好后舉手回答。
過了兩分鐘就有小組代表舉手回答:“對于室外環(huán)境,我們應該控制工業(yè)‘三廢的排放,同時積極向市民宣傳不要隨意亂扔生活垃圾、亂倒生活污水等;對于室內環(huán)境我們應該使用有環(huán)保標志的材料,以木材為例,按照材質可分為實木板和人造板,那我們根據(jù)使用情況而進行選擇,在住進去之前要通過檢測,沒有問題才能居住?!被卮鸾Y束后全班的同學都鼓掌了,這說明大家對他的回答表示滿意,我對他的回答做簡單的補充,剛才他所說的囊括了工業(yè)環(huán)境污染和城市環(huán)境污染,還有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污染??偟膩碚f,我們所居住的環(huán)境應注重健康、舒適、美化,不僅需要滿足個體的生存和審美需求,還應重視環(huán)境與個人健康。
四、低碳出行、從我做起
在學習《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時,學生通過課本知道: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循環(huán)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近幾十年來,由于大量燃燒煤碳和石油等化石原料,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結果導致氣溫升高,形成“溫室效應”。氣溫上升必然影響植物的生長,導致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導“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到低碳出行呢?學生分組討論。
大約五分鐘后,就有小組成員代表舉手回答,該同學說:1.路途不太遠的最好徒步或騎自行車,較遠的可以乘坐公交車、地鐵等,盡量少開車接送;2.建議大家都不使用一次性碗筷,這樣會減少樹木的砍伐;3.多植樹造林,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為植物光合作用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4.我們平時要做到隨手關燈,節(jié)約用電,因為我國還是在用煤碳發(fā)電;5.減少工業(yè)上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對于這位同學的發(fā)言,大家都表示贊同,我又補充了一下,我們可以使用清潔無污染的能源如光能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衣、食、住、行”與生物學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良好的生物學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生物的興趣與欲望,進而增強了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關茜.走進生活——讓生物課堂洋溢生命活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2,07:167-168.
[2]張秉輝,閆鳳云,張玉芝.關于青少年飲食行為與健康的思考[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4,12:71-72.
[3]森瀾.皮草下的血腥,拒絕變態(tài)美[J].世界環(huán)境,2014,01:13.
(作者單位:南京市浦口區(qū)橋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