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幼安
將于6月底登場的朵云軒春季拍賣會,不僅為藏家們奉獻出多件藝術珍品,而且不少難得之物背后的故事也為藏品增添了不少色彩。宋刻《吳越黃妃塔藏經(jīng)》便是其中的一件,十分值得各路人士關注。
《吳越黃妃塔藏經(jīng)》為吳越王錢俶在杭州西湖畔為黃妃新建“黃妃塔”(又稱雷峰塔),塔內(nèi)所藏的佛經(jīng)。
1924年雷峰塔圯,翌年2月,吳湖帆偕夫人潘靜淑及長子孟歐游西湖,以重金500銀元購得塔內(nèi)所藏佛經(jīng)一卷,用明錦宋紙裝裱成手卷一件,親筆題跋多處,包括其中有篆書一簽條,尚有潘氏夫人手跡,另請王同愈繪黃妃塔圖及況蕙風(陳巨來之岳父)題詞。因況氏病腕震顫,由考臧代書,置于經(jīng)文之前。經(jīng)文之后,復有陳曾壽、張鐘來、夏敬觀、趙尊嶽、狄平子、葉恭綽(二首)、沈尹默等諸名家題跋。1965年吳氏將此卷贈幼安,并親筆題上下款留念。幼安曾請國內(nèi)佛學專家陳子彝教授考證題跋,但不幸陳氏尚未落墨,1966年“文革“時期此卷被籍沒。后陳氏正名昭雪,此卷復還幼安,幼安再請復旦大學王蘧常教授考訂此卷。王教授為此舉家考證,題詠長詩,刊載于1987年8月9日出版的《新民晚報》,將此經(jīng)卷的前因后果記入長詩。王蘧常為當代章草第一大書家,詩文尤為珍貴,日本漢學家及書法家對王氏推崇備至。
黃妃塔當時在造塔時,藏有經(jīng)卷八萬四千卷,但塔圯出土幸存者僅三卷,余皆化為灰燼,其余偶有數(shù)卷亦殘缺不全。吳氏所藏此卷,不僅為宋刻佛經(jīng)之精品,且完整無缺,在吳氏本人及諸大家考證題跋中,均能有所反映。吳氏裝裱此卷時為1925年歲在乙丑,距今已65載。
經(jīng)卷卷首刻佛像一方,像前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王錢俶造此經(jīng)八萬四千卷舍入西關磚塔永充供養(yǎng)乙亥八月紀”等文字??家液ツ隇樗翁骈_寶八年,公元975年,距1989年已有1014年(上述根據(jù)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書》第2118頁表格查證,表中尚列有“吳越王”一欄內(nèi)容)。佛像后經(jīng)文2700余字,共271行。經(jīng)卷高7.2厘米,長214厘米,吳氏用宋紙鑲邊,邊高13.2厘米,長225.3厘米。裝裱成手卷后,卷高16厘米,全長684厘米。全卷有吳氏題簽題跋共八首,紅木篋題簽刻字一首,潘氏夫人題字一首,吳氏及潘氏夫人印章35方。
吳氏在此經(jīng)卷中曾印有閑章“雙修閣”一方,此印即專為此卷請近代金石名家陳巨來所篆刻。吳氏除藏有宋刻梅花畫譜外,復藏有宋刻黃妃塔經(jīng)卷,兩者均屬世間少有之珍寶,吳氏偕夫人能兼而有之,誠雙修也,故鐫“雙修閣”之印章,此雙重含義也。
抗戰(zhàn)前吳氏摯友——當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長的葉恭綽,受南京博物館的委托,以200兩黃金的價格,要求吳氏轉讓此經(jīng)卷。但吳氏告我,因此經(jīng)卷為潘夫人心愛之品,且吳氏本人亦珍愛文物,不重黃金,故未轉讓。
吳氏在上世紀60年代初曾患中風,半年麻木,經(jīng)幼安精心針灸治療而康復,感激之余,乃將此珍品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