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星 何蓓蓓
摘 要:德育工作是技工學校教育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德育工作需要教師的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心,可以給學生以親近感與信任感,使學生對教師慢慢產(chǎn)生信任和仰慕的心理,從而逐漸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本文通過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用“愛心”去工作的一個典型案例,闡述了德育工作中“愛心”的作用,展現(xiàn)了教育的藝術與創(chuàng)造。
關鍵詞:德育工作 愛心 案例
如果把學校比喻為一個雅致優(yōu)美的精神家園,把教育工作比作一個浩瀚的靈魂工程,那么德育工作、尤其是技工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萬丈高樓的基礎,是繁重而瑣碎、平凡而崇高的天職。
德育工作,需要時時處處人人育人,需要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心。俗話說:“欲曉之以理,須先動人以情”。這句話道出了情感與教學的親密關系。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尊重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面對的是有情感的孩子,那么教育的過程便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而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進行心靈的溝通。
一、愛心是德育工作的前提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誠的師愛,用欣賞與信任的目光關注學生,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快樂、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導,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在這種蘊含情感的氛圍中取得進步,收獲體驗。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夏丐尊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如果沒有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 教師對學生的愛心,可以給學生以親近感與信任感,使學生對教師慢慢產(chǎn)生信任和仰慕的心理,從而逐漸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缺少了愛心,學生們就會覺得教師不真誠、虛偽,進而與教師拉開距離,又何談心與心的溝通交流呢? 所以愛心是德育工作的前提,用心去愛是每一個教師終生學習的課程。
二、用“愛心”幫助學生典型案例
筆者作為班主任帶的中技班,在新生入校報名時,有一位學生是由其外公帶過來報名的。報名結束后,他外公將筆者拉到一邊,向筆者講述該學生的情況。該學生的父母在前兩年離婚了,該學生跟著他母親,但因為其母親長期在香港工作,只能把他放在外公家撫養(yǎng),而外公外婆年紀也很大了,管不了他,該學生讀初中時一直沉迷在網(wǎng)絡游戲中,不和同學交往,家里人都認為他可能有輕微的自閉癥。他外公希望筆者能對該學生多些關心和照顧。
關心和幫助每位學生是班主任應盡的責任。了解到這位學生的事情后,筆者首先在安排宿舍時,特意將該學生和兩個性格熱情開朗、做事踏實穩(wěn)重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宿舍,并私底下囑咐他們要多關心一下他,主動和他交流做朋友。這個方法效果挺好,有這兩位學生的帶領,這位學生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生活,并且在周末回家時,還主動邀請宿舍的學生一起去他家玩。
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該學生平時只和自己宿舍的同學有交流,和班上其他學生的交往還是很少,更不會主動和班主任、任課教師交流。
為了幫助這位學生,筆者開始想辦法從幾方面下手。首先是主動找該學生談心,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其次是和他家人聯(lián)系,了解該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和其家庭的具體情況;然后找其宿舍的學生詳細了解該學生平時的情況;最后,還去查找有關自閉癥的資料,了解有關自閉癥的知識。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筆者終于較全面的了解了該學生各方面情況,得出了以下分析。
首先,他是在父母離婚后才開始不愛與他人交流的,經(jīng)過查找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真正的自閉癥,而是屬于突發(fā)性事件導致的結果。因為兒童自閉癥起病于嬰幼兒期,比較難醫(yī)治。而他的表現(xiàn)是一種面對突發(fā)性事件而采用的自我防御方式,只要方法得當,比較容易打開心結。
其次,由于自身家庭的特殊性,該學生存在自卑感,導致平日里情緒低落,甚至有些自暴自棄。由于家庭的變故,對身邊的同學和老師存有戒心,多疑、敏感,更不愿與同學和教師交流思想,疏遠集體。而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之中,是想在網(wǎng)絡虛擬世界里尋求心理上的平衡。
再次,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缺乏了父母的愛的孩子在心靈上會一片荒蕪。父母的離異讓他沒有了父愛,長期在香港工作的母親又讓他無法真正享受到母愛,家庭溫暖的缺失,讓他沒有安全感,對周圍的人也甚是防備。“殘缺的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殘缺”,直接造成該學生孤僻、封閉的性格。
經(jīng)過上述分析,了解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筆者針對該生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第一,經(jīng)常找他聊天。一起談談他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感受,遇到的困難,并給予及時的幫助。慢慢調整他的心態(tài),引導他與人相處,讓他感受到周圍人的善意和愛心,消除對同學和教師的戒備心理。經(jīng)常鼓勵他參加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與進步,哪怕是一點點小進步、小成功,筆者都會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他。用心創(chuàng)造機會喚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克服自卑心理,找回自信。
第二,積極主動與該學生家人聯(lián)系,保持緊密溝通。雙方及時掌握該學生的情況,共同商議教育方法,制定合適的教育方案,家校雙方一起努力做好該學生的教育工作。
第三,繼續(xù)安排和該學生同宿舍的那兩個學生積極主動和他交流,并帶動宿舍其他學生以及班上其他學生和他交流、交往。創(chuàng)建一個團結、互愛的班級氛圍,讓該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能夠打開心扉,融入集體。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慢慢地,該學生終于開始有了變化。從開始的只和同宿舍人有交流慢慢開始和班上其他同學說話,再到能主動和班主任、任課教師交流。不再天天沉迷網(wǎng)絡游戲,除了周末偶爾還會玩電腦外,平時很少玩了。課余時間都與其他同學一起參與各種活動、運動,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自信,臉上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而從他家人那里反饋回的信息來看,該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好。比以前懂事很多,會主動和家人交流說話,有空也會主動和父母打電話聯(lián)系,和家人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到第二學期中段,該學生終于完全恢復了正常的狀況,回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軌道。
三、小結
總之,教育工作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教師用心去熱愛學生,學生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反饋。在學校里,班主任是每天陪學生時間最多的人,就是他們的父母。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溫柔的微笑、一段鼓舞的話語,或許就是他們學習的信心、成長的動力,不經(jīng)意間就能獲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親和關系,達到心靈的溝通,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藝術,注定了教育是一門浪漫的藝術。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既是理性的研究者更是感性的實踐者。古詩有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苯逃m無痕,卻有著驚人的力量;潤物雖無聲,但能“于無聲處聽驚雷”。我們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要飽含愛心,通過喚醒、鼓舞、引導等手段來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負責。
參考文獻:
[1]韋碧云.給一棵草以開花的時間——以一名后進生的成長為例淺談德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3).
[2]王利茂.淺談班主任工作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5(3).
[3]徐惠梅.新時期班主任從“心”開始溝通工作方法探討[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
[4]盛寶和.用愛來管理班級[J].考試周刊,2015(25).
(作者單位:東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