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英文繪本又稱英語圖畫書( English Picture Book) 或英語童書( English Childrens Book) ,也有的稱之為“Big Book”。它是歐美國家的兒童讀物,是一種輔以英語文字說明并具有一定情節(jié)的讀本,融合視覺與語言藝術(shù)兩種媒介呈現(xiàn)出來的故事。英文繪本多樣的構(gòu)圖和豐富的色彩可以吸引英語學習者尤其是兒童的閱讀興趣。其中的圖片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彌補其在詞匯和語法知識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如何引導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英文繪本閱讀,讓他們真正領(lǐng)悟繪本之美,感受繪本之魅?筆者經(jīng)由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jié)出了“望”“聞”“問”“切”四步驟閱讀教學法。
望、聞、問、切原是中醫(yī)用語。最早應(yīng)源于《難經(jīng)》第六十一難。曰:經(jīng)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jīng)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內(nèi)知之曰神,此之謂也。望、聞、問、切是中醫(yī)必經(jīng)的步驟。而對于英文繪本教學,亦是如此。
一、望——初入語境,親近繪本
“望”是觀察病人的發(fā)育情況、面色、舌苔、表情等。這是醫(yī)生對病人的初步診治。用于英文繪本教學呢,這是孩子與繪本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方式是否適當,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這本繪本的學習與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引導,找到適合其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的望的角度與突破口。
一是教師在望之前需要給學生輸入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如學習關(guān)于環(huán)境保護的英文繪本The little house(《小房子》),教師可以先出示一些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再對比其受到污染后的慘狀,讓孩子心聲懊惱與遺憾,不由得思索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變化呢。二是教師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望”的突破口。可以給學生留有懸念,吸引他們閱讀的興趣,從而忍不住去自主閱讀繪本尋找答案。如在教學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饑餓的毛毛蟲》)繪本時,可以出示繪本前后瘦小的毛毛蟲與吃飽的圓鼓鼓的毛毛蟲的圖片對比,請孩子猜測一下,它吃了什么好東西養(yǎng)得胖胖的呢?刺激孩子的閱讀欲望。也可以讓孩子完整地“望”完一本繪本的圖片,根據(jù)圖片猜測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借助圖片理解繪本中較難的語句的意思。繪本是圖文互奏的藝術(shù),讓學生根據(jù)圖片自主猜測出詞語的意義,會讓他們更有成就感,喜歡上英文繪本閱讀。筆者在執(zhí)教I am a bunny (《我是小兔子》)繪本時,先讓學生欣賞了繪本優(yōu)美的圖畫。讓他們通過小兔子領(lǐng)略到了四季更迭中絢爛的美景:春天百花爭艷,蝴蝶繞枝;夏天雨打池塘,青蛙歡唱;秋天落葉紛飛,動物忙收藏;冬天白雪皚皚,小兔熟睡香。也感受到了小兔子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怡然自得的可愛樣子,他環(huán)抱蘑菇躲雨,嘴角露出的狡黠微笑等都讓人忍俊不禁。孩子們通過一遍遍的“望”,再結(jié)合文字,就基本讀懂了小兔子。美麗的圖畫,又吸引他們進一步去感受其中深藏的魅力。
二、聞——“聽”臨其境,說出“洋”味
“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這是醫(yī)生對病人癥狀的進一步接觸。對于英文繪本的學習來說,這一步驟就非常關(guān)鍵,體驗英文繪本原汁原味的地方——聽地道的原版語音閱讀,或者欣賞英文繪本視頻。回顧我們母語的習得過程也是先聽說,后讀寫。不必急于讓孩子去看繪本中的文字,看著圖片聽著原版聲音的娓娓道來,便也是一種享受。筆者在執(zhí)教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我們一起去捉熊》)這一繪本時,先給孩子觀看了Michael Rosen對繪本聲情并茂的邊讀邊演。孩子們都被他深深吸引住了,也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跟著做著動作,附和著Michael Rosen的腔調(diào)來說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we are going to catch a big one. What a beautiful day,were not scared. Michael Rosen對繪本的演繹已經(jīng)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通過跟讀模仿,地道的語音就被孩子們輕松掌握了。孩子們也對這本繪本非常著迷,一度成為課堂上表演率最高的英文繪本之一。
