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喜
脲嘧啶類化合物屬于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劑,以植物細(xì)胞的葉綠素為作用點(diǎn),確保了動(dòng)植物之間的選擇毒性,具有用藥量低、活性高、殺草譜廣、對哺乳動(dòng)物低毒、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等優(yōu)良特性,已成為目前新型除草劑開發(fā)的熱點(diǎn)。Tiafenacil是由韓國RES 化工技術(shù)研究所和韓國東部韓農(nóng)化工共同研發(fā)的脲嘧啶類含氟除草劑。在32g (a.i.)/hm2 劑量下苗前苗后對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對玉米和小麥安全。
Tiafenacil 的化合物專利于2008 年10 月2日申請,2013 年獲得ISO 通用名。試驗(yàn)代號(hào)為DCC-3825。中文名稱為3-((2RS)-2-{2-氯-4-氟-5-[1,2,3,6-四氫-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嘧啶-1(6H)-基]苯基硫}丙酰胺)丙酸甲酯; 甲基-N-[2-[[2-氯-5-[3,6-二氫-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1 (2H)-嘧啶基]-4-氟苯基]硫]-1-氧丙基]-β-丙氨酸, CAS 號(hào)為1220411-29-9。
1 中間體的制備
1.1 3-(2-氯丙?;被┍峒柞ィ╒)的制備 在50℃下30min 內(nèi)將17.8g 亞硫酰氯滴加到2-氯丙酸(10.8g)的二甲基甲酰胺(0.5mL)溶液中,在相同溫度下攪拌7h后,將反應(yīng)混合物在112℃下蒸餾, 得到淡黃色油狀物2-氯丙酰氯(Ⅲ) 9.4g。將1.63g 三乙胺加入到β-丙氨酸甲酯鹽酸鹽(IV)(2.25g)的二氯甲烷(10mL)懸浮液中,攪拌30min,加入1.27g 吡啶后,反應(yīng)混合物冷卻至0℃;將2.04g 2-氯丙酰氯(Ⅲ)溶解在10mL 二氯甲烷中形成的溶液于20min 內(nèi)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攪拌2h,依次用水、鹽酸和飽和碳酸氫鈉洗滌,用硫酸鎂干燥,過濾,并濃縮,得到黃色油狀物(V) 2.9g,收率93%。如圖1 所示。
以三氟乙酰乙酸乙酯(Ⅶ)與氨氣(Ⅷ)反應(yīng)得到3-氨基-4,4,4-三氟巴豆酸(IX)。將9.6g 氫化鈉與60mL 二甲基甲酰胺攪拌混合, 取18.4g(Ⅸ)加入上述溶液中,在5℃、氮?dú)獗Wo(hù)下反應(yīng)60min。將反應(yīng)混合物溫?zé)嶂潦覝夭⒈3?5min,然后冷卻至5℃, 并用21.6g 二甲基氨基甲酰氯(Ⅹ)進(jìn)行處理。然后將所得溶液溫?zé)嶂潦覝夭⒈3?h 后,用150mL 水稀釋,并用乙酸乙酯(2×150mL)萃取。將合并的有機(jī)層干燥,過濾并濃縮, 使剩余物經(jīng)硅膠快速柱層析, 得到(Z)-3-(3,3-二甲基脲基)-4,4,4-三氟-2-丁烯酸乙酯(Ⅺ) 18.1g,收率71%,為黃色液體。
將5.08g 化合物(Ⅺ)和3mL 三氯氧磷制成溶液,再用4.16 g 五氯化磷分三次處理,攪拌30min后,用冰和水淬滅、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含水混合物。其有機(jī)層依次用飽和碳酸氫鈉和水洗滌,并蒸發(fā),得到2-(二甲基氨基)-4-(三氟甲基)-6H-1,3-噁嗪-6-酮(Ⅻ)3.9g,收率93.8%,為白色固體。
將35.8g 化合物(XII)與25.0g2-氟-3-氯苯胺(XⅢ)、200mL 乙酸混合,在回流下攪拌過夜,冷卻到室溫并傾入冰水中。將所得的懸浮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jī)層用鹽水洗滌, 干燥并真空濃縮, 得到白色固體3-(4-氯-2-氟苯基)-6-(三氟甲基)嘧啶-2,4(1H,3H)-二酮(XⅣ)48.5g,收率91.3%。
由48.5g 化合物(XⅣ)和200mL 二甲基甲酰胺制成的混合物用0.236mol 碳酸鉀和14.7mL碘甲烷(XV) 處理。將所得混合物在50℃下攪拌2h,冷卻至室溫并傾入冰水中。該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將合并的有機(jī)萃取液用水和鹽水洗滌,干燥并真空濃縮成固體,其用乙醚/己烷進(jìn)行重結(jié)晶,得到灰白色固體3-(4-氯-2-氟苯基)-1-甲基-6-(三氟甲基)嘧啶-2,4(1H,3H)-二酮(XVI) 40.5g,收率80%。
將40.5g 化合物(XVI) 與80mL 氯磺酸(XVII)混合,然后在130℃下攪拌2.5h,冷卻至室溫,并緩慢倒在碎冰中。將懸浮液過濾,用水洗滌,得到灰白色固體(XVIII) 47.3g,收率89%,如圖2 所示。
1.3(3-(4-氯-2-氟-5-巰苯基)-1-甲基-6-(三氟甲基)嘧啶-2,4(1H,3H)- 二酮)(VI)的制備
將20.0g 化合物(XⅧ) 與150 mL 乙酸、70mL 鹽酸混合, 然后用53.6 g 氯化亞錫二水合物處理。混合物在80 ℃攪拌1.5 h, 冷卻并用水稀釋,然后用乙醚萃取兩次。將合并的有機(jī)萃取液用水和鹽水洗滌,干燥并真空濃縮,得到灰白色泡沫狀化合物(VI),11.1 g,收率66%,如圖3 所示。
2 Tiafenacil的合成
將6.93g 3-(2-氯丙酰基氨基)丙酸甲酯(V)與4.72g 碳酸鉀加入150mL 乙腈中制成懸浮液備用。將3-(4-氯-2-氟-5-巰基苯基)-1-甲基-6-三氟甲基-1H-嘧啶-2,4-二酮(11.54g)(VI)溶解于75mL 乙腈, 然后在45℃~50℃下用時(shí)1h滴加到上述懸浮液中。反應(yīng)混合物在相同的溫度下攪拌2h, 并在5 ℃下用1mol/L 的鹽酸中和。加入水和乙酸乙酯分離出有機(jī)層,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層,用鹽水洗滌合并的有機(jī)層,用硫酸鎂干燥, 過濾, 濃縮, 并用乙醚重結(jié)晶, 得到白色的Tiafenacil 固體13.00g,收率78%。制備路線如圖4。
(摘編自《浙江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