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萁
二胡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弓弦類樂器,在不斷傳承和發(fā)展中經歷了各個時期歷史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尤其是在20世紀初劉天華先生對二胡藝術的探究和改革,他以“兼并中西音樂”的理念使西洋音樂技法貫穿于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特色之中,把二胡藝術的發(fā)展推向了頂峰。本文通過對劉天華的歷史背景、藝術貢獻的闡述,以及對其作品創(chuàng)作的樂音組織形態(tài)、演奏技法、內涵表現等,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希望幫助人們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劉天華在二胡上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的藝術價值,推動二胡藝術的繁榮發(fā)展。
一、二胡發(fā)展新紀元
二胡作為我國歷史久遠、民族風味濃郁、創(chuàng)造百年神話的民族拉弦類樂器,到底如何被創(chuàng)造,始終像“迷蹤拳”一樣,謎底無從揭曉,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因此,在有證可考的前提下,按現存的唐宋文學資料看,自唐代以來的“奚琴”,至現今樂器“二胡”形制的發(fā)展,經歷了四次重大的歷史變革,使二胡由“棒擦”“棒擊”形態(tài)的“胡琴”逐步走向“馬尾擦弦”的弓弦樂器。這四次重大變革雖然為后世二胡的形制和演奏奠定了基礎,但卻并沒有進行科學整理、改革和創(chuàng)新。直至20世紀初,這個時期對二胡來講是個大變革、大翻新的時代,著名作曲家、教育家、演奏家劉天華先生對其形制、演奏技巧的研究和創(chuàng)造使二胡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紀元。
劉天華先生一生致力于對音樂的改革和探索,他立足中國民樂,一方面在民族音樂廣泛的領域中探索、挖掘,另一方面又借鑒西洋音樂的長處來提高和革新民族音樂。在《音樂雜志》期刊上,他曾說:“我學習西洋音樂,是為了將來更好地整理中國音樂”。他對民樂的改革不論是在樂器的改革、樂曲的創(chuàng)作還是演奏技巧上,都融入了大量西方的元素,中西結合,使民樂逐步走向光明化、國際化。其中,在民族音樂的創(chuàng)作上,最突出的貢獻是他對民族樂器二胡的改革,這一改革不僅使二胡在樂器結構上更獨具特色,而且在樂曲演奏技巧上有了更大的突破,賦予了其更深刻的內涵。
二、二胡改革中的西洋技巧元素
在“五四”社會時局動蕩時期,大部分音樂家都把自己鎖在“藝術至上”的象牙塔里,音樂領域內對傳統(tǒng)音樂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崇洋派,主張全盤西化,輕視國樂,徹底消滅民族音樂的痕跡,把民族音樂徹底引向西洋音樂的創(chuàng)作道路中;另一種是‘保守派,他們極力排斥西洋文化,固守成規(guī)地認為復興雅樂才是中國音樂的最終出路?!倍鴦⑻烊A作為二胡藝術新時代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中西兼擅,理藝并長而又會通其間”,旨在繼承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同時還要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洋為中用,民族與西洋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多借鑒吸收西洋音樂的技巧、技法,吸取西洋樂中有益的養(yǎng)分,特別是在二胡的創(chuàng)作中,不僅保留了民樂中傳統(tǒng)的元素,而且還融合了西方音樂的精華部分,大大推動了國樂的發(fā)展。在二胡的演奏法方面,劉天華對西洋音樂技巧的借鑒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揉弦
在新文化運動以前民樂未改革時,傳統(tǒng)的二胡揉弦技法非常民間化,被稱為“顫揉”。這種揉弦方法不止二胡樂曲的表現單一,而且演奏出來的聲音很不柔和,無法滿足實際樂曲的需要,限制了二胡樂曲的表達。為了突破二胡揉弦的瓶頸,劉天華先生借鑒吸收西方小提琴的揉弦技巧,即在保留二胡“顫揉”的基礎上,與西方小提琴的以改變琴弦長短的揉弦法結合在一起。他主張二胡揉弦的表達要像人聲一樣“吟”唱,這樣的改革變化就大大豐富了二胡樂曲的演奏和表現力。
(二)單指滑音的運用
