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雄 吳輝
那年,若不是在“黔義杯”全國散文征文賽事中獲獎,也許我這輩子也到不了遵義城。
瞻仰革命圣地,是頒獎活動中的一項重要活動。
遵義會議會址與紀念館,是瞻仰活動中的第一站。人們歌頌它們的詩文如汗牛充棟,我羞于在此效顰?,F(xiàn)在我要記述的,是始終鮮活地印刻在我記憶屏幕上的紅軍山與小尖山,還有遍布整個遵義地區(qū)的紅五星。
紅軍山上的英烈雕塑
紅軍山就是坐落在遵義市城區(qū)湘江河畔風景秀麗的鳳凰山南麓的小龍山,距遵義會址約1000米。只因這里建造有紅軍烈士陵園,園中建有紀念紅軍長征在遵義犧牲的烈士紀念碑,西邊的“青松堂”中長眠著幾十位紅軍烈士,2004年,當?shù)卣中陆绥澘逃屑t軍長征在貴州犧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組成的紅軍英烈墻,所以遵義人自然而然地用紅軍山取代了此山的原名。其中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墓及其雕塑,強烈地撥動了我那蒼白的靈魂。
鄧萍烈士之墓與雕塑,位處30米高的氣勢磅礴的紅軍烈士紀念碑北小山坡,正對著碑上鄧小平題寫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文友介紹:鄧萍烈士的遺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軍委和彭德懷同志的親自關(guān)懷下,經(jīng)黨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并于1959年正式安葬的。墓地在陵園平臺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側(cè)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墻組成。墓身均用紅砂石料扣砌,通寬32.55米,正墓室高于側(cè)室,呈“凸”字形,墓頂正中豎一紅色五角星。
鄧萍墓東邊,是座半身立體雕塑像,其造型是鄧萍中彈倒下時奮力舉起右手伸向前方,身后的張愛萍則肝腸寸斷地用力托抱住烈士的瞬間情景。雕塑那生動的造型與人物悲壯的神態(tài),充分體現(xiàn)了紅軍將士為國為民勇于犧牲在所不惜的精神境界,給瞻仰者以強烈的視覺與靈魂的沖擊感。塑像墓座上豎刻著13列行書:
鄧萍同志千古
軍團參謀長鄧萍同志來到前沿和我一起觀察敵情,并對我說……突然他的頭栽到我的右臂上,我還沒弄清怎么一回事,他那為革命事業(yè)英勇獻身的熱血已染滿了我的衣襟,鄧萍同志不幸中彈,沒有來得及說完要說的話,就悲壯地犧牲了。
——摘自星火燎原第三冊張愛萍同志寫的《遵義到大渡河》
原來是烈士雕塑的設(shè)計者們將張愛萍的這段回憶錄作為了鄧萍的墓志銘!然而,囿于內(nèi)容,碑文中使用的省略號,使我產(chǎn)生了懸念:鄧萍當時對張愛萍沒有來得及說完的是什么話?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的聲音又是什么?
當即我就通過手機,在中國軍事網(wǎng)上《鄧萍簡介》一文中找到了答案:
1935年1月27日,紅軍進抵遵義城下。在軍團部,鄧萍找來十一團政委張愛萍研究攻城部署。鄧萍說:“占領(lǐng)遵義,調(diào)敵回援是毛主席戰(zhàn)略部署的關(guān)鍵。剛才,毛主席、周副主席、朱總司令來電告誡我們,攻城宜早不宜遲?,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暴露在城下,敵人已經(jīng)明白了我們的意圖,因此,攻擊發(fā)起的時間越早越好。我現(xiàn)在就同你一道去看地形再研究進攻方案,務(wù)必要在明天拂曉前占領(lǐng)遵義?!?/p>
冒著連綿的陰雨和料峭的寒風,鄧萍和張愛萍隱藏在茂密草叢中邊看邊研究。鄧萍舉著望遠鏡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對他說:“你團先打響,從正面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和火力,待十一、十三團在左右翼準備好后,今晚24時三面同時發(fā)起總攻。務(wù)必在明天拂曉前實現(xiàn)作戰(zhàn)目的……”話音未落,突然,一發(fā)冷彈帶著強大的沖擊力擊中了鄧萍的頭部,當場奪去了這位年輕將星的生命。此時,鄧萍年僅27歲。
手機屏幕在我的眼前漸漸模糊了,恍惚中,我抬頭環(huán)視著不遠處的紅軍英烈墻。秋日正午的陽光下,高達兩米多、長達十多米呈巨大的半圓形佇立的英烈墻上那1000多名紅軍烈士的英名,匯聚成一片耀眼的金色光輝,使我驀然清醒。??!我們的新中國,就是由無數(shù)個像鄧萍那樣為國捐軀的英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
小尖山上的石堡壘
從遵義收費站經(jīng)蘭海高速北上,在G210國道行駛50公里左右后,就到了聞名天下的婁山關(guān)與小尖山紅軍戰(zhàn)斗遺址。婁山關(guān)又名太平關(guān),海拔1400余米,位處遵義、桐梓兩地交界處,是大婁山脈的主峰。關(guān)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關(guān)下川黔公路盤旋而過。故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這里是川黔公路和鐵路交通要道。
