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媽
我和米爸有個共同的興趣,玩蛐蛐。談戀愛那會,人家晚上小情侶都去電影院,而我倆卻鉆棒子地,可別想歪了,我們是去逮蛐蛐。
我們小時候,沒有那么多的興趣班,“早教班”這三個字也根本不存在。一放學,約上幾個小伙伴,直奔學校后花園,三下五除二就把人家那些花盆掀個底朝天。把花盆下的蛐蛐逮出來,放進小紙包里,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哪怕每一次都會被傳達的老大爺胖熊一頓。
找個安靜的地方,把蛐蛐從紙包里倒出來,拔個狗尾巴草,在蛐蛐的門牙上一掃,一對蛐蛐就咬上了。
那時候,我是玩蛐蛐的孩子里唯一一個女孩。親愛的母親大人又把我的頭發(fā)剪得很短,活脫脫一個假小子。當別的小女生懷里抱著洋娃娃的時候,我手里卻總抓著個蛐蛐。成年后,朋友們都說我不像女人,做事太潑辣,我想這應該是當年玩蛐蛐留下的后遺癥吧。
小孩子天生好勝,斗蛐蛐無疑是個好游戲。斗贏的孩子,高興之余也在探尋為什么這只蛐蛐那么厲害;斗輸?shù)暮⒆樱屑氀芯繛槭裁醋约旱尿序胁粎柡?,是分量不夠,還是別的原因。這期間,觀察力、專注力都得到了鍛煉,也激發(fā)了孩子們找尋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玩蛐蛐,雖然稱不上什么正兒八經(jīng)的興趣,但是卻一直伴隨著我和米爸從童年到現(xiàn)在,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
我小時候沒上過任何興趣班,也沒啥特長,鋼琴不會彈、唱歌跑調、跳舞順拐。但是我也有個小優(yōu)點,遇到困難,我很少著急,也不慌神,先想解決辦法。回頭仔細尋找問題點,逐步擊破,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從來都沒有因為解決不了一件事而放棄解決。也許很多人說這叫執(zhí)著,但是我覺得這叫毅力,而這種堅持不懈的毅力來源之一就是童年那會兒對玩蛐蛐的執(zhí)著。
有一次,我在老家逮了一只大個兒的蛐蛐,行話稱這種蛐蛐叫“長腳青大頭”。拿到小伙伴面前炫耀,原以為我的“長腳青大頭”能PK掉小伙伴們帶來的所有蛐蛐,誰知第一場就被KO(打?。┝恕?/p>
這么大的一只蛐蛐,怎么如此不堪一擊呢?
我拿著“長腳青大頭”,找到生物老師。生物老師是個老學究,戴著一副N多圈的黑框近視眼鏡。他看了看,皺著眉頭說了句,“這蛐蛐身上有蟲啊!”,就沒再說出個四五六,畢竟他不是研究蛐蛐的專家。
回到家,我仔細看了看,“長腳青大頭”的背上確實有個小紅點,難道這就是蟲子?那時候還沒有百度,更不能在微信朋友圈求助。我只能趁著周末去圖書館翻資料,記不清用了幾個周末,只是依稀記得圖書館的阿姨每次都對我說,初中生看的書籍在那邊,這邊的書都是搞研究的!最終在一本寫蛐蛐的社科書中,找到了蛛絲馬跡。那個小紅點叫做紅蛉,專門生長在蛐蛐身上的一種寄生蟲,靠吸取蛐蛐身上的營養(yǎng)來生存。我想這也許就是“長腳青大頭”被“秒殺”的原因吧!
米爸是個對小動物和孩子超級有耐心的人,這也和玩蛐蛐分不開。他玩蛐蛐比我要癡迷得多。小時候,他就知道逮了蛐蛐斗,斗輸了,就扔。后來高中那會兒,他拿著蛐蛐去找一位老大爺斗,每每都是敗興而歸,后來大爺告訴他,其實蛐蛐的輸贏,和“養(yǎng)”是有很大關系的。就好像人要是有力量,那肯定是平時吃得棒、睡得好。
從那以后,米爸就研究上了養(yǎng)蛐蛐。
把這些“小祖宗”從野地里逮回來,放進用普洱茶浸泡好的蛐蛐罐兒里,配上食碗、水碗,這就算給它們安上家了。高中開始,到現(xiàn)在,幾乎每年,米爸都會養(yǎng)50多只蛐蛐,你可別小看了這50只小東西,伺候它們,那可是需要3到4個小時呢,而且是每天呢!
做飯,煮小米、蒸燕麥、磨豆粉,每只蛐蛐都會有自己的口味;清罐子,就是給它們收拾房間;給每只蛐蛐洗澡,帶它們出來放風……50只蛐蛐就要重復50遍,如果沒有耐心,可想而知了。米爸的耐心就是從養(yǎng)蛐蛐中培養(yǎng)出來的。
除了這些,米爸還研究上了人工繁殖蛐蛐,把當年帶有蛐蛐卵的土壤保存起來,通過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促使蛐蛐卵提前破殼,這就是人工養(yǎng)殖技術。如今,我們家是四季有蛐蛐。
鄰居家的孩子還不到三歲,就學上了鋼琴。有時候到了晚上,不熟練的鋼琴聲、鄰居家孩子的哭聲、家長的訓斥聲,再加上我家的蛐蛐叫聲,混成一片。我說,也讓咱閨女去學點樂器吧,培養(yǎng)點興趣。
第二天,我的這個念頭就打消了。帶女兒小米去朋友楠家吃飯,他家的鋼琴幾乎閑置了,我說:“送給我們吧,我想讓小米學彈鋼琴?!?/p>
楠很痛快,說:“只要你別嫌棄舊?!?/p>
鋼琴確實有些舊,琴鍵旁的木頭沿兒上有一道一道的劃痕,我問:“這是怎么弄的?”
楠不好意思地說:“小時候,不好好練琴,我媽拿雞毛撣子抽的,原本是抽我的手,我一躲,自然抽到鋼琴上了?!?/p>
“學琴是很枯燥的?!蔽艺f。
“我根本不喜歡,是我媽硬逼著我學的。”楠反駁我。
那一刻,我瞬間放棄了讓小米學鋼琴的念頭,說不出為什么,只是覺得我不能像楠的媽媽一樣。
興趣,應該由孩子來決定,而不是父母。
如今,小米才三歲半,已經(jīng)女承父業(yè),愛上了搗鼓蛐蛐。每天晚上,她會和米爸一起給蛐蛐們做飯、清理罐子、洗澡、放風。米爸會一邊做,一邊給小米講述關于昆蟲的知識,這也算寓教于樂了。
有時候,帶著小米出去玩,她會盯著一個東西發(fā)呆,比如樹葉、動物園的動物、一塊形狀不規(guī)則的小石頭……然后一股腦地問我們很多問題。我們恍然大悟:她那是在觀察它們呢!
我想這就是孩子的觀察力和好奇心吧!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永不停息地問為什么,是“玩蛐蛐”帶給小米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