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詠柏
在湖南張家界,土家族的“糊倉”習俗傳至今日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了,2012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相傳明朝末年,土家人因不堪苛捐雜稅和財主剝削,某年,長工們給一財主“打工”插秧,為首的長工設(shè)計一出戲弄財主的游戲,謊說高人講今年年成不好,有鼠疫蟲災之害,必須要蒸甜酒、炒炒米、用碗大的肉塊來舉行祭神儀式,由吃過祭品的長工去栽秧,就不會出現(xiàn)鼠咬、蟲蛀之害。于是就有了“過早”儀式,有了“蓋碗肉”。長工們還不解氣,聲稱受高人旨意,插秧要糊稀泥,這樣才有好收成。財主信以為真,便欣然接受。插秧快結(jié)束時,長工們便一邊向財主砸稀泥,一邊念念有詞。財主被糊了一身稀泥,臉上還堆起笑容說:“糊吧糊吧,糊得越多,谷子越多?!焙髞?,這一習俗便流傳開來。
“糊倉”分開秧門、吃蓋碗肉和糊倉三部分?!伴_秧門”要舉行儀式。由大家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先扯第一兜秧。扯第一兜秧相當講究,無論秧田方位如何,首先必須面向東方起半個秧,再面朝南方起另一半,然后合攏在一起,再由稻草捆扎,兩半叉開,置于田坎上。老者扯起嗓子喊道:“開秧門啰!”接著還要念上一段祝福的話。
“吃蓋碗肉”就是吃早飯時,主人家會在滿桌菜肴中的大土碗上覆蓋一塊肥嘟嘟、油漬漬的大塊臘肉,大約半寸厚,巴掌大一塊,有三四兩重。這塊肉不是誰都能吃的。這塊蓋碗肉的擁有者,必須是插秧快手。因此,誰吃了這塊肉就意味著一種能力、一份責任、一種擔當。
“糊倉”是插秧的高潮,在快要結(jié)束時舉行。一丘秧田里,聚集了很多幫忙插秧的人,大家心里都憋著一股子勁,看誰插秧插得最快,插得慢的人往往會被插得快的人圍住,最后關(guān)在秧田中間出不來,這叫“關(guān)豬籠”。這時候,插得快的人就會走上田埂,率先抓起泥團朝關(guān)了豬籠的人砸去。也有專門去砸主人一身稀泥巴的。主人身上被砸的稀泥越多,主人越高興。到了最后,田野里就會上演一場你追我趕的游戲。
“糊倉”意味著風調(diào)雨順,農(nóng)作物豐收。誰身上泥巴糊得越多,誰家的收成就越好,倉里儲的糧食鼠不咬、蟲不蛀,粒粒飽滿,顆顆金黃?!昂齻}”的民俗里透出的是美好、希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