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芳貞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針對中職作文教學的現狀,教師們提出了不少改革方案,但作文難教、改革成效不大,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重形式,輕內容;重技巧,輕本真;重講授,輕練筆;重主導,輕主體……種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導致學生的想象空間狹小,語言形式呆板貧乏。怎樣有效解決作文“難教”“難學”的問題,是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三個有效的作文教學思路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貼近生活
離開了“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只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生活是寫作的寶庫,生活中有喜怒哀樂,文章只有寫出了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中職生的生活空間雖然比不上成年人那么豐富,但是他們有屬于自己的世界,如果能引導學生把發(fā)生在自己世界里的故事寫出來,就會呈現出一個別樣的“世界”:不同的家庭成員,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對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信息的不同思考……這些內容往往能讓人眼前一亮?!肮Ψ蛟谠娡狻?,教師要引導學生,就必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用“赤子之心”去體驗生活,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
二、發(fā)展個性
語文教學大綱提倡學生自由作文,讓學生根據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就是說,作文教學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寫出自己的感受。過去教學中注重紀實,如記敘、描寫等,忽視了“寫虛”,即學生的情感、想象等,而“虛”的方面恰恰體現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所以要激勵學生用心感受生活,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整齊劃一”,硬性規(guī)定作文的模板、套路,否則會約束學生的思維,導致作文成為一潭死水。應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主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
三、把握立意
寫文章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即立意。立意明確、新穎、深刻、巧妙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以下幾點。
1.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不違反國家法律與法規(guī),符合人們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fā)。
2.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于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么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往往會“面面不到”,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貼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于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3.立意要新穎
文章立意最忌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chuàng)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學生跳出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豐富內涵,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也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學生打破思維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fā)人之所未發(fā)之言,就能在作文的天空里任情揮灑。
5.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想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萬變不離其宗,作文教學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弊屩新殞W生在作文中展示真實的自我,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表現生活,這是解決中職學生作文空泛的關鍵。中職作文教學要讓學生在興趣中成長,在積累與練筆實踐中成熟。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