二胡中民族式的滑音不僅是二胡樂曲感情表達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還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區(qū)別于西洋音樂的具有地方風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五四”前期,二胡在傳統(tǒng)的演奏,尤其是江南絲竹的演奏中,不管是“回轉滑音”還是“上滑音”,均只能在二度范圍內演奏,埋沒了二胡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劉天華先生對此總結了自己苦練多年西洋小提琴的經驗,中西結合,不僅模仿了小提琴三度以內的過度音滑音,在劉天華樂曲中還出現了七、八度甚至超出八度的換把單指大滑音,如劉天華的十大二胡名曲之一《燭影搖紅》開頭出現的八度大跳滑音,發(fā)音干凈、清晰,又有似有若無的感覺,使樂曲的表達更加栩栩如生。
(三)獨弦演奏
劉天華先生受到德國古典音樂作曲大師巴赫演奏的提琴曲《G弦上的詠嘆調》的影響,同時又根據自己多年練習小提琴的經驗,于是便突發(fā)靈感創(chuàng)作了二胡名曲《獨弦操》?!丢毾也佟氛讟非怯枚锵襾硌葑嗟模徽撌嵌€是小提琴,每根琴弦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音色,即使在每根弦上都能演奏出相同的音高,但演奏出來的音色卻大相徑庭,或明亮、或醇厚、或悠揚。劉天華先生正是運用了二胡里弦寬厚、深沉的音色特性,不僅把二胡里弦獨有的特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在音域方面達到了第五把位的位置,這樣的音高在當時鋼絲線未普及的前提下,已把二胡演奏能達到的音高發(fā)揮到了極致。
(四)泛音的演奏
弦樂器最清越之音,莫過于泛音的演奏。劉天華先生不僅在二胡演奏中借鑒了小提琴泛音的演奏技巧,而且在記譜法中也把泛音標記成小提琴的記譜符號“○”。在二胡名曲《閑居吟》的創(chuàng)作中,劉天華先生就把泛音的演奏技巧首次運用到二胡樂曲中,特別是在最后兩段,泛音的運用多達19處,加上樂曲時值活潑的變化和滑音的俏皮穿插,使得樂曲更加妙趣橫生,同時也表現出作者悠然自得、心無旁騖的美好心情。
(五)顫弓的演奏
顫弓演奏,就是利用弓子的快速反復推拉來完成音響效果近似一拍八個或八個以上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奏,聲音細密如樹葉相互摩擦出來的沙沙聲。劉天華在練習小提琴時經常會演奏帶顫弓的樂曲,他認為在二胡演奏中若能運用上小提琴的顫弓技巧,必能使二胡的演奏邁向一個全新的起點。于是,在《光明行》的創(chuàng)作中,他把顫弓的技巧運用到樂曲的最后一段,整段幾乎都由顫弓演奏。顫弓的大量運用表現了人們對光明前途的憧憬、向往,和對舊社會黑暗勢力永不屈服的抗爭。顫弓在當時人們還不完全熟知,而劉天華已將其運用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實屬難得?!豆饷餍小返难葑嗍苟囆g有了質的突破,二胡演奏也逐步與世界接軌。
三、深刻的歷史意義
劉天華先生為國樂改進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對二胡藝術的貢獻無疑是最多的。例如,搜集國樂圖書、組織圖書館、記載無譜樂曲、改良記譜法、編寫演奏技法、編輯成套書籍、改良樂器、革新民樂創(chuàng)作等都在二胡藝術領域有所體現,無論是在演奏、創(chuàng)作,還是在教育方面的改革,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在教育上,劉天華先生不僅改變了二胡的形制、記譜法和技巧,還改變了二胡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使二胡藝術得到了更廣泛的推廣和普及,而且還培養(yǎng)了陳振鐸、儲師竹、蔣風之、劉北茂等二胡名家。他們代代傳承、不斷發(fā)展,共同為二胡藝術的演奏、教育、創(chuàng)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貢獻,形成了一個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的劉天華二胡學派,使二胡藝術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繁盛的狀態(tài)。
在思想上,劉天華為其二胡創(chuàng)作注入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從作品中抒發(fā)對祖國的熱愛、光明的向往。
總之,劉天華先生對二胡的改革創(chuàng)新徹底扭轉了二胡藝術在以往歷史中不被重視的尷尬局面,翻開了二胡藝術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新篇章,從此不斷激勵和鞭策后人在新時代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為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文化不斷探索、研究和創(chuàng)新,從而推動民族藝術良性循環(huán)、不斷進步。
(天津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