三、問——啟發(fā)思考,升華主題
“問”在中醫(yī)里的解釋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癥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以便幫助醫(yī)生進一步確診病人的病情以免耽誤了一些頑疾的治療。對于英文繪本閱讀而言,“問”是幫助孩子開啟英文繪本深層含義的鑰匙。
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繪本時,可以鼓勵他們大膽質(zhì)疑,然后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再仔細品讀繪本,或者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答案。答案常常并不唯一,能夠合理地自圓其說,我們就應(yīng)當尊重孩子們以他們的視角發(fā)現(xiàn)繪本的美。有時候一些隱藏的意義,需要教師通過適當?shù)奶釂杹睃c撥,實現(xiàn)繪本主題意義的升華。仍以筆者執(zhí)教的 I am a bunny (《我是小兔子》)為例。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繪本的內(nèi)容后,筆者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書里的動物們只有小兔子有衣服穿?充當配角的小動物們,讓你領(lǐng)會到了什么。孩子們經(jīng)過獨立思索與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封底趴在地上觀察螞蟻的小兔子,不就是活潑可愛的自己的真實寫照嗎?繪本表面是在描述一只小兔子,而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活生生可愛的孩童呢!那些貌似陪襯的小動物們,讓我們體會到親情友情的溫暖。鳥媽媽正慈愛地給鳥寶寶們喂食,小鳥伙伴們正一起快樂地嬉戲歌唱。多么美好的自然,多么美好的生活啊,這就是繪本帶給我們的享受!
四、切——梳理思路,學會創(chuàng)作
“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深入肌理地體察病人的病情。對于小學高年級的英文繪本閱讀來說,除了做到前面幾步“望”“聞”“問”,還需要進一步讓孩子明白,這篇繪本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構(gòu)圖組稿的。明白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繪畫脈絡(luò),能幫助高年級的孩子更深層次的理解繪本,同時也為他們創(chuàng)作自己的英文繪本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從理解到模仿,再一步步放手去創(chuàng)作。
在學習Good night gorilla(《晚安大猩猩》)這一繪本時,繪本的文字非常簡短,每頁只有大猩猩和動物們說晚安的一句話,而圖畫里傳達的隱性的思路卻需要仔細發(fā)掘。如書里的紅氣球,貫穿全書。開始時掛在籠子邊上,被小老鼠咬斷繩子后,在之后的每一頁徐徐向月亮飄去。到最后老鼠對大猩猩說晚安前,就只看到空中的一個小小的紅點。再如繪本中的小老鼠與黃色香蕉恐怕就是套在大故事里的小故事了。他們從一開始就出現(xiàn)在故事里了。第一個畫面,小老鼠咬斷了墜著氣球的香蕉,接著幾個畫面,他抱著香蕉走到地上,扛起香蕉,拖香蕉……而到了最后一個畫面,他已經(jīng)和大猩猩一起,擠到管理員和他的妻子之間沉睡,香蕉也被吃掉了,香蕉皮丟到了被子上面。香蕉到底被誰吃掉了?這些貫穿全書的小隱線,帶給孩子們更多快樂,讓他們紛紛驚嘆繪本作者的用心。他們也將這些手法運用到自己的繪本創(chuàng)作中。在孩子創(chuàng)編的繪本《我媽媽》中,全篇都在不同地方放置了媽媽最愛的紅色愛心小包。有時候是展示包的全貌,有時候是露出包的一角,還有的露出包里的東西。這些小細節(jié),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媽媽的性格,也讓孩子創(chuàng)編的繪本更具魅力。
“望”“聞”“問”“切”,四個步驟,讓孩子們通過閱讀,一步步取到英文繪本的真經(jīng),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芍^望得其圖,聞聽其語,問悟其道,切贊其思,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