仰望著巨型摩崖石刻“遵義戰(zhàn)役”與“婁山關(guān)小尖山戰(zhàn)斗遺址”等大字,不由想起了毛澤東作于1935年2月的那闕《憶秦娥·婁山關(guān)》,在心中吟誦出“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慷慨。1935年2月,遵義會議結(jié)束后不久,蔣介石調(diào)集40多萬兵力,從四面八方撲向黔北。為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二渡赤水、回師貴州。狹路相逢勇者勝:2月25日凌晨,在凌厲的西風下,由軍團長彭德懷率領(lǐng)的紅三軍團十三團,于當天上午9時在關(guān)北紅花園與國民黨黔軍第六團遭遇,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戰(zhàn)斗。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部署,紅軍一、三軍團果斷采取正面仰攻、兩翼迂回的戰(zhàn)術(shù),與敵人展開拉鋸戰(zhàn)。這一仗打了兩天多,紅軍傷亡100余人,黔軍被殲600多人,最后不得不留下漫山遍野的尸體和槍枝彈藥,匆匆抄小路逃逸。
婁山關(guān)一戰(zhàn),拉開了長征以來首個重大勝利遵義大捷的序幕。對此,毛澤東寫下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guān)》,生動記錄了紅軍指戰(zhàn)員英勇鏖戰(zhàn)的情景。
小尖山戰(zhàn)斗遺址,至今保持著原有的面貌。殘存在山頂上的用黃石砌成的方形的城墻,便是紅軍臨時砌搭的易守能攻的土堡壘。
我們一行獲獎作者,相互攙扶著奮力爬上小尖山山頂。喘息未定間定睛看,只見后人用鐵鏈圍起的土堡壘的黃石側(cè)面,依稀殘留著彈痕,其中幾道特別深,它們一頭深,一頭淺,成菱形狀,有規(guī)則地排列成幾線。身為土著的文友告訴我們,這幾道與眾不同的彈痕與彈著點,是敵人的“六連環(huán)”留下的。
“六連環(huán)”是黔軍自制的一種土槍,其槍膛、子彈與后座力,都較之一般的步槍來得大,而且可以作連發(fā),殺傷力極強:50米之內(nèi),一顆子彈便可以洞穿一頭壯實的牛身。鄧萍參謀長就是被這種罪惡的“六連環(huán)”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文友的解說使全場沉默良久,我更是觸摸到了這一場場惡仗的慘烈程度。
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改變了長征出發(fā)四個多月來被動挨打的局面,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的士氣,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充分顯示出遵義會議調(diào)整軍事主要領(lǐng)導人后,紅軍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發(fā)揮出的巨大威力。
舉目皆是紅五星
不知游客們注意到了沒有,走進遵義,城里城外,最多的是紅五星。顯然,這是遵義人民對中央紅軍的一種特殊感情的具體體現(xiàn)。1934年10月,作為擔任著毛澤東警衛(wèi)任務(wù)的中央紅軍紅四連,跟隨毛澤東進行長征,一路上無一減員,高舉彈痕累累的正中綴有一枚紅五星的軍旗,到達貴州遵義。自此,紅五星連成了紅四連光榮的代號,也成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象征。在官兵的心目中,紅五星代表著神圣的使命;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紅五星則是希望之星、勝利之星。紅五星的情結(jié)滲透進了世世代代的遵義人民的血液中。
在遵義,除了紅軍烈士墓墓頂上那顆偌大的紅五星最為典型外,還有1984年中共遵義地委為紀念遵義會議召開50周年而在紅軍烈士陵園建造的高達30米的紅軍烈士紀念碑,碑的外圍就是一個鑲嵌著28顆五角星的直徑20米的大圓環(huán),它象征著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還讓我肅然起敬的是,步入遵義城,沿途高聳的路燈、街燈,都是紅五星的造型。寫有“遵道行義,自強不息”的廣告牌上,紅軍山的山巔上,那兩顆紅五星的標志尤其大,入夜,華燈齊放時,它們在燈海中特別引人注目。此外,在當?shù)厝藗兊囊旅鄙?,孩子的書包上,公私住宅的門口,出租車車身上,也到處可見一個個紅五星或五星的圖案。更有一些單位也以“五星”為豪,紛紛取以“五星”的名字。如我們下榻的遵義紅五星酒店(其實是個三星級酒店),還有貴陽紅五星賓館、遵義紅五星綠色產(chǎn)業(yè)開發(fā)公司、貴陽紅五星展覽展示策劃公司……就連作為遵義土特產(chǎn)的蘋果,也被后人賦予了一個“紅五星蘋果”的名稱。
紅五星亮遍遵義城。這是遵義城留給我的又一深刻的印象。
舉目皆是的紅五星,成了這座人稱轉(zhuǎn)折城(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guān)轉(zhuǎn)折點)的獨特標志,也成為了遵義人永遠不解的對紅軍的感恩情結(jié)。遵義城內(nèi)外這種不忘初心、昂揚向上的紅紅火火的情景,當是在全國其他城市所不多見的。