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鳴
本書講述的是南京在歷史上曾經(jīng)使用過的名稱和稱號。
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并稱為中國四大古都,是1988年國務(wù)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有著60萬年的人類活動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約450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美譽。在中國歷史上,南京載浮載沉,或為一國之都,或為州治,或為府治和郡治,或為縣治,歷代名號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變化頻繁到逐步定型的一個發(fā)展過程。
在今天南京市域(包括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江寧、浦口、六合、棲霞、雨花臺、溧水、高淳11區(qū))范圍內(nèi),歷史上曾經(jīng)先后出現(xiàn)過70多個各具特色的名號。
南京歷代名號,按其來源,可以分為官方稱呼(正式名號)和民間稱呼(非正式名號)兩大類。官方稱呼,就是以政府的名義明文確定的正式名稱,如金陵、秣陵、建業(yè)、石頭城、揚州、丹陽、丹楊、江寧、建鄴、建康、金城、蔣州、昇州、歸化、白下、上元、西都、留都、陪都、集慶、應(yīng)天、南京、京師、南都、天京、天都、天城、首都特別市、京市等,將近有30個。民間稱呼,則是來自歷代文人騷客筆下和尋常百姓日??陬^上的習慣性稱謂,屬于非正式名稱,如冶城、越城、虎踞龍盤、皇邑、神京、上國、上京、江南佳麗地、京邑、白門、皇都、吳京、帝里、江南第一州、江城、南國、行都、南中、南部、新都、新京、秦淮、鐘山、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等,達40個以上。
南京歷代名號,按其等級,可以分為國都之名、州名、府(郡)名、縣名四級。屬于國都一級的名號有孫吳建業(yè),東晉南朝建康,五代楊吳西都,南唐金陵,南宋留都、陪都,明朝南京、京師、南都、留都、陪都,太平天國天京,中華民國南京、首都;屬于州級的名號有漢末六朝時期揚州;屬于府(郡)級的名號有漢末六朝丹陽郡,隋朝蔣州、丹陽郡,唐朝丹陽郡、揚州、蔣州、江寧郡、昇州,五代十國時期的昇州、金陵府、江寧府,宋代昇州、江寧府、建康府,元代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明代應(yīng)天府,清代江寧府,太平天國天京省,中華民國南京府、金陵道;屬于縣級的名號有金陵、秣陵、江寧、建鄴、歸化、金陵、白下、上元等。
南京歷代名號,按其使用的頻次,可分為經(jīng)常反復(fù)使用的名號和一時偶爾使用的名號兩大類。經(jīng)常反復(fù)使用的名號有金陵、秣陵、石城、揚州、建業(yè)、建康、江寧、白下、白門、上元、應(yīng)天、南京、虎踞龍盤、六朝古都等;一時偶爾使用的名號有冶城、越城、建鄴、丹陽、金城、蔣州、昇州、歸化、留都、陪都、行都、集慶、南都、南中、南部、天京、江南第一州等。至于胎死腹中的中山城一名則屬于特例。
南京歷代名號,按其寓意,可以分為褒義、貶義和中性三大類。這些名號,既有在改朝換代過程中,新王朝或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根據(jù)自身的好惡命名的,也有出自文人墨客的筆下和平民百姓之口的。其中屬于褒義的名號有建業(yè)、江寧、建康、昇州、上元、集慶、應(yīng)天、神京、上國、江南佳麗地、江南第一州、虎踞龍盤等;屬于貶義的名號有秣陵、建鄴、歸化等;屬于中性的名號有冶城、越城、金陵、石城、揚州、丹陽、白下、白門、蔣州、陪都、留都、南京、京師、南都、天京、秦淮、鐘山、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等。
南京眾多的名號,與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如冶城與吳王夫差,越城與越王勾踐和大夫范蠡,金陵與楚威王熊商,秦淮、秣陵與秦始皇,龍盤虎踞與三國諸葛亮,石頭城、建業(yè)、丹陽、揚州與吳大帝孫權(quán),江南佳麗地與南朝文學家謝朓,建鄴、江寧與晉武帝司馬炎,蔣州與隋文帝楊堅,歸化與唐高祖李淵,昇州、上元與唐肅宗李亨,江南第一州與南宋文學家張耒,集慶與元文宗圖帖睦爾,應(yīng)天、南京與明太祖朱元璋,天京與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秦淮、鐘山、六朝都城、十朝都會與普通的平民百姓,等等。
南京歷代名號,五彩繽紛,內(nèi)涵豐富,不僅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中絕無僅有,即使在世界大都市中也是頗為罕見的。這一方面折射了南京歷史的悠久、王朝或政權(quán)更迭的頻繁以及建置沿革的多變;另一方面則反映了南京這座著名古都在中國歷史上所處的崇高政治地位和獨特文化氣質(zhì)。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南京的一個個名號,見證了南京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地方性的城市發(fā)展成為地區(qū)性政權(quán)都城乃至全國性政權(quán)首都的歷程。南京歷代名號無疑是南京十朝興衰起伏的活化石,也是中國歷史發(fā)展變化的見證物。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的隧道,沿著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共同品讀南京歷代名號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