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杲
我是一名國企退休職工,今年77歲。
2009年,我七十大壽,一部智能手機闖進了我的退休生活,那是孩子送的壽禮??钍叫?,屏幕大,功能多,我打心眼里喜歡??墒牵腔ɑňG綠的圖標我看不懂,幾十種功能我不會用。不要不合適,撂一邊又不甘心,逼得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學”。兩個月后上網看新聞,查資料,發(fā)郵件不成問題了,掃碼、錄音,上QQ,發(fā)微博也不在話下了。
不知什么時候,微信猛然崛起,風靡天下,也不知是誰發(fā)明了功能強大的“朋友圈”,海量的信息讓你吸納自如,語音、視頻、發(fā)圖任性互動,怎一個誘惑了得。我扛不住了,趕緊籌劃自己的朋友圈,一門心思要跟上這個新潮流。誰料這圈里,五花八門博大多彩,有情,有趣,有生活真諦,一腳踏進去竟一發(fā)不可收拾。
圈中情綿綿。我的朋友圈有80人,親戚朋友,同學同事,街坊四鄰,醫(yī)生病友,編輯記者,只要知根知底,你加我就接受。大家在網上相聚,在圈里暢談,無數(shù)的美文、美圖,吐槽鏈接,賣萌搞怪的表情,讓你目不暇接。各種親情、友情、愛情讓你動容。我想起,上世紀的“文革”,我和表兄兩家,由于派性作怪,互相之間生出隔閡,四十多年不曾往來。后來老一輩人相繼過世,我們做小輩的仍沒化解誤會,都知道不對,又都拉不下臉。微信來了,我們敞開心扉,打開心結,重新激蕩起兄弟之情?,F(xiàn)在早上一睜眼,不是道平安,就是敘家常,親如一家。我的外孫女獨自一人遠赴澳洲留學,我和家人一直牽掛惦記,是微信讓我們遠隔萬里重洋,手指輕輕一點,滿眼異國他鄉(xiāng)事,張嘴祖孫三代情。
圈中趣無限。朋友圈中,你會快速地了解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也會知道剛剛發(fā)生在身邊的雞毛小事。人生感悟、生活知識、職場經驗讓我拓視野,長見識;名勝古跡,典故傳說,風土人情讓我陶冶情操,心境得到凈化。我常想,這海量的微信匯集在一起,“集大學問于小手機,融濃趣味以微信息”,不就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書》嗎?
我是南城土著,愛曬點老北京的段子。比如,老北京的俏皮話:“前門樓子搭腳手——好大的架子?!?老北京的順口溜:“散黃醬,煮花生,蛤蜊油,煤油燈,北冰洋的汽水,德昌厚的刨冰?!蔽覑勰铣牵骸按牌骺诘亩怪?,牛街的年糕,天壇的回音壁,陶然亭的大雪山。不論南城變成什么樣,宣武崇文永在我心中?!?/p>
圈中有真諦。微信能付賬,又讓我來了神兒,77歲也想體驗一把不帶錢包的生活。我開通銀行卡,安裝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平臺,大半車商品,只聽掃碼器“滴”的一聲,付款瞬間完成。我這個拄著拐棍的老頭兒用電子方式付款,排隊的顧客紛紛投來異樣的目光,瞧的我心里倍兒自豪。當下,繳納各種費用,預約掛號,朋友間轉賬,“滴滴出行”打車,我全靠微信。即便坐公交,我也有“車來了”,告訴旁邊的乘客別急,3分鐘后來車,乘客們驚訝“老爺子真時髦!”
我的朋友圈里還有報紙、雜志、電臺客戶端,超市、餐館、銀行服務端。這不,海爾剛發(fā)布夏季免費檢查空調,我一個電話打過去,次日一早,師傅就上門了。
您說,微信像不像一個濃縮的社會,拉近了時空,聚焦了情感,大家共享彼此的快樂,分擔彼此的憂傷,送上彼此的祝福。微友們,加我微信吧,無朋不成圈,有情就是友!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